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一山二虎
送交者: 雲鄉客 2020年12月22日19:59:07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最近,半導體業界裡的四位華裔大牛之間的互動引起人們的關注。他們分別是張忠謀與曹興誠,還有蔣尚義與梁孟松。
12月15日,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與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共同參加了竹科40周年國際論壇。這兩位曾經的老對手沒有許多人想象中的劍拔弩張,曹興誠一上台就主動跟張忠謀握手,領完獎後還熱情地交流了好一會兒,並互祝身體健康,現場歡呼響起掌聲。這個場面令深為了解兩位晶圓雙雄過往恩怨情仇故事的人們大為驚訝。
張忠謀生於大陸,父親是政府官員,從小過着優越的生活。去美國留學後,他取得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學士、碩士以及斯坦福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博士,畢業後在美國德州儀器(TI)又任職了二十多年,一路升到資深副總裁。後來,他以全球半導體產業大佬的身份被邀請到台灣。
曹興誠則出生於台中縣的清水鄉,家中排行老六,父親是一名小學老師。曹興誠在學業上非常努力。他以高分考取台灣大學電機系,隨後進入台北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攻讀碩士,又憑此進入台灣工業研究院電子所擔任副所長。
1980年,工研院出資成立了聯電,曹興誠自1981年起走馬上任,擔任聯電副總經理,隨後又轉任總經理。1985年,張忠謀以工研院院長身分兼任聯電董事長,兩人的恩怨也就此拉開帷幕。
1986年,張忠謀創辦了台積電,並身兼工研院、聯電與台積電董事長三重身份。眾所周知,聯電以整合元件設計(IDM)為主,而台積電在張忠謀的領導下卻專攻晶圓代工,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惹怒了曹興誠。在曹興誠看來,這完全是剽竊自己的創意。他宣稱晶圓代工的概念是他第一個提出的,並在張忠謀回台的前一年告訴了他,當時張忠謀並未採納此想法。不料張忠謀在擔任聯電董事長時,竟利用政府資源和自己私人關係與外企共同合資創立純晶圓代工的台積電,外界也因此稱張忠謀是“晶圓代工之父”。
此後,張忠謀一心撲到了台積電上,根本無暇過問聯電的事務。因此,聯電一直掌握在曹興誠手中。聯電的企業版圖基本穩固之後,曹興誠正式向張忠謀發起挑戰。曹興誠在工研院與飛利浦簽約的前夕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聯電將擴建新廠以和台積電抗衡。
從那之後,曹興誠和張忠謀就開始了明爭暗鬥,然而張忠謀始終擔任聯電董事長,也束手無策。直到1991年他以“張忠謀沒有給聯電同等待遇,需要競業迴避“為由,聯合其他董事罷免了張忠謀聯電董事長的職位,自己取而代之。
此事在台灣引發軒然大波,隨後被稱為半導體“雙雄”的格局就此展開。雙方近三十年維持着王不見王的狀況,但是一直互相關注着。對於台積電如今的成就,曹興誠真心稱讚:“真的很了不起,台積電成就是真的很大。”
竹科40周年國際論壇上,兩人一笑泯恩仇,和氣收場。
海峽另一邊,被寄予厚望的“中芯國際”則上演了一出“一山不能存二虎”的戲碼。蔣尚義在“弘芯”鎩羽,卻被“中芯國際”延聘為副董事長,在他個人來說是一個華麗轉身。沒想到引來反彈,原任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立刻提出辭職,引人關注。
蔣尚義今年74歲,在半導體領域從業45年,是半導體界的領軍人物,曾在台積電任共同首席運營官一職。蔣尚義於2016年12月首次加入中芯國際,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一職。2019年6月,中芯國際公告稱,蔣尚義因個人原因和其他工作承諾,將不再連任。不久,蔣尚義便加入武漢弘芯擔任CEO。加入武漢弘芯前,蔣尚義曾表示將在弘芯開發獨特的物聯網領域的晶圓代工模式。但今年以來,武漢弘芯卻頻頻“暴雷”,傳出投資與設備無法及時到位、廠房建設遇阻、新員工難以入職等傳聞,投資超千億的武漢弘芯項目被曝廠房土建工程爛尾。
蔣尚義最近一次對外表態時曾談到,他對半導體仍有很強烈的熱情,並且熱衷先進封裝技術和小芯片(Chiplet)。他說:“現在中芯國際的先進製程技術已經做到14nm、N+1、N+2,相信在中芯國際實現我在先進封裝和系統整合的夢想,可以比在弘芯快至少4-5年。”
梁孟松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電機工程及計算機科學系並取得博士學位,為電機和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他在半導體業界有長達三十三年的經歷,並且在1992年至2009年間擔任台積電資深研發處長。
梁孟松在台積電的十七年間,戰功彪炳。台積電在2003年,以自主技術擊敗IBM,一舉揚名全球的130納米“銅工藝”一役。行政院表揚台積電研發團隊,當時負責先進模塊的梁孟松名列第二,功勞僅次於資深研發副總蔣尚義。
大概是在2008年,梁孟松向張忠謀透露了想辭職的想法。不過,張忠謀對他進行了挽留,並向他透露了台積電當時剛開始籌備的“超越摩爾定律計劃”(more than Moore),即在成熟製程製造多樣性的產品,例如微機電、車用IC、傳感器等。張忠謀決定讓梁孟松來負責該項目。
然而,這一決定卻讓梁孟松覺得自己被打入了“冷宮”。梁孟松稱,他在台積電遭到“冷凍”、“降職”,最後才“被迫”從台積電離職。他聲稱有八個月的時間,只能做些瑣碎事務,“憑我的資歷要我去一個不能發揮的單位”、“我感到被欺騙、被侮辱,高層完全不重視我”
不過在梁孟松離開台積電之後,張忠謀讓交大電子工程的碩學士、美國耶魯大學電機博士魏哲家接手“超越摩爾定律計劃”,多年之後,魏哲家就因為“超越摩爾計劃”的出色表現,成為了張忠謀的接班人。如此結果,大概是梁孟松當年沒有想到的,又或許他當時的去意甚篤無暇他顧吧。
2009 年 2 月梁孟松離開台積電,轉赴國立清華大學任電機工程學系和電子所教授;半年多後離台赴韓。17][5]剛到韓國時,為了符合競業條款所規定的競業禁止期限,梁孟松亦先於2010年10月開始在三星屬下的成均館大學擔任訪問教授,[13][4][15][16][8][14]但他真正任教的卻是校址就在三星廠區的三星內部企業培訓大學——三星半導體理工學院(SSIT),[12][18][7]而他當時的十個學生個個大有來頭,其實都是三星高階的半導體資深工程師。[7][8]2011年7月13日,梁孟松正式加入三星集團,擔任三星LSI部門技術長,[8][5]同時也是三星晶圓代工的執行副總。梁孟松離開台積電的同時,也帶走了包括他的舊部黃國泰、夏勁秋、鄭鈞隆、侯永田、萬文愷和陳建良在內的二十多個台積電的工程師。
台積電因懷疑梁孟松泄漏技術等機密給三星,便開始圍剿這位“叛將”,並於2011下半年訴請禁止他把台積電技術機密、人員資訊泄露給三星,並禁止梁孟松在2015年年底前為三星服務。直到禁令期滿之後,梁孟松才正式重返三星。
但是業界普遍認為,雖然梁孟松在那期間無法在三星任職,但是其仍然還是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幫助三星。
特別是在2015年,三星14nm工藝領先台積電的16nm工藝之前量產,不僅成功拿下了高通的訂單,並且蘋果的A9處理器訂單也被三星搶去一大部分。而三星之所以能夠迅速縮短與台積電的技術差距,並且成功超越,梁孟松的貢獻無疑很大。這也就是為什麼在2017年,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遠赴韓國將其請至中芯國際擔任聯席CEO,希望他帶領中芯國際突破14nm工藝的關鍵。
“梁孟松是技術奇才,但個性自負,不擅合作與製程整合。”這是一些業內人士對於梁孟松的評價。也有人認為梁孟松的能力又深又窄,欠缺對整個製程整合的全局觀。
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表示,此刻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讓中芯國際必須做出改變。“張汝京創始人離開了,中芯也沒倒;邱慈雲力挽狂瀾後離開,中芯也往前走了;反過來,當一個公司寄希望於一兩個人的時候,反而是最危險的。”
言外之意倒也暗合梁孟松辭職信中所說的“我覺得,你們應該不再需要我在此繼續為公司的前景打拼奮鬥了。”
無論是離開台積電或是從中芯辭職,梁孟松都是因為自己感覺到不被重視,結合業界對他的評論,可見梁博士對自己的專業很熟悉,對自己的短處卻無暇檢視,難怪無法再上層樓!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不是別人罵你幾句,就能幫你消業了,
2019: 為什麼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
2018: 轉貼:給劉強東洗地的都是人渣
2018: 把劉強東那事說成仙人跳是胡謅八扯。那
2017: 談談鈾壹門案 (一)
2017: 【小K啊,你見過一個名醫哭爹喊娘的追
2016: 據報,柏林聖誕市場卡車恐怖襲擊案肇事
2016: 沒有人說義工推小車不是好事。不值得表
2015: 老明的大話驗證不得
2015: 為呼籲關注中國, 我們曾連續游了15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