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訪露西·莫德·蒙哥馬利女士故居
送交者: 高天闊海 2024年11月29日14:32:36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露西·莫德·蒙哥馬利(Lucy Maud Montgomery,1874 - 1942)是加拿大著名作家,代表作《綠山牆的安妮》(Anne of Green Gables,1908) 。

這本書雖然被許多出版社拒絕,然而1908年一出版就暢銷了。《綠山牆的安妮》在影視作品中很常見。對英語兒童文學有所了解的人應該都知道。

十月的一天,我們驅車前往安省德倫區北部的Uxbridge(厄克斯布里奇)鎮去探訪蒙哥馬利女士的故居。

露西·莫德·蒙哥馬利出生於加拿大東岸的省份——愛德華王子島(Prince Edward Island)。她1911年嫁給了一個長老會的牧師後移居到安省的厄克斯布里奇鎮的Leaskdale(音:利斯克代爾)的偏僻小地方。

從多倫多北一直向東開到利斯克代爾,才到了一個丁字路口,就可以看到位於“路沖”位置的“利斯克代爾牧師住所國家歷史遺址”(Leaskdale Manse National Historic Site)。這就是蒙哥馬利女士當年(1911-1926)居住了十五年、出版了十一本書、養了兩個兒子的地方。

這是一座兩層樓的普通民房。門口立了兩塊牌子,似乎是政府所為,說明該房子的歷史意義。其中一塊牌子上,稱蒙哥馬利女士時用的是她先生的姓“Ms. MacDonald”(麥當那夫人),而作為作家,蒙哥馬利女士一向被稱為“L. M. Montgomery"(L.M.蒙哥馬利)。

房子成了博物館,但是我們到時裡面沒人,大門也鎖着。我們左右看了看,發現幾百米開外有一個教堂,就走了過去,居然就是紀念蒙哥馬利女士的教堂——聖保羅長老會教堂。

我們先在教堂的外面逛了逛,一半是一個停車場,另一半是一個小花園,沒有圍牆,種了些花草,看來是有人打理的。

花園裡有一個銅雕像,正是蒙哥馬利女士。她坐在一條公園長椅的一端,膝上翻開了一本書,眼卻望着左邊,她的左手伸直在椅背上,似乎在邀請你一起坐下、聊會兒……

教堂的正門似乎不開。靠停車場的邊門寫着博物館的票價云云。我們推開門進去,牆上、桌子上、書架上就有關於蒙哥馬利女士的展品。有兩個工作人員,一個二十多歲的樣子,另一個五十多歲,都是白人女性。她們和我們打了招呼,用加拿大人一貫的友好態度告訴我們:當天的展覽不收門票,因為是所謂的“免費參觀日”。

展覽繞着一樓的展廳一整圈。我們看了一圈,發現博物館的工作做得還是相當細緻的。展覽對於蒙哥馬利女士的生平有全面的介紹。其中特意講到了她的作者署名為L.M. Montgomery 的苦衷。一百年前,女性出書大約是離經叛道的舉動,女性作家也往往被歧視。而她署名的蒙哥馬利只是一個姓氏,比較中性。我們現在知道她是女士,當年的讀者不了解她的生平,大約會以為是“蒙哥馬利先生”呢。

展覽的一個玻璃書櫃裡,擺放着《綠山牆的安妮》其它語言的譯本。我看到一本中文版的,設計粗糙,是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封面的顏色似乎已經褪了一大半,很像盜版書。中國翻譯書籍,外觀的粗糙不是最糟的,更糟的怕是其翻譯和編輯的水平。

看了一會兒展覽,那位中年女子主動過來帶我們上二樓去參觀。二樓是當年的長老會教堂禮拜的地方,地方不大,沒有神像,主要是一排排的座椅,全部面對一個略高出地面的像舞台的布道平台。平台上有鋼琴,大約是唱讚美詩時用來伴奏的。布道平台背後是一堵牆,其餘三面牆上全都有彩色的玻璃窗。

二樓最顯眼的是一幅大畫。這幅畫尺幅大,占據了很大一塊牆面。然而畫的只是一件衣服,準確地說,只是一件婚紗。中年女士告訴我們:這是一位加拿大畫家的作品,畫的是蒙哥馬利女士結婚時的婚紗。

只見畫面上,一件巨大的白色婚紗被周圍一些花花草草圍繞着。婚紗和花花草草之外、之後是沉重的黑色。畫家選擇這麼強烈的色彩對比(黑白,彩色只是點綴),似乎在突出蒙哥馬利女士與她所處的時代之間的某種張力。

這種張力在蒙哥馬利女士故居被命名為:“利斯克代爾牧師住所國家歷史遺址“時我感覺得到。在故居的說明文字上把蒙哥馬利女士稱作”麥當那夫人“時我也感覺到了。

我疑心:如果不是因為蒙哥馬利女士,誰會在意她先生的故居?如果不是因為蒙哥馬利女士,誰會覺得這個長老會教堂舊址有保存的意義?

加拿大雖然是世界上較為先進與文明的國家,然而深入人心的“男尊女卑”或“夫(男)權”依然影響到紀念其國寶級的作家——蒙哥馬利女士。

思想的變遷、社會的進步實在是一個痛苦與艱難的過程。進步並不是一定會發生的。有的時候,我們最不希望的倒退會發生。比如,美國女性的墮胎權就在不久前被美國司法體系剝奪了。這無疑是美國女性解放進程的一次挫敗。將來我們或許會看到美國女性跨境到加拿大或墨西哥去墮胎,帶動“墮胎經濟”?聽上去很荒謬,不是嗎?然而歷史的倒退卻切切實實地發生了。

歷史沒有什麼必然的規律,進步不是必然的,倒退也不是必然的。人們的所作所為將決定歷史的走向。

蒙哥馬利女士在安省的故居得到妥善保存,完全是一群人的努力所致。這次走訪蒙哥馬利女士故居,我見到的幾位都是女性。她們友好、溫和、積極,都只為了一個簡單的理想:保存加拿大的文化與歷史。

當看到歷史的倒退時,我們都會覺得悲哀。然而別忘了,從長遠來看,歷史確實是走向進步的。

更不要忘記的是:歷史是歷史中的人書寫的。或許你我不是一國的政要,可以制定政策、提出法律;然而就是普通人,如果堅持不懈,未嘗不可以塑造歷史。

比如,像the Lucy Maud Montgomery Society of Ontario (安省露西·莫德·蒙哥馬利協會) 這樣的非盈利組織,特別是其中的工作人員和義工們,她們勤勤懇懇,為了保護蒙哥馬利女士的故居,為了保護加拿大的文化與歷史日復一日地努力工作着。是他們的努力讓蒙哥馬利女士的故居在一百多年後依然保存完好,讓喜愛《綠山牆的安妮》的讀者可以來此憑弔、交流和獲得更多信息。

有歷史癖的我驚喜地發現:在L.M.蒙哥馬利展覽中有一個專櫃,展示了已出版的多卷本蒙哥馬利女士的日記。據說蒙哥馬利女士晚年表示:希望自己從15歲起開始寫作,堅持到去世前不久的日記(約兩百萬字)將來可以發表。牛津大學出版社在1985年至2004年間出過一個五卷本的蒙哥馬利日記選。2012年起,牛津大學出版社開始出版蒙哥馬利日記全集,迄今已經出到第七卷。

加拿大的歷史與文化就這樣得到保存與延續。安省露西·莫德·蒙哥馬利協會的工作人員與義工們居功至偉。

中國人說:滴水穿石。總有一天,那籠罩在這世界的“男權陰影”會消散。總有一天,蒙哥馬利女士可以欣慰地知道:女性享有和其他性別人士一樣的自由,不僅僅包括寫作、出版和墮胎,還包括更多……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3: 你們這幫撮鳥到底是不需要磨刀,還是認
2023: 林沖不暴露智深的身份資料高俅就查不出
2022: 我們是一張白紙
2022: 洪水猛獸
2021: 書法界公認:天下十大行書
2021: 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2020: 悼潤濤閻先生
2020: 美國民主保衛戰,正義必勝!
2019: 現在,知道香港沉默的大多數是支持什麼
2019: 有人出遊品酒牛排過節, 有人盯着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