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阿飞的剑
万维读者网 > 茗香茶语 > 帖子
访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女士故居
送交者: 高天阔海 2024年11月29日14:32:36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露西·莫德·蒙哥马利(Lucy Maud Montgomery,1874 - 1942)是加拿大著名作家,代表作《绿山墙的安妮》(Anne of Green Gables,1908) 。

这本书虽然被许多出版社拒绝,然而1908年一出版就畅销了。《绿山墙的安妮》在影视作品中很常见。对英语儿童文学有所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

十月的一天,我们驱车前往安省德伦区北部的Uxbridge(厄克斯布里奇)镇去探访蒙哥马利女士的故居。

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出生于加拿大东岸的省份——爱德华王子岛(Prince Edward Island)。她1911年嫁给了一个长老会的牧师后移居到安省的厄克斯布里奇镇的Leaskdale(音:利斯克代尔)的偏僻小地方。

从多伦多北一直向东开到利斯克代尔,才到了一个丁字路口,就可以看到位于“路冲”位置的“利斯克代尔牧师住所国家历史遗址”(Leaskdale Manse National Historic Site)。这就是蒙哥马利女士当年(1911-1926)居住了十五年、出版了十一本书、养了两个儿子的地方。

这是一座两层楼的普通民房。门口立了两块牌子,似乎是政府所为,说明该房子的历史意义。其中一块牌子上,称蒙哥马利女士时用的是她先生的姓“Ms. MacDonald”(麦当那夫人),而作为作家,蒙哥马利女士一向被称为“L. M. Montgomery"(L.M.蒙哥马利)。

房子成了博物馆,但是我们到时里面没人,大门也锁着。我们左右看了看,发现几百米开外有一个教堂,就走了过去,居然就是纪念蒙哥马利女士的教堂——圣保罗长老会教堂。

我们先在教堂的外面逛了逛,一半是一个停车场,另一半是一个小花园,没有围墙,种了些花草,看来是有人打理的。

花园里有一个铜雕像,正是蒙哥马利女士。她坐在一条公园长椅的一端,膝上翻开了一本书,眼却望着左边,她的左手伸直在椅背上,似乎在邀请你一起坐下、聊会儿……

教堂的正门似乎不开。靠停车场的边门写着博物馆的票价云云。我们推开门进去,墙上、桌子上、书架上就有关于蒙哥马利女士的展品。有两个工作人员,一个二十多岁的样子,另一个五十多岁,都是白人女性。她们和我们打了招呼,用加拿大人一贯的友好态度告诉我们:当天的展览不收门票,因为是所谓的“免费参观日”。

展览绕着一楼的展厅一整圈。我们看了一圈,发现博物馆的工作做得还是相当细致的。展览对于蒙哥马利女士的生平有全面的介绍。其中特意讲到了她的作者署名为L.M. Montgomery 的苦衷。一百年前,女性出书大约是离经叛道的举动,女性作家也往往被歧视。而她署名的蒙哥马利只是一个姓氏,比较中性。我们现在知道她是女士,当年的读者不了解她的生平,大约会以为是“蒙哥马利先生”呢。

展览的一个玻璃书柜里,摆放着《绿山墙的安妮》其它语言的译本。我看到一本中文版的,设计粗糙,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封面的颜色似乎已经褪了一大半,很像盗版书。中国翻译书籍,外观的粗糙不是最糟的,更糟的怕是其翻译和编辑的水平。

看了一会儿展览,那位中年女子主动过来带我们上二楼去参观。二楼是当年的长老会教堂礼拜的地方,地方不大,没有神像,主要是一排排的座椅,全部面对一个略高出地面的像舞台的布道平台。平台上有钢琴,大约是唱赞美诗时用来伴奏的。布道平台背后是一堵墙,其余三面墙上全都有彩色的玻璃窗。

二楼最显眼的是一幅大画。这幅画尺幅大,占据了很大一块墙面。然而画的只是一件衣服,准确地说,只是一件婚纱。中年女士告诉我们:这是一位加拿大画家的作品,画的是蒙哥马利女士结婚时的婚纱。

只见画面上,一件巨大的白色婚纱被周围一些花花草草围绕着。婚纱和花花草草之外、之后是沉重的黑色。画家选择这么强烈的色彩对比(黑白,彩色只是点缀),似乎在突出蒙哥马利女士与她所处的时代之间的某种张力。

这种张力在蒙哥马利女士故居被命名为:“利斯克代尔牧师住所国家历史遗址“时我感觉得到。在故居的说明文字上把蒙哥马利女士称作”麦当那夫人“时我也感觉到了。

我疑心:如果不是因为蒙哥马利女士,谁会在意她先生的故居?如果不是因为蒙哥马利女士,谁会觉得这个长老会教堂旧址有保存的意义?

加拿大虽然是世界上较为先进与文明的国家,然而深入人心的“男尊女卑”或“夫(男)权”依然影响到纪念其国宝级的作家——蒙哥马利女士。

思想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实在是一个痛苦与艰难的过程。进步并不是一定会发生的。有的时候,我们最不希望的倒退会发生。比如,美国女性的堕胎权就在不久前被美国司法体系剥夺了。这无疑是美国女性解放进程的一次挫败。将来我们或许会看到美国女性跨境到加拿大或墨西哥去堕胎,带动“堕胎经济”?听上去很荒谬,不是吗?然而历史的倒退却切切实实地发生了。

历史没有什么必然的规律,进步不是必然的,倒退也不是必然的。人们的所作所为将决定历史的走向。

蒙哥马利女士在安省的故居得到妥善保存,完全是一群人的努力所致。这次走访蒙哥马利女士故居,我见到的几位都是女性。她们友好、温和、积极,都只为了一个简单的理想:保存加拿大的文化与历史。

当看到历史的倒退时,我们都会觉得悲哀。然而别忘了,从长远来看,历史确实是走向进步的。

更不要忘记的是:历史是历史中的人书写的。或许你我不是一国的政要,可以制定政策、提出法律;然而就是普通人,如果坚持不懈,未尝不可以塑造历史。

比如,像the Lucy Maud Montgomery Society of Ontario (安省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协会) 这样的非盈利组织,特别是其中的工作人员和义工们,她们勤勤恳恳,为了保护蒙哥马利女士的故居,为了保护加拿大的文化与历史日复一日地努力工作着。是他们的努力让蒙哥马利女士的故居在一百多年后依然保存完好,让喜爱《绿山墙的安妮》的读者可以来此凭吊、交流和获得更多信息。

有历史癖的我惊喜地发现:在L.M.蒙哥马利展览中有一个专柜,展示了已出版的多卷本蒙哥马利女士的日记。据说蒙哥马利女士晚年表示:希望自己从15岁起开始写作,坚持到去世前不久的日记(约两百万字)将来可以发表。牛津大学出版社在1985年至2004年间出过一个五卷本的蒙哥马利日记选。2012年起,牛津大学出版社开始出版蒙哥马利日记全集,迄今已经出到第七卷。

加拿大的历史与文化就这样得到保存与延续。安省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协会的工作人员与义工们居功至伟。

中国人说:滴水穿石。总有一天,那笼罩在这世界的“男权阴影”会消散。总有一天,蒙哥马利女士可以欣慰地知道:女性享有和其他性别人士一样的自由,不仅仅包括写作、出版和堕胎,还包括更多……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3: 你们这帮撮鸟到底是不需要磨刀,还是认
2023: 林冲不暴露智深的身份资料高俅就查不出
2022: 我们是一张白纸
2022: 洪水猛兽
2021: 书法界公认:天下十大行书
2021: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2020: 悼润涛阎先生
2020: 美国民主保卫战,正义必胜!
2019: 现在,知道香港沉默的大多数是支持什么
2019: 有人出游品酒牛排过节, 有人盯着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