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獄變 |
送交者: 夢子 2004年11月28日23:02:39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
地 獄 變
芥川龍之介,本姓新原。他因為健康和心情抑鬱的原因,自殺於三十五歲。這時,距離他發表第一篇小說《羅生門》(1915),不過十二年。很多人可能就是通過由黑澤明導演的“羅生門”這部電影(故事其實借用的是芥川的小說《筱竹叢中》),以及設於1935年的“芥川獎”認識他的。但是,芥川對日本現代文學的影響,主要還在於他的獨特的悲情審美觀。這一點,在當今的日本文化創作走向中,仍然可以見到遺痕。 在日本人的審美觀中,所謂的文學絕唱,便是來自地獄的呻吟! 在芥川的創作生涯中,叩擊死亡之甍與享受美麗人生的意趣,一直是他創作的意向。這種矛盾的創作心態,就像病魔一般折騰着他。這一點,可以從他寫於1920年的《秋山圖》與寫於1918年的《地獄圖》中看得出來。在《秋山圖》中,那種棄除了空間與時間的頓悟之後,對審美的超然把握,蕩漾着的正是對自我的重新發現:幸福的生存錯位。而在芥川稍前兩年寫作的《地獄變》中,其炙手可熱的筆觸,卻是一個嚴重扭曲的人生現象:美對人性的扼殺! 這是一個足以讓人顫慄的審美徵象的對比! 芥川作為一個敏感的作家,在他寫作《地獄變》之時,他的唯美的感受能力,是被更多的夢幻破滅的憂思所困擾,因而產生了濃厚的悲劇意識。在《地獄變》中,他肢解了很多他曾經崇信的的價值觀念,就像快刀斬亂麻一般。而到了《秋山圖》中,他的這種心態似乎平抑了,他的心境似乎也超脫了。 然而,這其實只是一個假象。實際上,芥川龍之介始終沒有突破他自己設定的那層地獄之網! 芥川之前,主導日本文化的是傳統的維美意識。盛行於江戶時代的日本俳句,代表了那時日本文藝界的最高成就。但是無論從意境還是從操作的技藝角度來看,它都可以視作是中國山水派詩歌的衍生體。日本詩歌的審美基礎,實際上是由晚唐的遍照金剛奠定的,但《明鏡玉府論》卻與稍後於它的司空圖《二十四品》的那種澹空清虛的審美觀不謀而合。這種飽含禪心的超然物外的審美生態,對後來的俳句作業,相信起了很大的影響。 然而這種恬淡的美學格調,到了芥川時,突然逆轉而成了一種殘破的悲劇。這是一個劃時代的審美轉變。芥川的文學思想,代表的是明治前後日本文人去意徊徨的失落傾向。正如我們所知道的,文學並不總是代表着進步的時代,它凝結的也許更多的是某些看似病態的生存陰影。表現這些陰沉的現象與心理,有時成了文學家的責任。審美意義上的悲劇,一般都是基於文化心態的錯位與迷失之上的。這使試圖穿越聳立於濃重的新舊文化移變荊棘牆前的芥川,恍如在地獄的邊緣,艱難地朝向光明摸索。他的精神包袱顯得異常的沉重。 他在日本文學史上的形象,更像是個苦行僧。
他看到的是悲難,貧窮,落後,甚至骯髒的中國,但他卻看不到這些表象背後的惡性結構與良性結構的基礎,是如此的堅實。因此他錯過了一次認真檢討漢文化真正的魅力與耐力的機會。此時,疾病纏身的他,可能更想呼吸到的是,那些幻覺中的筆墨滴落在鮮艷的花朵上的氣息。但是,現實讓他有些絕望了。他嗅到了自身文化母體中發出的霉味與血腥味。 這種痛苦,於他來說,無異於就像是來自地獄的呻吟! 而那時,從日本回到中國的諸多文藝人士,正在一場躁動而膚淺的文化運動中,炒豆子般地蹦跳着。他們中很多人儘管不得藝術的精神要領,但是曇花一現般的惡作劇,看戲的跟做戲的顯然都喜歡。好事者謂之“五四運動”。他們罵來罵去,終於罵成了一場似是而非的文化革命。但是這場革命對於中國美學意義上的諸多問題,卻根本就沒有觸及。它的政治色彩,遠遠濃於對文化本身的探討。文學其實是無須急於去充當時代潮流的弄潮兒的,只要能在濃重的黑暗中折射出自身的光芒,便是文學的勝利!但是當時的當事者們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種錯位,造成了中國現代文學的審美底蘊脫離了母體臍帶,呈畸形發展。這一點毋庸諱言。 相比之下,芥川在島國上幻想着大陸璀璨的古往今來,倒可以讓他穿透過生死之間薄薄的黑幕,看到悲劇的亮光!那種從黑暗中透出的朦朧的希望,既是呻吟,也是吶喊。 也許文人總是敏感的。芥川他可能早已預感到自己文化血液中的不安成分,有朝一日終將遭到另類文化的洗滌。這種恐懼,伴隨着他的短暫的創作歷程。不過,體驗生命的那種被劇烈扭曲的痛感,有時的確也是可以給人帶來快感的。日本人對審美的瞬間輝煌的熱愛程度,遠遠超出了對理性的人生哲思的把握。這使得一些敏感的文人,在通達向審美的最高境界的過程中,猶如在地獄中煎熬一般!這是審美精神的分裂。 在從中國回去不久之後,芥川便因纏繞於身心的病魔的惡祟而自殺了,時年35歲。 三島由紀夫是芥川的審美觀在日本現代文學史上的投影。他本名平崗公威,主要傳世作品是《豐饒之海》四部曲:《春雪》,《奔馬》,《曉寺》,《天人五衰》。關於三島,我實在不好多說什麼,想必認真讀過他作品的國人都有這種想法。一想到他,內心底處便有一種遺憾與憂傷。說到表現東方文化之美的文學,至少五年之內(就以2010為限吧),無人能出其右。這與他的偏激的政見,必須分別看待。 也許只有那條無形的文化臍帶,才能讓日本人重新發現,並且回歸他們的生存母體?但這是需要相當的智慧和勇氣的。
34年前的11月25日,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在東京自衛隊東部方面軍總監部剖腹自殺。此事被稱為“日本戰後史上最大的謎團”。 1970年11月25日——《豐饒之海》已經在幾天前交給了出版社,三島揮舞着一把“關孫六”日本刀,攜其追隨者“盾之會”的成員突然闖入自衛隊營地,將自衛隊北方司令劫作人質,然後頭纏白布登上一處高台,發表他的“勤王”演說。他叫喊着:“日本因經濟繁榮而得意忘形,精神卻是空洞的,你們知道嗎?”但演說並不能令營中的自衛隊員揭竿而起,重演1936年“二·二六”事變(日本軍人叛亂事件)的驚心一幕,反而招致眾人的噓聲和鬨笑。面對這一場面,三島轉身衝進營區的總監室,冷靜而精準地將刀切入自己的左下腹。他的隨從們立即一擁而上,按日本的武士傳統,再給他補上3刀,並割下他的頭顱。 三島切腹後,即有右翼分子指責自衛隊背信棄義,沒有如約舉行起義,民間則要求徹底調查三島的盾之會與自衛隊的關係。自衛隊出面闢謠,說三島事件純屬他自己“奇情異想”的結果。 三島去世後,關於他自殺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一種說法是,三島在去世之前曾經去找過精神科專家,他的自殺是精神失常所致,正如日本的心理學教授福島章教授在《三島由紀夫的對抗同一性》一文中所寫道的:“三島本人也說,他感覺到了精神的衰弱和疲憊,並因此而感到困惑,預感到不久之後註定要到來的‘魂靈之死’、 ‘支離破碎的狀態’和‘世界沒落體驗’。倘若確實如此,那麼可以認為,三島的自殺就像芥川龍之介的自殺那樣,在疾病引發精神上的自我存在崩潰、解體和死滅前,採取行動以防那種悲劇的到來。” 2001年6月,前自衛隊軍官山本舜勝出版《自衛隊的影子部隊———殺害三島由紀夫的真實告白》,聲稱要揭開三島自殺之謎。山本舜勝說三島的自殺絕非出於瘋狂,三島曾接受自衛隊的特務訓練,在這過程中對自衛隊的期望值升高,而後又認為自衛隊辜負了他的期望。山本舜勝說,他希望弘揚三島“憂國憂民、慷慨捐軀的精神”,又說三島提倡的“天皇信仰高於人道主義”是給現代日本開的良藥。 我國作家莫言還寫過一篇《三島由紀夫猜想》,他說,三島是個具有七情六慾的凡人,但最後那一刀使他成了神。 最後一刀,使三島成了謎。 川端康成也自殺了 與三島由紀夫之死相關的還有另外一個謎,就在三島自殺之後17個月,川端康成突然採取含煤氣管自殺的方式離開了人世,未留下隻字遺書。兩人相繼自殺給了後人無數的猜疑,有人甚至推測,川端之死與三島由紀夫不無關係。 在談到三島自殺的原因時,研究三島的權威佐伯彰一認為:“川端先生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給三島君帶來了相當程度的衝擊。這是與作家的自尊心相關的微妙問題,三島君在暢銷書的問題上很介意,是一個非常爭強好勝的人。” 三島自戕後,川端前往現場觀看了三島身首分離的遺體,受了很大刺激,他對自己的一名弟子表示:被砍下腦袋的應該是我。之後,川端又親自主持了葬禮,說三島的精神仍“活在許多人心中,並將載入史冊。” “繼承者”村上春樹不喜歡三島 經常與三島聯繫在一起的還有一人,他就是被稱之為“三島由紀夫繼承者”的日本當紅作家村上春樹。美國作家傑·魯賓說村上春樹的作品和三島由紀夫的相同點在於感受到“生命的允諾從來未能實現”。儘管外界如此評論,村上春樹本人卻從不認同。他說,在他前一代有三個重要作家,三島、安部公房和大江健三郎,他最喜歡安部,最不喜歡三島,他沒怎麼讀過三島的作品,和三島之間也沒有任何相似點。 三島傾心於日本過去那種嚴厲的愛國主義和武士道精神,他把它們同戰後日本崇尚物質享受的西方化趨勢作了對比,對後者持否定態度。他反對日本模仿西方,對 1960年代的日本很不滿,孜孜不倦地致力於發展日本古老的空手道和劍道,並組織了約有80名大學生組成的一個有爭議的私人隊伍“盾之會”,旨在保存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並且在左翼力量暴動時,協助保衛天皇。 但三島鄙夷的正是村上推崇的,村上說,他從未帶着真正的興趣讀過任何日本小說,在他的年代,美國文化生機盎然,它的音樂、電視節目、汽車和衣服,樣樣東西都影響着他,他熱愛這種文化,他看美國電視節目,讀美國小說,他夢想着用英語寫作。村上說,他的首要追求是,通過紐約和舊金山發生的同樣事物的另一側面,反過來描寫日本社會,他的小說將愈加朝這個方向發展。而這些,無疑是日本年輕一代共同特徵。(記者 李琴) 小資料:三島最後的作品《豐饒之海》分成4部小說:《春雪》、《奔馬》、《曉寺》和《天人五衰》,背景是從1912年前後到60年代的日本,每一部所描述的都是同一個人的不同化身:1912年的年輕貴族、1930年代的政治狂熱分子、二戰時期的泰國公主和1960年代一個邪惡的年輕孤兒,這幾部小說表達了三島對流血、死亡和自殺的迷戀,對“自毀”的興趣和對乏味的現代生活的否定,同時也預示了自身的結局。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