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王太后去世,大家顯得都很傷感,報紙上連篇累牘的報道,就連十萬八千里外的咱國媒體,也在拼命煽乎,比幾年前戴安娜王妃死時熱鬧得多,——當然這也跟戴妃生活作風不好,死得鬼鬼祟祟有關係。而且大多數缺乏足夠的定語,太后怎麼樣太后怎麼樣,乍一看還以為是咱國自己出了事,慈禧地下有知,一定會詫異怎麼這場追悼來得這麼晚。
老太后生前身後的最大帽子是:她是英國的精神象徵,是英國人民心中除了耶穌外的第二號人物。什麼披頭士、博比查爾頓之類的還遠遠排不上號。恰巧這幾天我正在複習《楊家將演義》,於是自然不自然地就拿天波府精神領袖,著名人瑞佘太君和王太后對比,發現這兩位還頗多相似之處。首先,大家活得都夠長,老太后102歲,佘太君卒年不詳,只記得“百歲掛帥”的時候曾孫楊文廣還是個少年,後來楊文廣都有孫子了,太君還活蹦亂跳,恐怕說書人都不好意思再提她的芳齡了,否則定會遭唯物論者一頓暴打。順便說一句,我從小就對楊家將的譜系產生了濃厚興趣,把市面上能看到的關於他們的評書統統看過,七郎八虎倒背如流且不說,可以從楊老令公的爸爸一直排到楊文廣的孫子,再到青面獸楊志——《水滸》上不是說他是楊家後人嗎?再到楊再興。此後便斷了線,鬱悶多年,直到《射鵰英雄傳》橫空出世,楊鐵心,楊康,還有楊過,就像跟失散多年的黨組織重新接上了頭,快慰難言。其次,大家各自的經歷也差不多。太后本來不是王后,只因愛德華八世的超糊塗行為才得以母儀天下,不得不日日辛苦,挨了轟炸還得裝笑臉安慰子民;而太君原本是山賊的女兒,據翦伯贊先生考證,應是姓“折”,後來訛傳成“佘”,估計還有少數民族血統。這是份何等有前途的職業,卻糊裡糊塗地愛上了手下敗將楊業,去做大宋朝的公務員家屬,受了許多鳥氣。第三,大家都是中年守寡,且無緣再醮。我讀過不少節婦的傳記,但還是無法想象五十多年沒有性生活是件多麼恐怖的事,佘太君是古人,姑且不論,而老太后的故事就發生在二十世紀的,號稱文明國家的英國,活生生的在我們眼前。足見資產階級的虛偽性。輿論還整天批評她生活奢侈,真是吹毛求疵。第四,二者的晚年生活參差近之。老太后90歲以後基本上就不理世事了,佘太君也在百歲後退出了領導崗位,每逢不識相的敵人來伐而需要出征時,只領個監軍的虛職,作些思想政治工作。還有就是聽到又有一個孫子或曾孫陣亡時,“兩眼一翻,背過氣去”。老太太一生已經大不幸,丈夫死了兒子死,還非要被迫長命百歲,再接孫子甚至曾孫的死訊,為的就是給全國人民樹立精神榜樣,雖是小說家言,也忒殘忍了些。
如今老太后去世,給英國人民留下了一個問號,就是誰來當她的接班人。看看忙着鬧情變的外孫,熱衷於酗酒吸毒泡妞的曾外孫,還真不大好辦。其實佘太君也面臨過同樣的問題,當時的輿論一直看好穆桂英,認為她具備了精神領袖的一切潛質,也是山賊出身,也是武藝高過丈夫,也是中年守寡,只可惜北宋滅亡太早,已沒有足夠的時間空間讓穆太君打拼,索性草草收場,白白浪費了一個很好的現實主義題材。由此也可看出我們的民間藝人,創作態度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