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保罗.克鲁格曼的弦外之音
作者:费查理(费穗宇) 庞忠甲
中国民生银行和华夏时报主办“‘非凡财富’保罗. 克鲁格曼中国周”活动,力邀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有“鬼才”之称的世界著名经济学家---保罗. 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1953-),于2009年5月10-12日造访中国专题演讲,并与中国顶级经济学领袖风云论剑。
克鲁格曼是学问中人,又是性情中人。舌战群儒中说了许多智慧、爽快的大实话,但有些话毕竟不那么好明说。听所谓委婉中弦外之音者,得有那么点儿悟性。
克鲁格曼5月11日在北京如是说:
“我对中国金融体系了解不多,不好评价中国金融体系如何改革。不过,我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仍是一件非常遥远的事情,比如欧元一体化运作了很多年,虽然已有一定影响,但仍然无法与美元构筑的国际货币体系相比。而人民币目前仍然没有实现可自由兑换,今后3-5年之内肯定不能实现自由兑换,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很多很 多年,我敢说我到死都看不到人民币国际化。”
又说:“人民币当它成为世界的主要货币的时候,将要几十年以后了,可能我现在有生之年是看不见了。但是我觉得这个也不是不好的事,成为一个世界的主要货币,也没有什么意思,不像广告说得这么有意思,美国的美元是世界货币,现在好象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
如果年富力强的克鲁格曼先生寿比南山,长命百岁,言之有灵,那么在近半个世纪或更长的时间里,人民币还有希望国际接轨,走向世界吗?
克鲁格曼为什么下此断语?没有明说。其实他的断语是不需要具体论证的。
1994年,在东南亚经济被广为看好的背景下,克鲁格曼曾在《外交》杂志上大泼冷水,批评东南亚模式,认为仅靠高投入而不进行技术创新和提高效率,容易形成泡沫经济,迟早要进行大规模调整。1996年,他又在《流行的国际主义》一书中大胆预言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并指出所谓的“东南亚奇迹”是“建立在浮沙之上,迟早会破灭”。
克鲁格曼心目中,中国经济奇迹靠的不是先进科技和提高效率,缺的是核心竞争力和创新精神,没有转向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模型,同西方的自由经济观念格格不入,本是“迟早要进行大规模调整”之类;但中国不同凡响的巨大的成就,美国最大债权人的非常身份,使得他说不出“建立在浮沙之上,迟早会破灭”这样的话,还得承认中国比当年的日本可怕,二十年后GDP可能超越美国。
克鲁格曼在困惑中。但在对待亚洲和中国经济问题上,立场异常鲜明。《经济学家》杂志评价克鲁格曼所持态度更像是政治专栏作家,具有强烈的党派倾向,活像个民族英雄。例如:他对中国企业收购美国的大型能源企业的看法是:“如果由我来决定是否同意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我肯定会说不。”
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实现了货币国际化,中国为何遥不可及?克鲁格曼之所以“敢说我到死都看不到人民币国际化”,道出了他视中国为另类(The Others)的心声。换言之,即便有朝一日中国GDP超过了美国,也只能是靠不住的二、三流国
家,登不上先进人类俱乐部的大雅之堂,奢谈世界货币有什么意思呢?
诚然,鸦片战争时中国的GDP仍然稳居世界第一,但那又有什么用呢?如果二十年后中国GDP爬到世界顶峰了,但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却没能相应提升至世界一流水平,中国是不是真正“大国崛起“了呢?克鲁格曼的“生死状”发人深思。
这次克鲁格曼在华专题演讲会的门票价,嘉宾席位起码 5800元人民币,前排就座的荣尊席位高达58000元人民币,真的不便宜。如果连弦外之音都听明白了,那就算值了。
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欧元之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伯特. 蒙代尔,谈到人民币自由兑换时,“持相当谨慎的态度”;不过,早在本世纪初,就表示了乐观的想法:“中国目前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两大基本条件已经具备,我也非常乐意看到中国趁着2008年开放度提高、经济繁荣的好时机,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他说:“在2008年北京奥运之前放开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市场将是一个很不错的主意。”
2009年1月,蒙代尔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独家专访时表示:“我现在还是坚持这个观点,奥运会结束之后是人民币向完全自由兑换逐步迈进的好时机。”
他接着说:“要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中国应该逐渐放开外汇管制,让人民币逐渐实现完全自由兑换。
“一旦人民币全自由兑换,人民币的地位将会迅速提高,成为世界重要兑换货币。在人民币刚刚实现自由兑换时,可能短期内的成交量不会很大,但我肯定,人民币将迅速成为世界第三大货币,并在未来某些时候成为世界第二大货币。”
蒙代尔与克鲁格曼都是国际大师级经济学家,在学术观念上也颇有交集,但上述问题上显然南辕北辙。你该信谁呢?
并不是因为他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现在的看法就一定是正确的。这个世界被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们忽悠得还少吗?特别是水晶球式的预言,大可姑妄听之;但弦外之音中振聋发聩之声,不宜等闲视之乎。
2009年5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