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5 社論
上周在美國舉行的全球央行年會上,美國聯準會(Fed)主席葉倫在演講中表示聯準會官員已在討論何時升息的議題,但歐洲央行(ECB)總裁德拉基卻暗示準備進一步寬鬆貨幣政策。而中國大陸近來亦彌漫人民銀行鬆綁貨幣政策的期待,官員直言降準、降息時機已至。
美、歐、中央行貨幣政策動向,反映出全球三大經濟體的浮沈,也顯示各自堅持的不同政策理念。
美國是量化寬鬆政策(QE)始作俑者,也是迄今最大受益者,美國經濟復甦讓聯準會吃下定心丸,也順勢啟動QE退場,現在大家最關心的是聯準會何時升息?葉倫演說指出,美國經濟改善日益接近聯準會目標,失業率降至6.2%,但過去五年受經濟衰退影響,迫使數百萬勞工退出就業市場或只能從事兼職工作,所以還需要更進一步觀察。惟一旦就業市場有更多復甦跡象,或通膨率快速攀升至2%的設定目標,聯準會將提早啟動升息腳步。另聯準會將按原定計畫在10月結束全部債券收購計畫。
事實上,從年初葉倫上任聯準會主席迄今,QE在今年10月全面退場及在明年中前後升息,一直是聯準會腹案;葉倫談話基調從未偏離此一立場。但是,極度寬鬆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及就業的激勵效果愈來愈小,但引發的金融泡沫化現象不斷升高,因而要求提前升息的聲音愈來愈大。
推測葉倫對提前升息一直猶豫的原因有二:一是美國經濟復甦力道不如預期,甚至聯準會副主席費雪都警告美國經濟恐恆久放緩;二是擔心升息過速可能戳破金融泡沫,對股市、債市乃至房地產市場將造成可觀衝擊。所以,可以總結葉倫主要政策思維是守住QE所獲致成果,避免不確性高的根本政策變革,這也是美國經濟重新站起後的主流思維。
相較之下,歐元區經濟雖已脫離險境,但仍在谷底掙扎。歐元區失業率迄今仍高達11.5%,將近美國的兩倍;今年第2季GDP(國內生產毛額)零成長,德國並意外出現二年來首度萎縮;預估8月通膨率可寬鬆貨幣政策到2017年都不會改變。
美國經濟學家史提格里茲、席姆斯、戴蒙德等三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大師,日前在一場德國舉行的國際會議上,痛批德國主導的歐元區撙節政策導致當前歐元區經濟低迷不振。德國總理梅克爾當場強烈駁斥,並質疑經濟學家理論大有問題。梅克爾堅持撙節政策及對歐洲央行政策的影響力,彰顯出不向現狀過於妥協的改革思維,對歐元區經濟能否「短空長多」,有待時間來驗證。
再看中國大陸經濟的變化。從金融海嘯迄今,大陸經濟可說是美國QE政策的受益者,但也是受害者。QE引發國際熱錢湧入大陸,加上北京大規模刺激經濟措施,締造大陸經濟幾年的榮景及逾4兆美元的外匯存底。但另一方面,龐大流動性也導致大陸經濟及金融泡沫化的嚴重後遺症;迫使習李必須全力推動深化改革措施。
大陸貨幣供給M2在2007年為40.34兆人民幣,到今年7月增至119.42兆人民幣,成長2.9倍;以M2絕對值比較,約為美國的1.7倍,歐洲的1.5倍,其中很大部分是熱錢湧入導致被動式成長;近年人民銀行強力調控只是減緩貨幣供給成長速度而已。
近來大陸經濟因房市泡沫及產能過剩調整致下行壓力日增,樂觀預估今年GDP成長至多7.4%~7.5%,明年可能進一步下滑到7%,市場普遍認為已到鬆綁貨幣政策、降息或降準的時間點,但大陸貨幣供給額超量,如習李堅持「犧牲短期成長換取長期利益」的改革政策,則貨幣政策空間非常有限,這也是北京必須面對的兩難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