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股民甲远古的风
万维读者网 > 股市财经 > 帖子
谁在反对宋鸿兵?
送交者: 雷神 2009年08月05日07:27:20 于 [股市财经] 发送悄悄话

谁在反对宋鸿兵?


2009年08月05日 来源: 《环球财经》

 

环球财经200908

《环球财经》8月刊封面文章:《货币战争》的前世今生

  《货币战争》登上畅销榜的同时,也走进了公众、舆论、业界争议的暴风眼。

  该书作者对此认为,“一本书没有争议是很糟糕的事,欢迎大家争论,这样才会越说越明白。”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货币战争》这本书,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不必讳言,市场上对于《货币战争》,对于宋鸿兵肯定有一些反对的声音,那么到底有那些人、哪些言论在反对宋鸿兵呢?

  易宪容:《货币战争》某些问题是错误的

  2008年3月14日,时任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的易宪容在《南方周末》上发表《我读《货币战争》》一文。

  这篇文章从战争与市场竞争的相互关系,金融学常识及其理论、美联储的历史和美国金融制度安排,还有复归金本位问题上,提出了一些看法。这些都是从技术的角度,作出了一些讨论。

  张志雄:《宋鸿兵与“深喉”的区别》

  张志雄在某国内财经杂志2009年第3期上刊登的文章。

  张志雄,2002年春,参于创办《Value》(《科学与财富》),提倡“价值投资,精明投资”,并任主编。如此看来,张显然是巴菲特价值投资的信徒。

  张还是著名财经撰稿人,擅于撰写《妈妈的理财和教训》等寓教于乐的文章。

  对于《货币战争》这本书,他在该财经杂志上的文章,是从犯罪心理学“理论”的角度来看的。张认为,“根据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的研究,不管对错,真正的理论是可以证伪的。”接着他认为宋的理论不可证伪,所以不是真理论。但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他正面说出理由,而是摆出了两个案例做比较,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是可以证伪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水门事件”中的“深喉”是可以证伪的。

  国内某权威经济学家:金本位是一种野蛮的遗迹

  国内某权威经济学家在批评《货币战争》时,说了一句话,金本位是一种野蛮的遗迹。

  事实上,这句话是1919年凯恩斯(Keynes)曾将黄金称为“野蛮的遗迹”(barbaric relic)。

  这话80年前就被说过了。现在美国8000吨黄金储备,欧洲2万吨黄金储备,中国只有600吨。可是在现在这种时候,美国欧洲满世界嚷着缺钱,却不愿意卖些黄金来筹款……啥时候欧洲美国愿意把他们的黄金储备降低到现在的1/4或者一半的时候,人们才会相信主流经济学家说的——金本位是一种野蛮的遗迹。

  宋强:不是制造业 我都不高兴

  《中国不高兴》里,作者说:“曾几何时,在中国这样一个说法流行了起来:制造业是低智商、低层次的人干的,其结果是费力而好处全被别人拿走;真正高智慧、高层次的人是从事金融业,打赢金融战争。这样的代表就是宋鸿兵的《货币战争》。他们会举出种种数据,说明中国从事制造业是多么的‘亏’。”

  《中国不高兴》被西方媒体视为中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标志。在这本书里,被批评的人太多了,龙永图、厉以宁、林毅夫、樊纲、丁学良、崔卫平、朱学勤、余世存、宋鸿兵、马立诚、王蒙、王朔、李银河、周孝正等。可谓各门各派的人都有,反正就是“当红”的名人,都这一待遇。

  周筱:在中国 谁不高兴谁就是愤青

  周筱,《南方都市报》记者,6月和叶楚华、廖保平出了本书,叫《中国谁在不高兴:网络三剑客痛批中国愤青》。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和《中国不高兴》掐上了。

  在其中一章,为了表扬茅于轼是“真正为穷人办事的人”和给中国愤青扣帽子,有这么一段:“有大量金融学家从专业角度证明宋鸿兵完全不懂金融,这些我就不重复了。”

  “我觉得《货币战争》里宣扬的阴谋论,正好是迎合了愤青的心理,我们自己的事情搞不好,从来不需检讨自己工作上的失误,肯定是有外来的阶级敌人潜入内部搞破坏,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之类。”

  在网上,随便搜搜周筱的名头,就看到不少周氏雷人的观点。“端午祭本来就是韩国的节日”,引起无数网民的唾弃;《“奥运缶”是丧器,花钱买是冤大头》,遭到文物专家的唾弃;在博客里大骂金庸就像岳不群,猜测金庸主动加入中国作协,是想出任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

  由此可见,周筱是活跃的媒体人士,无论是什么热点,马上就贴了过去,观点大胆另类,被人吐沫淹死也无所谓。现在新书也要寻找上位的热点。

  他说,“我只能再次叹息:没文化又不爱学习还自以为是,实在没办法。”刚刚当上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的博士生,四十好几的周筱也不能说太老,但他已经邀约亲朋好友替其写回忆录。

  徐东胜:想出名了 见谁都拍砖头

  徐东胜有两个网名,一个叫北京未来巨人,一个叫北京未来英雄。

  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但博客写得挺勤的,各大网站上自己去灌水也灌了不少。千方百计提高知名度,为此写的东西除了预测以外,拍砖的不少。其中有一篇文章,《简评郎咸平、张宏良、乔良、仲大军、宋鸿兵、刘军洛》,一下子就骂了六个人。

  对宋鸿兵的批评就是,“他没进入过‘体制内’,他拉着‘罗斯柴尔德家族及其背后无限强大的力量的揭秘者’这个虎皮做大旗,和郎咸平一样,吸引大批FANS赚一些版税和一些出场费。”

  胡祖六: 对“子虚乌有”的《货币战争》

  你为什么不安?

  2007年,高盛亚洲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在某国内财经杂志上刊文《<货币战争>的两大谬误“货币战争”子虚乌有》。

  他在该文中说《货币战争》,“简单得出格,歪曲得离谱,难免给人哗众取宠之嫌。”

  “总之,在意识形态与价值判断方面,此书是一杯奇特的‘鸡尾酒’。”

  “如果读者尤其是政府决策者把它视为一本真实与严谨的书籍,对书中所作结论或政策建议认真待之,那么我们就不能不表示惊讶,甚至不安。”

  显然,有人不安了。既然该书武断、出格、歪曲,那么某些人为什么不安呢?不可能脱离自己的利益去评判事物,胡祖六也不是超然的。

  胡祖六写的《驳货币战争》长文,他身份代表的是高盛,所以说他站在国际银行尤其是高盛的视角和角度去评价《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揭露了国际银行家族的一些内幕,引起某些银行家的反弹。高盛也是国际大银行,有人非议也不足为怪了。

  总结:林子里的各种鸟

  看了上面的案例,我们初步归纳一下,反对宋鸿兵的人大概有四类。一是像易宪容一样,出于观点的反对,很多人在观念上不同,所以对宋鸿兵进行了反驳。

  还有一种是利益使然,《货币战争》的广泛流行,显然直接对某些人、某些机构的利益不利,胡祖六写的《驳货币战争》长文,就是这个原因。

  还有一些所谓主流派,一看来了新人,再一看,这新人宋鸿兵的名气蹿得很快,心里不平衡了,沉不住气了,出于这样的心态,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林子大了,什么人都有。有的人后面有主子,有的人后面没人,网络上这类想出名的人不少,最后,建议某些人最好去找个宋演讲的会场也扔只鞋,这可比发表此类文章能提高你的点击率与关注度。

 

 

金权天下:《货币战争2》评述

  2009年4月12日的央视《对话》节目创造了近期的收视率纪录。这不难理解,因为本期的对话嘉宾是戴维·罗斯柴尔德。

  作为罗斯柴尔德的第六代掌门人,戴维执掌的家族企业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再次上演了几乎毫发无伤的奇迹,但这显然不是这次对话引起观众如此强烈兴趣的最重要原因。

  在节目中,主持人陈伟鸿和观众们的十几个问题,几乎始终围绕着“罗斯柴尔德家族真的曾拥有相当于50万亿美元的巨额财富?”“罗斯柴尔德家族是否是世界经济的背后操纵者之一?”这些主题。这是一个戏剧性的场面,因为主持人和观众们在这时实际上都只剩下一个共同的身份——《货币战争》的读者。

  对于大家这些兴致盎然的问题,罗斯柴尔德爵士却几乎都以“NO”作为开端,避实击虚地绕过了正面回答。

  很遗憾,我们请来的爵士先生这次没能消除《货币战争》引发的那些疑问。不过至少有一个人或许反而要感谢他在面对提问时那种绅士般的含蓄。因为这个人在《货币战争》的续集里,将会很耐心和认真地为大家解答那些疑问。

  罗斯柴尔德和罗斯柴尔德们的这种态度,将继续为人们提供阅读这本书的动力,就像罗斯柴尔德们和银行家们一直是为我们的历史提供动力一样。

  新史 ·信史

  历史,就是人类发展的动力作用于各个国家或民族时留下的轨迹。这个动力可以是创造世界的生产力,也可以是毁灭世界的战争力。

  我们常常只看到生产力和战争力的外观形式,比如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昼夜不停的生产线,铁流滚滚的坦克,纵横四海的军舰,铺天盖地的战机等等。然而对于产生这一动力背后那无形的能量却往往忽视。没有巨大的能量,就不可能形成创造历史的巨大动力。这个能量就是财富及调动财富的力量——金融。

  因此,谁控制了金融,谁就控制了推动历史的能量。政治家们可以为历史设定不同的方向,银行家们则通过筛选符合自身利益方向的政治家,为他们注入巨大的能量,从而推动对自己有利的历史进程。

  当对政权的力量非常熟悉,而对金权的能量相当陌生的中国人,初次领教《货币战争》时,如雷轰顶,振聋发聩。一方面好评如潮,因为它开启了国人认识西方世界的全新思路;另一方面质疑不断,因为还有很多不解之谜。

  少数银行家们真的能够控制国家政治吗?真的能够制造战争甚至世界大战吗?真的能够左右历史的进程吗?他们是怎样来实施他们的影响力的呢?

  当你读完《货币战争2》以后,你将发现它不仅更加深入和全面地解答了这些疑惑,使其与前一本书相互印证,互为补充,而且其理论体系更趋成熟,所体现出的思想水平又有了一个巨大飞跃。

  《货币战争2》不仅继续考证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巨大影响力,而且梳理了起源于德国、法国、英国、美国的十七大银行家族的发家史。揭示了他们对各国的历史进程所发挥的重要影响力,特别是第一次揭开统治世界的“国际银行家族俱乐部”的神秘面纱,全景与立体地展现了金融势力集团之间的合纵连横、相生相克的微妙关系。

  很多历史学家没有想通的历史悬疑解释,许多经济学家无法理解的经济奇迹疑问,许多军事学家不可思议的用兵方略,在这本书里都会得到富有启发和信服力的解释。

  点睛·点金

  对德国发展历程的分析,可称为本书的开篇,也是点睛之笔——点亮的是我们的眼睛,因为它不仅照亮了历史,而且启迪着未来。书中对于德国有如下评论:

  “德国人的骨子里交织着一种深刻的自傲和挫败感。日耳曼民族刻苦、严谨、忠诚、守纪等优秀传统使德国在近代世界历史上始终处于出类拔萃的地位,科学、技术、文学、音乐、诗歌、军事、政治、金融等领域可谓群星璀璨,豪杰辈出。但同时,德国又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充满着悲剧色彩的国家,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如此众多的卓越贡献,同时又给人类带来了如此深重的苦难。

  德国最大的不幸,就是在地缘上处于俄法两大欧洲强国的夹击之下,同时出海通道又被英国牢牢地扼住了喉咙。生机勃勃能量十足的德国始终被一张强大而无形的网死死地困在欧洲腹地,她的反抗越是激烈,挣扎越是顽强,这张网就会收得越紧。从17世纪法国的黎塞留刻意挑动日耳曼民族之间长达30年的血腥战争(1618-1648年),从而试图达到200年内使德意志难以崛起的战略目的,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法、美、俄联手摧毁德国全球崛起的雄心,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四国再次合作彻底粉碎德国称霸世界的企图,德国三次在毁灭的浴火中涅,其生命力之旺盛令世人惊叹。”

  悲情·悲省

  如果说,《货币战争》中拿破仑的滑铁卢与罗斯柴尔德的凯旋门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统一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的成功是否与罗斯柴尔德家族等犹太银行家有关呢?

  《货币战争2》中写到:“俾斯麦在德国历史上的地位类似于中国历史上的秦始皇,他们都是以坚韧的意志和铁血手段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在历史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突出一笔。在德国有关俾斯麦的各类专著多达7000多种,但是在这些汗牛充栋的文献中,几乎完全忽视了俾斯麦政策背后庞大的金融势力集团的影响力……犹太银行家对德国政治的影响似乎是一个研究盲点。”

  《货币战争2》没有令读者失望地填补这一历史研究的空白:

  “1871年,铁血宰相俾斯麦终于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大业。这是一个划时代的重要事件,它意味着欧洲大陆维持了200多年的均势被打破了,涣散弱小的中欧地区一下子被统一强大而极具爆发力的德国所整合。德国的经济发展和新经济模式的建立,强烈挑战着英国的立国方针和战略利益,”也引起其他强权的连锁反应。一场崛起与遏制之间的生死较量,从新生的德国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拉开了序幕。

  先天丽质、后天图强的德国,却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首先是生不逢时。德国是欧洲列强中起步最晚者,此时正是大英帝国独步全球的顶峰时期,任何挑战者都会遭到毫不留情的打压。

  其次是生不逢地,她正好位于大英帝国的眼皮底下。大英一抬脚就可以踏在小德的肚皮上。相比之下,同时崛起的美国则天高帝远,纵深广阔,自给自足,生存能力德国难以望其项背。

  第三是各国忌恨。小德新败老法后来居上,意欲东扩图谋欧亚,锋芒毕露,犯了列强大忌,遭到英法俄明枪齐射。此时欧美犹太银行家,另有宏图大志,欲与德国-奥斯曼帝国联盟共图大计,不料却遭拒绝,反目成仇,于是对其货币战争更是暗箭连发。新生的德国天时、地利、人和尽失,败局似乎从战前就已经注定。

  至此处而掩卷思,你会感到德国的失败并非历史宿命,更可能是战略失误所致。德国原本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结局。可叹从德国统一到一战爆发之前这个决定国家气运的关键历史时刻,这个短期内集中并连续孕育了千年不遇的大思想家黑格尔、马克思和爱因斯坦的国度,在俾斯麦之后竟然没有孕育出一位能运筹帷幄通览全局的战略思想家。

  物理定律在相同条件下可以重复,历史规律在相似环境下也会再现。多年之后当红色中国刚刚诞生之际,美利坚帝国率领联合国军大兵压境,欲重演当年大英帝国扼杀新生德国于摇篮之中的历史。中华民族最大的幸运,就是在这紧要时刻,国力虽弱战略超强。将五千年历史融会贯通的毛泽东,岂能不知唇亡齿寒,又哪能忘德国战败的教训?尽管对斯大林抱有戒心,但还是坚定地联苏抗美。结果历史的剧本出人意料地变成了杜鲁门的滑铁卢与毛泽东的凯旋门。

  死活 ·敌友

  让我们再重新回到当年。当世界拳王大英帝国脚踏着快要断气的德国,高唱着《上帝保佑女王》之歌,对着竞技场上再次升起的米字旗挥手敬礼之际,奄奄一息的德国,却在华尔街和欧洲犹太银行家的共同扶持之下,悄悄擦干嘴角的血迹,突发神力,腾空跃起。对这一段令人难解的历史,《货币战争2》可谓不惜浓墨重彩。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军事机器的强大早已为世人所熟知,希勒特更是全世界人人喊打的恶魔。但是,在学术圈之外,很少有人了解纳粹德国的货币制度和经济系统的运作情况。在20世纪30年代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中,德国经济凋敝,失业空前。纳粹之所以能够通过民主选举合法上台,与德国经济危机有着密切关系。纳粹准确地把握住了社会脉搏,主打挽救经济危机的新政牌而一举赢得大选。如果纳粹仅仅是靠口号和宣传,而没有治理经济危机的真才实干的话,那么很快就会像魏玛共和国一样失去民心。

  应该说德国所遭受的经济危机冲击的严重程度,要远大于欧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纳粹上台伊始,就立刻投入挽救经济的工作中,开始了所谓“希特勒新政”。

  在一系列强有力的经济措施之下,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并开始强劲增长,失业率直线下降,到1938年失业率已降至1.3%。从1933年到1938年,德国生铁产量由390万吨上升到1860万吨,钢产量由560万吨上升到2320万吨,而铝、镁和车床的产量竟高于美国。从1933年到1939年,德国重工业和军火工业增长2.1倍,消费资料生产增长了43%,国民经济总值增长超过100%,同时完成了全国高速公路网的建设,重整了重工业基础体系,还装备了一支现代化军队。”

  书中对纳粹德国在国际银行家的扶持下得以迅猛发展的历史背景,德国权力体系和经济结构,希特勒的施政方略、货币政策和对犹太人既利用又排挤的手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德国在战败的废墟上,在世界大萧条的重创中,只用了短短五六年时间,就从奄奄一息的绝望深渊中解脱出来,并一跃成为继美苏之后的世界第三强国。老百姓原本衣食无着,转眼就实现了全民小康。当年德国经济奇迹背后的奥妙令人回味。

  众所周知,英美是纳粹德国的死敌,犹太人又深受德国迫害,可为什么华尔街和欧洲的犹太银行家却不约而同地支持希特勒呢?《货币战争》在给读者带来无比震撼的同时,又留下了巨大的悬念。《货币战争2》对这段历史给出了全新解读。

  英美·美中

  书中有一节叫做“大棋局”,对当时的世界利益格局和策划第二次大战的各方的战略目的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希特勒在国际银行家的扶持下,终于如愿以偿登上德国元首的宝座。此时,世界上的几个重要的势力集团正在各自打着自己的算盘:

  大英帝国的统治精英阶层毫无疑问地坚信,英国的制度是世界历史上最完美的社会组织形式,它不仅应该在现有的英帝国版图内,而且应该在全世界得到更广泛地推广,其核心利益在于巩固和强化大英帝国的全球霸权体系。此时的大英帝国,已达到前所未有的势力范围,在欧洲大陆,最大的挑战者德国已经被彻底打垮,在凡尔赛体系之下,其经济潜力和军事潜力已受到根本性的压制。德国西边的世仇法国已被英国牢牢地拴在了自己的战车上,战争的巨大损失和德国的潜在威胁,使法国必须依赖英国才能生存。

  在非洲,多达21个国家臣服于大英帝国,大量原材料和自然资源任由英国取用;在中东,英国控制着从巴勒斯坦、沙特到伊朗、伊拉克的大部分中东地区,掌握着中东石油的源头;在亚洲,英国统治着从印度、马来西亚到缅甸、香港的大片地区,庞大的人力、自然资源和战略要道悉数被英国控制着;在大洋洲,有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附属国作为工业原材料后盾;在美洲,有加拿大、圭亚那、牙买加、巴哈马等为大英帝国提供着从海军基地到自然资源无穷无尽的战略补给。

  英国还拥有着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海军力量,控制着世界所有重要水道。30年代初的大英帝国,环顾全球,志得意满。

  当然,也有一些隐忧,如美国惊人的工业潜力。不过在英国精英的思维惯式里,曾经是殖民地的美国,缺少全球战略;其金融业刚刚起步,投机严重,监管混乱;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国内市场不足,严重依赖英国的全球市场需求;几乎没有海外殖民地,缺乏资源定价权;美国的军队当时还属于业余段位,缺乏全球军事基地。

  因此,英国控制美国的方式非常简单:英国决定世界资金成本,垄断着世界资源价格,英国控制全球订单流向,英国统治划分世界市场需求,英国保护贸易航运通道。这五个战略制高点牢牢掐住美国的喉咙,美国就永远只是英帝国的全球生产车间,而且控制车间的股东还是英国资本。一句话,英国将自己定位成市场的组织者,而美国仅仅是生产者……英国完全不必担心美国试图‘篡权’。

  这一战略态势,非常类似于今天美国与中国的战略关系。”

  破解·突破

  这一节接下来的部分是全书的精华之一。它使读者透过弥漫的硝烟看到了这场世界大战的本质。它从最高的全球战略层次,破解了众多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难解之谜。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更透彻地理解历史,而且也启发我们更深刻感受现实,更明智地规划未来。

  《货币战争》和《货币战争2》从深入剖析世界近代历史的过程中,发现了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后隐藏着巨大的金融能量。而这些金融能量的操纵者往往控制着人类历史的进程。这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一大突破。两部书通过对两百多年以来少数国际银行家利用“金权”影响世界格局的大量案例的分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战略思想体系。

  杜黑的空权论,富勒的机械化战争论对热战时代的国家战略产生了重大影响。当今世界,看不见硝烟的经济战争更可能成为主流趋势。“货币战争”这一全新的战略思想理论对于预防我们对外开放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潜在威胁,对于应对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于中国未来的和平崛起也具有同样重大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宋鸿兵:真熬不住 我还回峨眉山看猴子
2009年08月05日 来源: 《环球财经》

  7月17日下午,宋鸿兵办公室。

  “离下场会议有半小时,边吃边聊吧。”

  宋鸿兵建议道。于是访问就这么开始了。

  我是全北京最早看到太阳的人

  Q:宋院长一般喜欢吃什么?有什么讲究没有?

  A:吃饭我很随意,但我是四川人,没辣的不行。具体的菜说不上,大众一点的,像我们现在吃的小炒肉。

  Q:爱喝酒吗?

  A:白酒不大会,啤酒还可以,红酒也喝一些。

  Q:以前看宋院长不管到哪里,都是一水的衬衣。

  A:这是职业习惯,回家穿得松松的。

  Q:美国呆着也还不错,为什么回来呢?

  A:假如你是一个超级球迷,给你个机会让你当球员上场踢球,你去还是不去?大多数球迷会说给我一个上场的机会,我比那个臭脚好得多。我是这么想的。

  Q:回国一年多主要写《货币战争II》吗?

  A:写书是一个方面,宏源证券做了一段时间。现在在环球财经研究院,从筹办、成立到后来的论坛、研发,很大的精力在这个研究院。

  Q:写书累,研究院又很忙,您怎么处理的呢?

  A:那就只有加倍工作。我工作时间比别人长好几倍,一般上午九点到晚上八点正常上班。晚上九点到十二点睡三个小时。从十二点到次日早上八点是写书的时间,中间再睡一小时去上班。每晚写东西,一抬头,哟,这不天亮了吗。可以说我是全北京每天最早看到太阳的人。

  Q:写这本书,就您一个人吗?

  A:有一些研究助手。我写的这本书,人物关系十分复杂,光有名有姓的就有200多。

  Q:你们怎样研究这个人物关系?

  A:有一个一米多高、五米长的白板,一面墙都占满了。我每天晚上和几个助手在那儿画这个人物关系图,每次都把这个板画的眼花缭乱。周围墙上还贴满了各种事件和人物,整个屋子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作战室。还有一张超大型的世界地图,详细到欧洲国家的每一个市镇。

  Q:写书是不是很累?

  A:很累,一边写一边咬牙说以后再也不写书了。

  Q:您晚上熬夜靠什么解困?

  A:我一般比较喜欢喝绿茶,自己泡的。每天晚上要泡三次左右,一次泡五道水,合计大概15杯,外带一包软中华。

  Q:如果特别累连喝茶都白搭,您怎么办?

  A:我会看电视剧,《潜伏》、《雍正王朝》等。《雍正王朝》我最喜欢看,已经来来回回地看了好多遍。一旦看上瘾了连续看好几集,抬头一看,天亮了,该上班了。

  Q:除了电视剧,一般还爱看什么电影?

  A;我喜欢看战争片,尤其是二战题材电影,如《莫斯科保卫战》、《中途岛之战》、《伦敦上空的鹰》等。

  Q:不打打杀杀的有吗?

  A:比较少。有一部《教父》,这个我很爱看。

  Q:你本来写稿子很紧张,看这些片子不更紧张吗?

  A:不不,我看这种片子特轻松,因为可以转移兴奋点啊。

  为了环球财经研究院 三度推迟交稿时间

  Q:这晚上可够忙的。那白天主要做什么?

  A:主要做研究院的事。今年2月研究院组建团队,初期我们招的研究员,部分从校门出来的,这些人基本素质非常好,可以说是百里挑一,但毕竟没有在正规的研究机构工作过,所以作图、作表、软件,细节问题还需要教。

  Q:很多是由您手把手教出来?

  A:对,这就是带团队的过程。有一次,我坐在研究员电脑前,一个字一个字敲。这会花费精力,但培养人。

  Q:这时你书稿要截稿,书商那边催不催稿?

  A:书商还是比较宽容的,谈不上催稿子。本来我答应人家四月一号提供稿件,但是由于这么多初期的事情,所以耽误了。后来推到五月一号,又耽误了。

  后来推到六月一号,由于又筹办全球智库峰会,这事很重要,白天事情太杂,晚上就特别累,一睡就睡第二天早晨了,所以稿子不断地往后拖。

  Q:这么说,为了保证质量,您今年至少三次往后推了交稿时间?

  A:对,七月一号才正式把稿子交出来,从三月份到七月份一共推了三个多月。

  Q:在您的安排中,写书是为研究院让路了时间?

  A:是这样的。做中国的兰德,是我毕生的夙愿。对于我来说,写书是一时的事情,做研究则是一世的追求。

  第一次看到白头发怪叫一声 撞墙自杀的心都有了

  Q:晚上熬夜又是烟又是茶的,身体会不会扛不住?

  A:喝茶第一是提神,第二是抗癌,抽烟抽多了容易得肺癌,所以使劲喝绿茶对冲,然后我就长了很多白头发。

  Q:第一次看到自己的白头发是怎样的情景?

  A:有一天看镜子,一转头,“哎呀,我后面这么多白头发”。当时就怪叫一声,心情郁闷了好几天。很多人第一次看到我就觉得我三十左右,这也是我一得意的地方,现在没了,撞墙自杀的心都有了。

  很多人看到我说半年不见,怎么后面头发全白了。每每听到这种说法,就觉得特别沮丧,发誓今晚回去一定要10点前睡觉,结果一写就天亮了。

  Q:有人说,宋院长以前保养得不错?

  A:在美国生活比较轻松,没有这么大压力,工作、生活非常有规律。

  现在身体没有以前好了,记忆力下降比较快,主要体现在记电话号码,以前有人告诉我一个电话号码,根本不用拿笔,脑子里一下就记住了。现在告诉我一个电话号码,我一定要找纸笔把它记下来,现在的感觉是很难再集中精力了。

  Q:这半年,是你目前为止最累的半年?

  A:百分之百可以这么讲,从来没这么累过。

  Q:如果所有事情完成以后,你就可以大大放松,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放松方式?

  A:我应该是在6月19号左右写完的,对我来说,放松就是能够有充足的睡眠。

  Q:您要大睡几天还是几个月?

  A:最少睡两个星期吧。从上午10点钟一直睡到第二天早上白天,第二天再睡,连续两个星期。

  Q:在写书的过程中,有没有这样的想法,压力太大了,找个地方躲起来,比如找一个荒岛,谁都找不到。

  A:出现过这种念头。想躲起来了,或者不干这个事了,到峨眉山非常清静地度假。

  Q:两年前,你好像在峨眉山呆过一段时间?

  A:是啊,当时有关部门说我的书思想理念有问题。真的熬不住了要平静一下,我就再进峨嵋山,看看那些猴子,野的那种。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8: 稳抄功同学,SWC&PAL跌到阻力区域
2008: Raise ca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