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前,因為“沒紙”,中國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7個多月未發出過一張商標註冊證;4月11日,大陸媒體披露一個縣一年有10位局長、副局長等實權人物提出改任科員等虛職……中國官場籠罩的消極氣氛正在對中共高層的整肅動作造成“困擾”。
大陸一家媒體4月份的文章稱,經過對中共基層官場的調查發現,超發獎金、超配職數等非常規的幹部激勵手段行不通了,部分幹部深感推動工作缺少“抓手”,加上權力受到監督,“無油水可撈”成為常態。於是,盼望從風險和壓力大的實職改任清閒但待遇不少的虛職,已成為一些基層局長、副局長們的官場心態。
中國基層官員轉而採取一種“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阻撓高層整肅(圖源:Reuters/VCG)
文章列舉西部某縣,2015年相繼有10位局長和副局長向縣領導提出由實職改任虛職,“這其中包括司法局長、安監局長、畜牧局長,大家都是口頭提的,沒有正式的書面申請,可能也有試探的意味。”當地一位正科級幹部說,最後縣委書記發話,誰改任就審計誰,事情遂不了了之。
這些基層官員之所以如此,當然是因為目前的“日子不好過了”。十八大後,中共整肅官場,誓言清理之前的灰色利益。“這些幹部在八項規定前習慣了花錢跑項目、重金獎勵招商等非常規工作模式”,“鄉政府去上級部門申請項目資金,在過去一般要拿出15%左右用來請上級領導吃飯,順便打點一下,最後為了填平賬目,只能採取虛開發票或偷工減料等違規方式進行處理”……在整肅官場風氣的背景下,這一切都不可能了。一方面工作不好做了,另一方面為避免身居高位“被查出問題”,這些官員寧可退隱閒職,以求安逸和自保。
中國官場基層的消極態度已波及整個政府的工作效率。4月7日,一則消息聲稱,自2015年8月21日起,沒有一家企業從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取得商標註冊證,原因竟是“沒紙了”。此荒謬事件經曝光後,相關部門回應並致歉,稱紙張供應已到位,正加班加點印製,積壓的商標證5月底前可全部發放。然而,民間的憤怒並未就此終止。
這讓人輕易聯想到,該機構10餘官員在長達7個月時間內領着納稅人的錢卻令國家機器癱瘓的消極態度,無異於是對中共高層意志的公然抵抗。
報道稱,因為商標註冊證遲遲不到位,有企業的貨品被天貓、京東等電商下架,有藥廠上市被迫延期,有商標侵權案件的維權不得不擱置下來。而之前,有報道曾指責官方的反腐整風運動導致國民經濟下滑,其內在的邏輯是,那些主管經濟的官員因為無法獲得額外的灰色回報而“消極怠工”,拒絕履行職責。
中共剷除了一百多名老虎,但官僚習氣早已滲入骨髓的整個官場並不是朝夕之間可以改造的。早在2015年便有評論說,反腐運動遭到了基層官員的消極抵抗,他們最有效的武器是不辦事,從而經濟會低迷。這樣會對中央產生壓力,逼迫中央停止反腐運動。
事實上,中共也在尋求策略,以防止類似消極情緒蔓延。這包括提高多年來增長緩慢的基層公務員工資待遇,鼓勵他們重新選擇自己的未來出路,為那些有魄力敢於改革的等4類人提供快速的晉升渠道。 (吳歡 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