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7月25日一期《柏林日报》“政治”栏目刊登一篇署名评论文章指出,不管是乌克兰、叙利亚还是伊拉克,中国均“置身度外”,围绕世上各种各类冲突,北京政府没有明确的战略,或者说,其战略就是:瞅准机会,扩展生意。文章这样写道:
“总体而言,中国只在本国公民受到伤害时才会做出反应。伊拉克是最新的例子:在节节推进的极端武装—伊斯兰国家(IS,前称ISIS‘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民兵攻势前,中国不得不安全疏散该国北部地区的1200名中国人,……空运至北京。对IS民兵的行为,中国领导人至今不置可否。
“北京政府计划未来如何处理在冲突地区的投资问题,无人知晓。中国购买了近一半伊拉克出口原油;中国最大的能源企业中石油在伊拉克有4个项目;中国人的大部分投资集中在该国南部。尽管如此,远景上,中国国内油价依然会上涨,北京必须寻求其它来源。因此,它越来越注重南美和非洲国家。中国的 主要利益始终在于确保本国工业和国民的能源、原料及食品的供应。
“对邻国,中国虽在 外交上表现地越来越强硬,但总体上主要还是关注自己的问题。尽管西方希望中国在国际上承担更多责任,但北京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依然谨言慎行。但凡涉及政治立场,它都采取中立态度,从不偏向某一方。其目的有两个,一是,不得罪任何冲突方;二是,北京由此认为自己可以问心无愧,要求别人不得干涉中国内政。”
北京加强发展与美洲国家关系
《柏林日报》的这篇评论文章认为,北京正明显与西方渐行渐远:
“当美国和欧盟致力于寻求共同立场、应对俄罗斯和乌克兰、以色列和哈马斯、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时候,中国不动声色,紧做生意。它既同以色列人,也同巴勒斯坦人合作;既与基辅,也与莫斯科签订合同。
“当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以色列轰炸加沙地带时,中国人同古巴签订了28个合同、与阿根廷达成20项协议、同委内瑞拉做成38项生意。由此,北京在这个地区也排挤了作为贸易伙伴的美国和欧洲,并在与西方明显划界的情况下,通过这一途径加强了自己的政治影响。”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编译:凝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