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殘自虐與捨己為人
菩薩道講究捨己為人,儒家講究朝聞夕死。上智下愚,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
司馬遷是個誠實的人,自知做不到,但不遮短,編造巧言令色自欺欺人。面對凡心
與聖境的巨大落差,司馬遷說了這樣一句話 ── 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
儒家講究赤子之心,司馬遷這句話是實語如語,他講出了聖境對於塵世的全部意義。
你認同一種價值、對一種人生境界深以為然,它的意義,在於幫助我們確認和選擇
一種人生的方向。有語云“永遠都在路上”,這是生命的真實和心靈的真實,你可
能走得不遠,也可能走得很遠,但你走的方向沒有錯誤,你沒有棄明投暗,這便是
聖教的全部意義。
有人認為人首先要懂得“愛自己”。其實一切生命愛自己,是不慮而知、不學而能
的,因為有我執,才會因緣合和,產生人類以及一切生命現象。而如何學會感同身
受地愛他人,才需要言傳身教和聖賢垂示。事實上人類因為愛己太甚而難以愛人,
而愛自己,也正是一切人類苦難的永恆根源。尤其是,愛自己的本身,往往也正是
自殘自虐和無盡痛苦的同義詞,而忘掉自己,卻常常是治癒生命和心靈傷痛的靈丹
妙藥。
認為捨己為人是自殘生命,顯然經不起起碼的邏輯推敲,因為自殘是一種身心疾病,而
捨己為人則是利他的犧牲。另外把捨己為人說成是統治者的愚民工具,那更是無所不
用其極。子曰,民無信不立。又《中庸》雲,凡事欲則立,不欲則廢。所謂上有所好,
下必效焉。可見以“愚民”之理愚民,至愚也。
道主清淨自然。儒、釋、道,三教三流傳,而道門孤寂,實在來講,與道士機心太
重有很大的關係,道士不甘寂寞,師心自用,常常謗儒、謗佛。與之相比,儒家憨
厚不失天真,佛家究竟而能包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興若衰,或常或斷,人
心明暗而已矣,非關諸道也。
斜月三星:評割肉餵鷹
http://bbs.creaders.net/tea/bbsviewer.php?trd_id=1193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