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一位清華學長在微信跟我略作討論。以下是根據當時語音轉換的文字,刪除了一些重複的字句,更正了個別口語化的字眼,其他基本沒改動: 這位學長說: “有個問題我想了幾個月,很困惑。我一直找不到合適的人討論,今天想跟你探討一下。你先有點耐心,我先講一下我的經歷。 “我是1974年開始讀小學。最近這段時間,我跟一些小學同學聯繫,也找到當年的老師。他證實,我小學入入學的時候,我們班有74個同學。在非常偏僻的一個農村,74人一個班,你可以想象是什麼情景。
“小學畢業的時候,只剩下26個同學,其它48個都中途輟學了,有的甚至因為各種原因死亡了,其中一個玩伴(電視劇),就是因為夏天游泳淹死的。當年農村的生活挺悲慘的。這26個同學,有13個考上初中,只有3個堅持到初中畢業。考上高中的就只剩下我一個了。
“我有幸考入清華,後來又在清華讀研究生。其他那些同學要麼在家務農,要麼在外面打工。期間我跟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很多年都沒有聯繫。去年,我小學五年級的班主任建了一個班級群,十來個同學進群了,包括我。大家有時會在群里討論一些話題。我就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我發現我那些小學同學討論問題的檔次和水平,甚至一些具體的觀點,居然跟我們所在城市的清華校友群的部分校友一模一樣! “我就開始納悶了,我感到非常難以理解。清華畢業與小學畢業是一樣的水平,這大大超出了我的理解能力。我的困惑就是:我們的教育真的能提升人的素質嗎?” 這位學長,上個世紀80年代就入清華了,比我早了整整15年。他這樣誠懇地要跟我討論,令我十分惶恐。要知道,80年代的清華工科畢業生,水平絕對不是蓋的。其實我們現實中並不認識(校友一年一度的大型聚會時也許見過面,但相互並未對上號),他能私下找到我來討論,估計是大家平時在微信校友群討論過一些問題,他根據我平時的發言覺得我也許能解他的“惑”吧。我沒有把握解答這個問題,但既然學長主動來討論,總不好意思輕易推託,加之這個問題我平時剛好也曾留意並作過思考,所以我當時就跟他說了我的看法。我說: “這個問題以前我也曾思考過很長時間。最近我得出的結論是:我們的教育體系主要基於應試教育。到了大學,理工科側重純技術,文科側重純理論,考核也仍然以應試為主。基本上對科學素養的提升、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等方面的幫助很小。在這方面,我們的高校跟世界上那些名校或者同檔次的學校相比差距很大。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大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獨立思考能力跟中學生、小學生相比區別並不大。這個現象是可以合理解釋的,有那樣原因,就會有那樣的結果。比如我們校友群里的部分校友,他們對中醫和現代醫學、對轉基因、對保健品、對宗教等等的認識就跟中學生、小學生沒什麼兩樣。 “有些人,他們可能事業上取得很大的成就,比如可能很會做生意很會賺錢等等,但是,在科學領域,在需要獨立思考的時候,他們並不比普通人表現更好。比如說馬雲,按國內的標準,他是非常成功的人士了,但是他的科學素養其實是很低的,很迷信各種“大師”。他平時在公共場合發表的一些言論,水準也很低。 “事實上,在國內,高水平的學者、高水平的著作並不多。能不能遇到,對於普通人來說,需要靠運氣。我以前在法學院,真正令我佩服的老師也也就那麼兩三位而已。其他的,我感覺也就是一般的水準。我自己的個人感受,最大的收穫還是工作以後看方舟子的書或文章令我收穫最大。就好像一個業餘玩羽毛球的,突然間遇到了一個國家級的專業教練,這種提升是飛躍式的。如果沒有這種際遇,我估計自己也會跟大多數人一樣停留在人云亦云的水平。也就是說,我們的大學教育,很多時候並沒有使一個人在科學素養和獨立思考方面得到明顯的提升。 “您遇到的情況,我平時在其它地方也經常遇到。我在一些醫學群或專業群,有時會跟他們討論一些問題,也都發現了你所說的現象。大量的、缺乏沒有獨立思考的議論充斥其間。我個人的觀點,判斷一個人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科學素養去到什麼程度,基本上看三個指標可以大致得出結論:一個是對中醫的看法,一是對轉基因的看法,還有就是對方舟子的看法。我在實踐中用這個標準去驗證,基本沒有出過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