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還是那個茶館,一碟小菜也要分個檔次,一粒花生也能扯到外嫁。哪個國家,哪個地界兒的菜好吃也能沸沸揚揚的來決堤之水。儘管大家都明白口味的事兒完全是蘿蔔白菜,各有所好。俺不愛吃煮雞蛋黃,因為老覺着有股子雞屎味兒,愛吃得腳着那是蛋黃的鮮香。那其實要我看那,吃啥喝啥很大程度是有地理位置及自然資源決定的。正所謂一方水養一方人。
南方天氣適合種水稻,北方適合種麥子。南人以米食為主,北人則以麵食為主。在西北的地方則有莜麥,莜麵熱量大又難消化,在游牧民族內泛為食用。即便同樣是大米,南方人的稻子一般有早晚稻,北方就算是種稻子,也只有一季稻。所以北方的大米油性,粘性比較大;南方的大米則比較干,在北方我們把那叫季米。大多的北方人喜歡吃那種油油膩膩的東北大米,南方人則喜歡那種我覺着不僅扎嘴,而且扎胃的季米。其實難說那個真的就好吃了,口味這東西大概是人生少數幾樣能夠隨你一生的習慣。
說到中國人吃五臟六腑(這可是我的肥沃瑞特),我想這肯定是窮人發明的。資源短缺,好不容易得個活物,是能算得上肉的地界兒都捨不得扔,想着法兒的變不可食為可食。我估計這些下水準不是起源於宮廷。就算最後出現在宮廷菜里,八成也是哪個小太監在皇上大魚大肉吃膩了,變着法兒編排皇上時候混進去的;要麼就是哪個苦日子出身的開國皇上的娘親帶進宮的。所以說哪,不是吃的東西決定檔次,倒是這東西是給誰吃的決定檔次。用現在的話講,叫炒作。比如說,栗子面兒的窩頭,跟慈禧老佛爺那兒,就是有檔次的;跟前些年,一說窩頭就聯想到困難時期。最近生活水平提高了,窩頭好像又與時俱進,又成了健康食品,上檔次了。
說韓國人吃醃菜,那地界兒地理條件差,冷日子多。冬天唯一能吃點兒蔬菜的辦法就是把他們醃製起來不是?中國北方好多城市以前也都有積酸菜,挖地窖的習慣啊。以前,咱沒冰箱不是?南方人喜歡嘲笑北方人不會吃,靠,我們不是楊貴妃,有人飛馬給送菜疏阿。呵呵。。北方人喜歡笑話南方人是個能動的就吃。其實哪,南方那地界兒哪,旱澇不斷,自然是能跑得的動的都吃了。。在北方天寒地凍,想找個田鼠不容易,找一百個蟑螂,不夠打牙祭。南方的水蟑螂好像是三個蟑螂可以湊牌兒菜的啊?你說俄國那麼冷,也只有土豆燉牛肉,牛肉燉土豆了。
再說這個吃的文化發達真的就很值得驕傲嗎?中國吃得的文化發展,說白了不過是原來婦女地位低下,除了在家相夫教子,伺候好三餐飲食是人生唯一的事業。這樣下去不把飲食搞上去都難。法國哪?法國餐好像是宮廷里沒事兒玩奢侈鼓動出來的東西吧。。(有請大汽笛等書袋子補全八卦)大家忙忙叨叨的時候,有幾個顧忌飲食哪?呵呵
小菜不過是那盤小菜,花生不過也是那粒花生。。檔次不檔次又怎麼樣,好吃不好吃,只有胃知道。在我,最香不過滷煮,最饞不過冰糖葫蘆,偶爾吃塊帶血的牛排也是不亦樂乎!有道是,人生苦短,我只管甩開腮幫子,那管南北,那管土洋,那管檔次。。
呵呵
小資7/4/2005之胡扯。。其實扯到一半兒累了,就偷懶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