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統獨之於兩岸民眾之我見
送交者: 阿唐 2005年03月26日10:18:19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統獨之於兩岸民眾之我見

阿唐

atangwriting@yahoo.com

筆者按:日前在某休閒論壇閒逛,適逢來自大陸和台灣的網友對罵,言語除開辱及彼此上下代女性親屬,也對彼此的文化背景及血緣傳承大加詆毀。一覽之下,頗為觸目。兩岸網友的分歧和對立如此巨大,始料未及,殊為詫異。感嘆之餘,奮然命筆。筆者從未涉足政論論壇,秉持觀點既非統派亦非獨派,一個不好,將為兩岸網民“共擊之”。然心有所感,不敢藏私,耿耿此心,惟共鑒之。

前言

台灣海峽兩岸的民眾,對於兩岸的統一和台灣的獨立,有着近乎完全相左的看法和感受,以至於雙方各說各話,似乎毫無交集的空間。

筆者試圖從自己的觀察和感受的角度,對這一現象做一番分析和探討。我不是台海問題專家,也沒有做過深入細緻的研究,本文旨在拋磚引玉,希望能夠從雙方的立場出發,對這一現象理一理頭緒。

一孔之見,歡迎磚頭。

一 台灣人的“亞細亞棄兒”情結

關於台灣原住民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是南亞的馬來人在逐島跳躍漂流中來到台灣,與華夏文明關係不大;二是大陸的古越人,在與中原華夏文明爭戰中失利,逐次渡海來到台灣。我本人大致以為是兩者兼有,最早的居民應該是更擅島嶼文明的馬來人(想象一下散布在廣袤的太平洋中的島嶼上的居民),其後加入了大陸古越人。

秦漢以前,儘管有瀛洲的稱謂加諸於台灣島,但估計是取自於民間的傳言,非來自官方的第一手資料。中國史料記載有關台灣事宜,是三國時期的吳國。《三國志,孫權傳》記載:“將軍衛溫遣諸葛直以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華夏文明第一次有組織的與台灣的接觸,而且是以戰爭侵略人口掠奪為主要目的。這大概是當時的國際秩序中的弱肉強食準則的一個普遍適應。

南宋之後,中國南部逐漸開發,人口漸多,福建沿海無土謀生的窮人開始浮海赴台灣求生。這時候,台灣的原住民中的相當一部分還處於刀耕火種的蒙昧時代,早期大陸移民無疑對台灣的開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鑑於當時的航海條件,直至明朝,台灣的大陸移民才形成了台灣居民的主流。但當時的明朝由於其農耕文化的內斂性,並未有效地對台灣本島實施任何有效的管制。此時的台灣,與同時期的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國相似,中國移民與土著散居雜處,相對而言,在各方面都占用優勢,在對抗衝突中,原有的土著逐漸被壓縮到了邊遠的山區。

儘管明永曆年間的《從徵實錄》上記載了在台灣設置了一府二縣的說法,我個人以為,即使資料準確,很可能在永曆帝后的明朝對外政策全面收縮的時代放棄了。

明末,葡萄牙人藉助地理大發現的契機,勢力伸展到了東亞地區,在經台灣海峽前往日本的途中,驚呼美麗的台灣島為“福爾摩薩”,意為美麗之島。隨後,荷蘭人踏足台灣,並且興建赤嵌城和台灣城,準備長期經營台灣。

接下來的故事,大家都比較清楚--鄭成功收復台灣。準確地講,這也是早期國際關係準則中的弱肉強食原則,憑藉實力將荷蘭勢力趕出台灣,並且建府開衙,從此正式開始了台灣作為一個政治經濟實體的歷史,台灣也成為了中國本部治下的一個地區。

這裡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曾經是鼎鼎大名的海盜,活躍於大陸東南沿海和日本之間,如果不避尊者諱的話,他就是一個史書上經常提到的倭寇。鄭成功則是鄭芝龍與日本妻子所生,因此,鄭成功在日本也是大大的有名,並且是日本一個古裝劇中的主角。儘管如此,鄭軍的主體都是來自大陸,其統治下的政治體制和文化傳承基本來自大陸。

中日甲午之戰結束,清朝割讓台灣與日本。從1895年至1945年,日本對台灣實施了50年的統治。儘管日本對台灣的統治有別於日本本島,如經濟分工的歧視和對中原文化的壓制等,這50年的時光對台灣的影響極其深遠。首先,台灣由一個中世紀的農業經濟區域,進化到近代化的農業經濟區域;其次,台灣人普遍接受了小學5年的義務教育,全民的平均素質大大高於同期的大陸水平;最後,整整兩代人是接受日式教育成長起來的,對大陸故國的認知和歸屬感大大模糊。二戰期間,參與日本皇軍在大陸作戰的台灣人,其軍紀之敗壞普遍在日本軍人之上,相當一部分人對故國人民缺乏基本的同情和憐憫之心。

大陸國民政府在二戰結束後接受台灣回歸時,並沒有給予台灣以足夠的重視,其實施的管理手段過於簡單粗暴,其派出的管理人員素質不高,逐漸導致台灣人的強烈不滿:日治時期,台灣人是二等公民,但是日本人起碼遵循既定的遊戲規則,即便在某種程度上它是不公平的規則,今天的國民政府管理人員,為什麼常常不講理?其實,這實質上應該是由於其時的國民政府管理效能低下,還不是一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化國家造成的。

“二二八”事件從此成了台灣人民心中永遠的痛。殺了多少人對當時的國民政府可能是無所謂的事情,從滿清覆亡起,20年的軍閥混戰,其間夾雜10年的國共內戰,8年的全民抗戰,隨後3年的國共血腥內戰,鮮血已經看得太多了,人命實在輕賤。但是對承平日久的台灣人來說,卻是一個難以癒合的傷口。

其後,國民黨在與共產黨在大陸的爭鬥中失利,全面敗退台灣,全部的國家機器從大陸搬到了台灣,無形中形成了事實上的一百萬大陸移民(外省人)對五百萬台灣原有居民(本省人)的統治。這種某種程度上的外來統治,必然帶來某種程度上文化歧視。曾經有台灣本省人不無傷心地說,上小學時,如果講一句閩南方言是要被罰款的。

三十年後,等到國民黨解禁,開始允許島內民眾的心聲自由地釋放,這一股被壓抑了30年的怨氣逐漸發酵膨脹,最終導致了96年本省人李登輝的當選和2000年的執政黨的更替,本省人對外省人及其背後的中華文化開始清算排斥。

一路而來,台灣人似乎都是亞細亞的孤兒。

日據前的大陸移民,都是因為生活所迫或者是戰爭威脅,背井離鄉,來到台灣。明清兩朝中央政府都是嚴禁移民海外,對海外的中國移民不管不顧,任其自生自滅,如同棄兒一般。

甲午戰敗,中國割讓台灣與日本,讓台灣人在日人統治之下做了50年的二等公民。

國民政府敗退台灣,有意無意地壓抑了台灣本省人當家作主的心聲三十多年。

二十一世紀伊始,台灣(本省)人第一次選出了自己首腦,那漫延千年的棄兒悲情,還是彌瀰漫漫,歷久彌新。

為什麼,因為那個強大而蠻橫的中國不允許台灣獨立。他們打壓台灣的外部生存空間,搞得台灣在國際上毫無地位,就連駐外使館也被迫更名為經濟文化辦事處。GDP在世界經濟排名26位的台灣如同國際棄兒一般,被排除在幾乎全部的國際組織之外。這,怎麼會不讓台灣人感到悲哀?!

天下之大,為什麼台灣人不能自由地表達自己的心聲?

二 台灣本省人與外省人在統獨觀念上的衝突

總的來說,所謂台灣人的悲情情結,大致是特指台灣本省人而言。49年後,隨國民政府遷台的大陸人民及其後裔,即台灣人口中的外省人,對於統獨這一命題卻有着極為不同的解讀。

他們同樣為台灣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與其經濟成就不相匹配感到悲哀感到不滿,但是他們的心中並沒有沉澱瀰漫千年的棄兒悲哀,他們對兩岸關係理解顯然要比前者來的超脫。

對於台灣獨立,尤其是以某種程度上拋棄中華文化為前提的台灣獨立,他們是不能接受的。他們固然不希望立時三刻統一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旗幟之下,但是對一個以台灣本土文化為主體的台灣共和國,卻是更加不能接受。畢竟前者對於他們生活方式的威脅是潛在的和相對遙遠的,後者則可能是即時的和現實的。不是嗎?“外省人滾出去”,“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賣台集團”等口號,不僅僅是當年美麗島上那幾個人心底的醞釀,已經在相當一部分本省人的草根階層中發酵膨脹。作為台灣島的少數群體,他們很有可能在今後可能出現的台灣共和國中為前50年國民政府對台灣的統治而付出代價。

他們的理想是,在不影響台灣目前的生活方式的前提下,兩岸統一到一個鬆散的聯邦旗幟下,雙方達成一個共同的文化中國,一個共同的經濟中國,但不是一個政體下的中國,兩岸的相對自由達到何種程度,如外交的權限和軍隊的管轄,有賴雙方談判解決。

這種觀點,在海峽兩岸尖銳對立的兩派觀點中(一為大陸人民的為統一大業不惜一戰,一為台灣本省人民的為台灣獨立不惜一戰),無疑是具有中間色彩的立場,也是相對理性的觀點。

但是由於這種觀點的實際操作難度很大,變數很多,在當前海峽兩岸的民粹主義風潮甚囂塵上的時刻,是不可能有很大的市場的。尤其是在台灣本島,似乎任何與對岸談論統一的觀點,馬上就會被扣上出賣台灣的帽子,即使有部分政治精英們的心裡完全清楚台灣走向獨立的黯淡前景,但是為了顧忌大多數選民的民粹心理,也不敢理直氣壯地宣示自己的政治理念,如此一來,半遮半掩,欲蓋彌彰。這也可能是2004年國民黨總統選舉敗選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 大陸人民熱切統一的心態分析

世界地理大發現前後,中國從世界第一梯隊中開始落後,往日的泱泱中央之國的輝煌一去不復返,這其中除開以農業文明為基礎的政治體制自身的問題之外,如依賴傳統,政府缺乏有效管理的手段,農業文明的內斂性,儒教文化的平和中庸等,在一個相對封閉的自然環境裡對資源的長期掠奪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要知道,在最近的2000年以來,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中國的人口是世界人口的1/4。

尤其是最近的一百多年,中國在新的國際秩序中完全不知所措,如同一個走入迷宮的蒙目巨人,跌跌撞撞,屢起屢仆,最後甚至被自己原來的學生--東亞的後起之秀日本打倒在地,賠款割地,直至二戰時期國土的精華部分全部為日本占領,幾乎亡種亡國。

因此,大陸人民心中對於國家民族的榮譽感達到了極其敏感的程度,凡涉及領土完整主權爭端,一慨是毫無商量,最不濟也是擱置爭議,秋後再說。

如果台灣走向獨立,根本就不需要政府出面宣導,來自民間的戰爭呼號,就足以把國家整合成為一部戰爭機器。

這種大一統心結除開上述的民族主義心理主導之外,也有着其極其現實的地緣政治的考量。

如果台灣獨立,台灣必然倒向日本和美國,從台灣自身的地緣政治考量以及其國際關係的傳統出發,這是顯而易見的結果。如此一來,中國在其面向太平洋的出口上,就被牢牢地釘上了一個門栓,對今後民族未來的生存空間的發展極為不利。

如果台灣沒有獨立,那怕是維持現狀,中國都可以在事情緊急時對台灣動武,在大部分國家都承認一個中國的國際環境下,與公然侵略一個主權國家相比,內戰訴付出的代價無疑相對少很多。

大陸人民為國家統一不惜一戰的心態,除開大一統觀念的影響之外,與每個人心裡認為台海戰爭與其自身的關係不大也有關。

台灣的空間狹小,一旦台海爆發戰事,生活在台灣島的人民不可避免的會被殃及,但是對於大部分大陸人民而言,台海的戰事一定是發生在台灣本島和中國的福建沿海,對大陸百姓日常生活的影響實在很小,屆時大家只需要搖旗吶喊,一鼓就可以蕩平台灣彈丸之地。

至於美國和日本,一定不敢冒着與中國爆發全面戰爭的危險,介入干涉。如此一來,五星紅旗必將在台灣島上高高飄揚,泱泱華夏之風,又一次在世界吹拂。

四 海峽兩岸人民思維的誤區

1) 美日對台海戰爭的干預

台灣人:一定會干預,美日不會坐視台灣淪入中國的勢力範圍。

大陸人:一定不會干預,美日不敢冒這個險。

估計小布什現在捫心自問:美國要介入嗎?他也不可能會有一個明確的結論,這取決於屆時的國際和兩岸的形勢。因此,目前兩岸人民的自說自話,完全是一廂情願。以我的觀點,介入是一定的,關鍵是介入到何種程度,介入的終極目的是什麼。

2) 統一之後,台灣的相對富有將被大陸的相對貧窮平均掉

持這種觀點的台灣人很多,幾乎散布於所有的族群之中。無論是為了維護台灣作為一個獨立的經濟區域的經濟活力,還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減低統一帶來的對兩岸社會的衝擊,大陸(中央?)政府一定會制定類似目前港澳特區的出入境管理法規和政策,對兩岸之間的人員往來做一定程度的區隔。

君不見,港澳回歸後其人民的生活水平並未受到影響嗎?

當然,有人會擔心,此一時,彼一時也,屆時中國大陸不再需要港澳的“一國兩制”作為台灣回歸的樣板示範,過河拆橋,此前種種的對特區的優惠政策可能一掃而光。再者,一旦將來中國走向民主,在“人權乃天賦之權”的大旗之下,全體國民應一視同仁,這種區域性的特殊政策很可能遭到廢除。

不錯,確實是存在這種可能性。但是此種擔心完全可以通過目前的統一談判,達至法律解決。諸如台灣地區出入境管理法案,明確定義該法案只有在半數以上台灣居民動議通過,才能進入修改程序形成新的法案,並再次付諸台灣全民表決。

3) 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台灣人:台灣的原住民不是大陸移民,與中華文化無關,就連台灣的名稱都叫福爾摩薩。大陸中原移民在台灣繁衍生息數百年,已經演變出一種獨特的文化形態,台語不是閩南話的簡單傳承。台灣人太多的苦難都是與中國本部有關,到了台灣人對中國說不的時候了,到了“去中國化”的時候了。

大陸人:去中國化?不要數典忘祖了!難道你們使用的不是漢字,說的不是中國話?福爾摩薩,那是當年沒有對台灣實施過一天有效統治的葡萄牙人在數百年前的一種稱謂,現階段的國際間的正式稱謂都是台灣。不錯,台灣的原住民中有馬來人種,但是考古發現也證實了確有大陸的古越人渡海到台灣。

雙方的立論不論正確與否,其實與台灣的統獨沒有根本的關係。

台海兩岸的統獨實際上為四方面因素所左右:

(1) 兩岸的經濟軍事實力

(2) 國際外部環境的態度(尤其是美國)

(3) 大陸民意

(4) 台灣民意

因此,台灣人就是說下大天來,證明自己和中華文化無關,大陸不想讓你獨立你就獨立不了;大陸人就是把所有的證據都擺在台灣人鼻子底下證明從幾千年以來,台灣就和中原文化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台灣人不想回歸你就不能硬來。

難道當年的英國人美國人不知道美國的語言文字和英國的關係?當然知道。但是還是一個要留一個要走,最後還是誰的拳頭硬誰說了算,口舌之爭於事無補。

(4) 台灣獨立和國民政府遷台

台灣人:都是國民政府惹的禍,如果不是國民政府從日本手中接收台灣,後來又從大陸敗退台灣,台灣早就被美國接管了。

歷史是不能重演的,沒有如此之多的假設用於對歷史的意淫。

退一步講,如果歷史能夠重演,當時在大陸主政的不是國民政府,那很可能是一個遠比國民政府更加強大的政府,對台灣的接收可能比國民政府做的更好更快。種種因素迭加的結果,二戰之後,國民政府是一個極為虛弱的中央政府,財政崩壞,軍隊軟弱,人才匱乏,政府對日占區接管能力不足。

再退一步,中國在二戰後四分五裂,重新進入軍閥混戰的割據局面,沒有能力從日本手中接受台灣。美國可能會讓日本繼續統治台灣嗎?不會。因為二戰結束時,美國對日本是採取壓制的態度,對曾經孕育了軍國主義的日本充滿了戒心。美國可能會讓台灣人自己管理台灣嗎?不會。因為日據台灣50年,台灣人頂多是做做基層小官,或者是技術官僚,整個台灣缺乏管理全部台灣島的人才,這就是殖民地的悲哀。美國可能會自己管理台灣嗎?不會,因為台灣太大了,美國一時間是不可能籌備出足夠的人員對台灣島實行有效的治理。

況且,美國當時的戰略重點在歐洲,後來因為韓戰的突然爆發,才多少把注意力放多一點在亞州。

(5) 大陸給了你們如此之多的好處,為什麼還是想獨立呢?

大陸對台商的優惠政策和兩岸貿易的長期逆差,對台灣經濟的幫助極大,但是普通百姓是體會不到這些恩惠的,因為這些抽象的經濟數字只有對少數的精英分子有意義,而精英們的興致是如何帶領台灣走出自己的一片天,以便讓自己在台灣共和國史上留下大名。

試圖以金錢上的恩惠來誘使台灣回歸的想法,非常類似於古代的“朝貢”制度的動機:天恩浩蕩,四方來朝。可惜,結果也類似。

(6) 不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

相當一部分台灣人如同鴕鳥一般,一頭扎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閉着眼睛嚷嚷着要獨立,要自己做自己的主人,甚至新加坡總理訪台的好言相勸,也被當做多管閒事,破口大罵是“為中國捧卵葩”,小國寡民心態昭然。安知台海問題不僅僅是兩岸之間的問題,它確實是關繫到周邊國家的國家利益,而且是世界潛在的戰爭熱點之一。

為什麼不能學會理性思考呢?街頭叫囂和鄉下粗口可能贏得選票,但是對台灣的獨立進程毫無助力,徒然讓台灣的形象在國際上失分。

相當一部分大陸人從來沒有考慮過台灣人心中的感受,有意無意之間流露出以大吞小的心態:獨立麼?那不是以卵擊石,大軍一到,玉石俱焚!甚至對主張台獨的李登輝和陳水扁時時刻刻加以人身侮辱,冠以種種稱號。要知道,他們兩人畢竟是被大多數的台灣人選舉出來的總統,如此謾罵,他們的選民做何感想?

五 戰爭是民族興盛的必然之路嗎?

對於統一派有關台灣獨立將會拴上中國未來向海洋發展的大門的觀點,我基本上不能贊同,這種觀點是冷戰思維的繼續。

不錯,現階段美國確實是在某種程度上對中國實施圍堵政策,有意無意地想辦法拖慢中國崛起的步伐,這其間除了對中國極權統治的防範心理之外,更多的是國家利益的角逐。台灣問題的懸而未決,中國必然要付出相當的精力來應付解決,國家經濟成長的步伐必將大大放緩。

但是,即使中國統一了台灣,衝出了所謂的環太平洋的第一島鏈,我們能做什麼呢?去挑戰美國在太平洋的霸權嗎?去切斷日本的海上經濟生命線嗎?

以我的觀點,在一個相當長的將來,中國與美日發生正面大規模戰爭衝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這種高烈度戰爭的代價實在是太高昂了,我們地球脆弱的生態圈根本承受不起。想當年,前蘇聯與美國劍拔弩張,幾度接近戰爭邊緣,卻又懸崖勒馬及時止步,就是因為雙方都不能承受如此高昂的戰爭代價。

如果真的有一天,中國強盛到相當的程度,並且走上與美日對抗的不歸路,很可能也是走洪七公與歐陽鋒華山之巔口舌比武的路子--建立在相互威攝基礎上的軍備競賽,路數如同當年的前蘇聯。結果很可能一樣,最終經濟崩潰。

因此,在前蘇東集團崩毀後,鄧大人很理智地說了一句:韜光隱晦,決不當頭!就是清楚地認識到,如果與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發生正面衝突,其代價是我們不能承受的。

實際上,二戰之後,尤其是前蘇東集團成為歷史之後,以戰爭作為國家間解決紛爭的手段少之又少了,尤其是大國之間。以德日為例,這兩個國家是挑起二戰的罪魁禍首,拓展生存空間,保障經濟運輸生命線是其主要的戰爭動機。戰敗的結果,生存空間卻被大大地壓縮。然而,幾十年過去,德日兩國卻通過和平競爭,居然走到了世界經濟大國的前列,其經濟實力的排名遠遠高於其二戰前的水平!

戰爭實在不是一個民族走向興盛的必然之路啊。

可能有人會說,我們中國人不是好戰民族,可是如果我們的經濟發展到了開始威脅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的時候,由此引起的摩擦很難保證美國不先對中國動武。

不錯,在某種程度上這個情形很象65年前的美日關係。日本正處於上升時期,以咄咄逼人的姿態不斷地向美英法在亞洲的利益挑戰,逼得原本對日本持中立立場的美國逐漸改變了對日本的政策,最後雙方的關係變成了准敵對國的關係。即便如此,美國並未對日本有任何戰爭計劃,是日本首先打響了對美國的第一槍。

今日的世界潮流,國與國之間仍然存在着地緣政治及經濟糾紛的矛盾,但是解決的辦法已經由60年前的動輒訴諸戰爭的簡單直接對抗方式轉變為談判協商協議等非對抗方式。當然,這種非對抗協商的結果,不可能是完全意義上的公平合理,國家的經濟軍事實力必然對這一結果產生影響。但是,無容質疑,最終的結果一定會為各方所能接受。

再以美日關係為例,戰後日本從一片廢墟中重新站起,努力打拼經濟,在六十年代末,已經開始在世界經濟之林占有了一席之地。等到進入八十年代末,更是對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脅,一時間,美國遍地都是日本車,打得美國車廠滿地的找牙。隨着美日貿易摩擦的不斷升級,相當多的美國智囊人物拋出“日本威脅論”的論調,甚至日本人自己也出了一本書,叫“日本對美國說不”!

以美國在日本各地的駐軍,想要來硬的還不容易?可是沒有,吵架歸吵架,談判歸談判,貿易還是要做,駐軍還是要駐,一切全部都控制在理智範圍內。時至今日,雖然兩國的貿易摩擦仍然不斷,但是已經控制在雙方都能接受的程度。

有人會說美日是盟國,美國需要對日本加以扶持。這話大致還是冷戰思維的延續。當今世界,美國扶持日本對抗誰?俄羅斯?中國?以美國的軍事實力,根本不用扶持代理人就可以搞定了吧。

日本在長達30年的趕超過程中,已經學會了使用經濟手段來到達先前用戰爭手段所要達成的目的。如投資東南亞,以保障自己的海上經濟運輸生命線以及獲取當地的工業原料等,這些都是當年日本發動並參與二戰的主要目的。

事實上,目前的中國政府也對此看得清清楚楚,君不見,每次中美之間爆發齷齪,中國不都忍了嗎?!不忍不行啊,人家是老大,規則是人家定的;人家又是警察,連帶監督你執行規則。做出些有利於自己的舉動,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權當作辛苦費好啦。

記得當年的宋朝,每年都要進貢給北方的強鄰一筆銀絹作為孝敬,自遼金至蒙古,莫不如此。每次主動興兵去打人,總是被人揍的鼻青臉腫,回頭孝納如故,到最後乾脆斷了那個念想,與其破費錢財去打仗,還不如花錢買平安來的好些,費用又低,還不冒風險,所以有宋一代的四百年間,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老百姓有好日子過的時期,沒有爆發過一次全國規模的農民起義。

挺沒志氣的,是吧?那就準備打仗吧。可是,兵者凶也,自古以來,一將成名萬骨枯。除非走投無路,平頭百姓哪個願意拿自己的生命做賭注,去博取那飄渺的功名利祿?

慎言戰,動輒祭出武力阻止台獨的法寶是有違人性的。

六 獨立是台灣未來發展的唯一選擇嗎?

分析一下台灣獨立的代價:

1) 戰爭代價

獨立過程中,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很有可能會引發台海戰爭,對於台灣來說,其代價之高昂是難以估算的。

2) 軍費代價

獨立後的台灣與龐大的充滿敵意的中國相鄰,其國防上付出的代價一定是驚人的。

3) 經濟代價

大陸經濟對台灣經濟的依賴程度遠遠小於後者對前者的依賴程度。大陸對於獨立的台灣,只要簡單地切斷兩岸的經濟往來,對於台灣的經濟平衡和發展就是致命一擊。

既然有如此之多的不利因素,為什麼台灣一定還要獨立?並且台灣草根階層的一半以上,也極力贊成台灣獨立。

簡單而言,可以歸結於民粹主義。展開來說,話就長了。

對精英們而言,“寧為雞首,不為牛後”,作為台灣國開國元老的榮耀,成為一國首腦活躍在廣闊的國際舞台的誘惑,台灣經濟奇蹟的成就感,“出埃及記”史詩般的使命感。這些遠比統一之後,淪落為一個地方政權的首長更加具有吸引力。

對草根們而言,擔心統一後大陸窮人來搶飯碗,鄉土文化衍生的排外思想,自己或親人在國民黨主政時期受過迫害,對日據時期的懷念,在大陸經商失敗等等。

無容質疑,台灣的政治和知識精英們對台灣前途負有很重要的責任。真正的大政治家和大學問家,是會本着對台灣的人民和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審慎地觀察,細緻地推敲,耐心地引導,努力地探索,為台灣的最終出路尋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向。這裡容不得半點私心雜念的干擾,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意孤行,率意而行,快則快矣,然於事無補,而且還會將台灣人民帶入萬劫不復的危險境地。

如果捐棄前嫌,不做雞首牛後的無謂爭論,與大陸協商組成一個鬆散的聯邦制國家,兩岸合作,打拼經濟,今後是合是散,全賴屆時的情勢決定,不是很好嗎?為什麼一定要只爭朝夕,搞出一個名堂出來?

世間萬物,決不僅僅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實在是有太多的中間色彩,渲染大千。

七 我對統獨之爭的心路歷程

十幾年前,我從大陸來到北美,此前在大陸雖然也曾和台商共事達2年之久,但是對台灣的文化和傳統了解並不很多。那時英文不好,了解時事都是依靠中文的媒體。第一次聽到台灣播音員的聲音,心裡感到非常彆扭,播音的腔調怎麼如此古怪?還“李總統登輝先生”,別不彆扭啊?

時間長了,慢慢地習慣了。等到觸角逐漸伸展到了北美社會的方方面面,才發現先於大陸人到達北美的台灣人對我們這些後來者做了多少貢獻:圖書館的中文書,公園的中國園林,星羅棋布的華人超市和餐館,這些都給了我們這些初涉海外的大陸人很多的幫助和安慰。

甚至我的第一份工作都是在台灣人的公司,雖然薪資的水平遠遠低於正常標準,但是周喻打黃蓋,這是兩相情願的事情,起碼我有了帶薪學習的機會。

時間一長,也有了台灣人來做朋友,大家除了口音不同之外,實在是看不出彼此之間有什麼差異。他們或許思維更傳統一些,我們可能眼界更寬廣一些。

此前在大陸時,如果提到統獨之爭,我一定毫不遲疑主張統一。多年的民族主義的愛國教育,大一統的光環炫耀,當然是要統一了,那時祖國更加強大,我作為其中一員也很光榮啊。

等到近距離接觸到台灣朋友,我發現他們心中和我們的想法很不一樣,他們也有自己的尊嚴,也為自己幾十年的奮鬥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他們的潛意識裡還是想和大陸有所區隔,以彰顯他們的成就。設身處地地想想,他們的想法沒有什麼不對。

顯然,無論統獨,這是海峽兩岸的人民的一個共同的命題,單從一個方面去思考是不對的。

這樣,我由最初的統一派轉變成為統獨兩可派,不預設立場,海峽兩岸走向統一還是獨立,要視情勢的發展,要靠兩岸人民去協商解決,急統急獨,都是最壞的選項。

儘管如此,在涉及到兩岸之間的爭執,我還是或多或少地會站在大陸一邊,這是因為生我養我的那片土地對我深深打下的烙印。因此,統獨之爭中任何對大陸的謾罵和污辱,我心裡都不能處之泰然。同樣,統獨之爭中任何對台灣的謾罵和污辱,來自台灣的人民也不會逆來順受。這種無理性的相互攻擊,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只能散播仇恨,製造隔閡,並且使得立場中立持理性觀點的人們頭腦發熱捲入糾紛。

八 有關統獨之爭最後的話

相互接觸,加深了解;尊重對方,傾聽心聲;設身處地,推心置腹;互通有無,密切合作;不急不徐,水到渠成。

台海兩岸最終走向獨立還是統一,如果能夠為兩岸人民的大多數人所認同,就是兩岸人民的最佳選擇。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幺幺的外婆是只巫貓 4 zt
2004: 王子與灰姑娘 5
2003: 射鵰淺評 (2)
2003: 陌生的信任
2002: 我是怎樣淪為一個壞丈夫的?
2002: 震撼靈魂的美國青年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