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報怨還是以直報怨?
子曰:志於道、居於德、依於仁、游於藝。有人說,這裡孔子告訴了我們什麼是本
末、終始與先後。道是心中的理想,德是自己做人的根本,仁是面對人生的依據,
藝是方法和能力。
仁就是人,仁者愛人。而這個人,不是自己面對之人,也不是某些群體,是指所有人。
也就是說,仁是面對人生的。世界上許多思想家為弱者、為普羅大眾思考,也有人
為強者思考,而仁者,則為所有人類思考,上至帝王,下至庶人,為富者,也為貧者。
比如孔子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這就是一種仁者情懷,它不僅是愛,
而是愛所有的人。
再比如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也適於一切人,孔子之所以以這樣一個視角,
這樣一個定位,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在於他思考的出發點,是形形色色的整個人類。
以德報怨,是居於德的君子聖賢的自我要求和修持,但不能拿來作為對待社會所有
人的標準。Again,孔子作為一個聖人、一位仁者,他思考的出發點是為所有人立規
矩,也就是為三教九流的社會中的是是非非立規矩,所以他的結論由他的立場而來,
即依於仁,來面對人生。
以直報怨,是為所有人的正當處境立法,或者說是社會公正。它在因果上,確認了
直的合法性,現代社會的法律公正,就是建立在以直報怨的基礎上 ── 施怨者,
要負因果責任,受害者,有權正當防衛,施怨有罪,防衛無過,這就是以直報怨。
孔子肯定深思過歷史和現實中無窮無盡的矛盾衝突和不幸悲劇,以及被傷害者所處
的道德困境,所以他會想到在撥無因果、渾渾噩噩、怨怨相報的重重霧霾中,為芸
芸眾生理出一條明辨是非曲直的道理。
因為大愛,而有以直報怨的垂訓,依聖心而論,我們不能說以直報怨低於以德報怨,
因為兩者的緣起和對境廣狹不同。
我罵你?還是你罵我?
http://bbs.creaders.net/tea/bbsviewer.php?trd_id=1283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