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迪拜國企巨頭迪拜世界宣布重組並延遲償還債務,穆迪和標普等評級機構隨後大幅拉低相關企業的債券評級,其中有些甚至降至垃圾級;這一消息迅速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強烈反應,與迪拜甚至海灣有所牽扯的股票和債券被大量拋售,債權銀行和建築承包商的風險敞口也受到投資者熱切關注和擔憂,有人甚至驚呼,迪拜債務危機的蔓延將掀起金融危機的第二波浪潮。
第二波的擔憂可能過頭了,迪拜債券損失的潛在規模應該遠小于美國次貸損失,而且金融企業在危機之後普遍經歷了痛苦的去杠桿化過程,損失的放大蔓延範圍將更為局限,也更容易評估,因而其帶來的恐慌也不會如雷曼破產那麼可怕;所以,即便有第二波,其範圍和沖擊力也與第一波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但迪拜危機對于企業家、投資者和政府,仍是一個血淋淋的教訓,它對于那些勇于盲目擴張、狂熱建設和泡沫追逐者們,將是一個長久的告誡,而它所遺留下的眾多爛尾項目,恐怕在未來十幾二十年內都將難以消化,甚至會留下一些永久性的泡沫紀念碑。
過去二十年,憑借石油收入和貿易投資開放政策,迪拜這顆海灣明珠,已成為阿拉伯乃至整個伊斯蘭世界一盞罕見的市場明燈,不僅成為中東貿易和金融中心,其基礎設施、城市發展、生活水平和文化宗教寬容等各方面的進步,在阿拉伯各國中都極為突出,儼然已躋身世界級大都市,這一成就,在中東這一充滿動蕩和沖突、在文化和宗教上守舊排外的地區,確屬巨大而難能可貴。
然而,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如同其它海灣國家一樣,迪拜在建設市場經濟所需的制度基礎方面,卻進展寥寥;盡管迪拜王室施行了對商人、企業家和投資者十分友好的政策,也為他們建立了良好的基礎設施和營商環境,但這一切卻沒有一個可自我維持的制度加以保障,而只是建立在統治者個人的開明和善意之上,甚至只是策略性友善之上。
制度建設的缺失,一方面激勵了商人和投資者的短期行為,讓他們熱衷于可短期內盈利的生意和項目,而更重要的是,國內的人民基本上被排除在發展所帶來的機會之外;盡管迪拜人民享受到了王室所恩賜的高水平福利和繁榮帶來的資源租值,但由于沒有國內市場制度保障,且生產性資源幾乎為王族所壟斷,普通國民很少有機會以企業家的角色參與經濟發展。
類似的,文化、傳媒、學術、慈善、社團等通常隨市場繁榮而發育豐滿的、作為一個公民社會之血肉的那些組織元素,都沒有發展起來;這樣的社會,雖然擁有了七星級酒店、頂級奢侈品牌和高樓大廈,在文化上卻依然是沙漠,遠沒有走向現代化。
王室的壟斷和支配地位,脫離了市場化分散決策所帶來的淘汰和糾錯機制,使得經濟行為不可避免的傾向于片面樂觀和盲目擴張,而整天圍繞在王爺們身邊的那些追逐短期利益的商人,也樂得鼓動他們的自大和狂熱情緒,迪拜泡沫的伏筆,其實在多年前早已埋下;與集體樂觀情緒所釀就的美國地產泡沫不同,迪拜泡沫是少數壟斷和支配者的狂熱加上眾星拱月式的鼓動追捧所造就的吃大戶式泡沫,是由人傻錢多速來電報所召集的泡沫。
自古王子身邊多騙子,更何況是來自落後文化的暴發戶王子,文化上的劣勢帶給他們深層的自卑感,而金錢上的豐裕又給了他們不甘人後的決心和豪邁闊綽的支付意願;這兩種心態的結合,造就了騙子的最佳顧客,過去十年的迪拜,就像一個強力真空泵,吸引了全世界新奇玩意的兜售者,從奢侈品牌、高級酒店、前衛藝術,到未來派建築師、奇形怪狀的摩天大樓、和零排放太陽能建築。
如今,蠱惑家們早已扛著豬肉跑了,來自廣大伊斯蘭兄弟窮國的數十萬建築工人,多半也已卷鋪蓋回老家,留下沮喪的王子們在這里應付著已收起笑臉的眾多債主;或許下一次他們會更加謹慎和冷靜,而我們這些旁觀者,只能希望同樣的故事不要在我們身邊上演。
--原載︰《輝格Blog》,2009-11-29
http://www.bullogger.com/blogs/whig/archives/348496.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