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幕令人难以忘怀:自9.11恐怖袭击开始的四个工作日内,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简称:纽交所)暂停了交易,当时就在不远处,世界贸易中心(World Trade Center)的废墟上的烈火还在燃烧。
当时的纽交所是一家非盈利企业,从某个方面讲,纽交所自1792年以来几乎没有改变:数千名交易员扯着嗓门喊出买入或卖出的订单。由于曼哈顿下城被尘埃所覆盖,政府官员又禁止一切非必要人员进入该区域,直到之后的周一(9月17日)纽交所才重新开市。
时至今日,纽交所已经成为公开上市交易的盈利性企业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NYSE Euronext)的组成部分。电子化交易变成了主体。而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从地处纽约之外的办公楼里,便可以即时处理交易信息,实现无缝链接。这一转型并非完全由9.11事件所推动,但它却是重塑华尔街的许多变化之一。 纽交所对其交易大厅的依赖程度已经大大降低,其2006年收购电子交易商Archipelago及其同德意志交易所(Deutsche Borse AG)合并的待决交易增加了其全球知名度。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New York University's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教授史密斯(Roy Smith)说,如今,华尔街与其说是一个地理概念,不如说是一个心理概念。
9.11 恐怖袭击发生之后,观察人士预测,纽约金融业精英会因安全风险逃离曼哈顿南端,纽约的金融业也可能萎缩。10年后,纽约金融业的规模确实缩小了,金融机构的分布也更加广泛。纽约州数据显示,纽约市证券业从业人员的数量从超过19万人下降到16.8万人。世贸双塔的倒塌加快了大公司撤出曼哈顿下城的步伐。曾是世界贸易中心最大租户的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已将其总部搬至中城,并将其它一些业务迁出纽约,以避免业务中断的影响。
但华尔街却远未荒芜。纽交所、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AG)和纽约梅隆银行(Bank of New York Mellon Corp.)是那些主要业务还留在“街”上的金融机构的代表。在曼哈顿下城六个街区之遥,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新总部大楼已经启用,大楼就位于从未离开纽约的金融业巨头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 Co.)的北面。
电子化交易的兴起减少了利润丰厚的佣金收入,主要金融机构因此转向了固定收益证券等其它业务,这包括在2005年前后的经济繁荣期时各类住房贷款支持证券的销售。
虽然这一业务在2005至2007年期间推高了华尔街的利润,并令无数交易员发财,但它同时也为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做了铺垫。
由于投资者规避风险,贝尔斯登(Bear Stearns)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这样一度受人尊敬的公司因没有能够得到救援资金而纷纷倒下。在9.11恐怖袭击之前,雷曼兄弟曾租用世界贸易中心和毗邻的世界金融中心(World Financial Center)的办公室,9.11之后才搬到中城。三年前的9月雷曼兄弟的破产迫使政府提供价值数万亿美元的担保以支持银行系统和金融市场,这也为如今紧张的市场和脆弱的经济复苏埋下了隐患。
有的人说对金融业的担忧已经过了头。但银行业的前景何时能够变得清晰尚不清楚。史密斯说,对于金融行业来说,现在的情形像9.11恐怖袭击时一样糟糕,但却不敌9.11后从繁荣到萧条的那个过程。
Suzanne Kapner / Randall Smith / Aaron Lucchet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