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网 2014-07-29
趙缶 媒體人
洋快餐這次狠狠給信任他們的國人扇了一耳光。
「過期肉」事件後,作為食品供應商的上海福喜在劫難逃,處罰事小,品牌的損害估計難以恢復。但對國人而言,食品安全領域,這次事件無疑如一磅重彈,讓大伙本就脆弱的心靈添上了一道傷疤:地溝油之後,這下居然連洋快餐都不能信任了。
很多人憤憤然,為何國際大企業號稱的「高標準」為何到了中國就變味了?尤其「過期肉」還是專為中國人「特供」。這究竟說明了什麼?
其實,不健忘的國人應該記得,僅食品安全領域,外企在中國發生類似「變味」的事情並不少。2011年和2012年,麥當勞就發生過幾起銷售過期和被污染食品事件;2011年,味千拉麵使用添加劑以及湯底被指為濃縮液勾兌;2013年,吉野家發現用廢棄米飯以及被曝衞生問題等等。
但細觀這些食品安全事故就會發現,其中並無一起是被監管部門發現所曝光的。就拿此次「過期肉」事件來說,如果不是記者臥底暗訪,估計如此令人震驚的真相也難以被發現。令人諷刺的是,就在今年,上海福喜還被評為「嘉定新城(馬陸鎮)食品安全生產先進單位(A級)」。
這些外企無一例外都是國際知名企業,它們的口碑也一直令人稱道。但到了中國這片土地上,例外就屢屢發生。歸根結底還是中國的監管部門太弱。早前,一些地方的食品監管部門對個別洋快餐店作出「15天關門整頓」的處罰或無關痛癢的道歉,作用可想而知。而在美國,商家一旦被消費者起訴欺詐,在事實清楚的情況下,則可能會導致一個公司破產。
資本逐利,當違法成本遠遠低於違法所獲得的利潤,企業必定會鋌而走險。而這企業無關國企還是外企。
那麼監管弱究竟是監管部門不作為還是沒有強硬的「靠山」?應該說兩者兼而有之。外企在中國很多地方都享受特別照顧,即使有問題相關部門為經濟考慮也會保持沉默,這某種程度上縱容了外企的違法行為。另外一方面,食品安全法不夠細化,而且懲處力度不大,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中國古語「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上海福喜之所以如此大膽妄為,就在於他們深知,在中國,食品安全領域太自由,「過期肉又吃不死人」,能吃死人的本土食品還不知道有多少呢。在這樣的背景下,外企一進入中國便容易「入鄉隨俗」。
只是,這樣的「本土化」策略也只能一時能夠瞞人耳目罷了,中國的消費者,地溝油吃多了,對食品安全領域的認識也成熟起來了,外企繼續「本土化」下去,總會遭遇上海福喜這般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