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fu01注:很多人還是很希望能夠了解一些佛法的.俺要是每天貼法華經,大約讀者不多很多.根基不同, 意趣就不同.想了想,從最早的佛陀第一轉法輪開始貼吧.四聖諦,十二因緣,俺慢慢貼來,希望能夠系統一點.有問題歡迎討論.不喜請勿毀謗.
四聖諦
作者:慈誠羅珠堪布
佛陀一生中,在顯宗方面轉了三次法輪。其中第一轉法輪,對初學者非常重要,因為我們的境界還不高,所以要從第一轉法輪的內容出發。
第一轉法輪的內容,就是苦、集、滅、道四聖諦。雖然在第一轉法輪中,已經有了四諦,但第三轉法輪裡面,也講過四諦。比如說,全面解釋第三轉法輪主要內容的典型論典,是《寶性論》。此論中,也講過四聖諦。也就是說,四聖諦不僅是小乘佛教的觀點,同時也是大乘佛教的觀點。四聖諦在大乘、小乘、甚至密宗裡面都會出現,它是學佛的總方案、總框架,所有從小乘佛教到密宗的修行,都不會超過這個框架。
總說四聖諦
為什麼叫做四聖諦呢?因為四聖諦都是從聖者的角度,而不是從普通凡夫的角度來講的。
比如說,從聖者的角度來看,苦諦意味着無常、痛苦、無我、空性。但從普通凡夫的角度來講,這個世界不是空性、不是無我,有些時候也不是無常和痛苦的。但實際上,世界的確是無常、痛苦、無我、空性的,所以叫做四聖諦。此處的聖者,不一定是菩薩。小乘見道以上的修行人,都叫作聖者。
為什麼有四個聖諦呢?首先,除了輪迴和涅槃,沒有第三個中間地帶。所有眾生要不就在輪迴當中,要不就已經解脫,趨入涅槃了。而輪迴又有輪迴的果和輪迴的因,涅槃也有涅槃的果和涅槃的因,這兩對因果加起來,就是四聖諦。
涅槃的因,是道諦,也即修道。涅槃的果,是滅諦,消滅、斷除了所有的煩惱和痛苦,最後剩下的真正面目,就是滅諦。關於滅諦,從小乘到密法的見解都有所不同,此文後面將逐一解釋。
輪迴的果,是苦諦。輪迴的因,是集諦。所謂“集”,就是招集的意思。因為貪、嗔、痴以及殺、盜、淫、妄等業會招集各種苦果,所以叫做集。實際上,所有與菩提心、出離心以及證悟空性沒有關係的有漏十善和十不善,都是招集輪迴各種苦果的因。這兩對因果,也即佛教的因果觀或緣起觀。
講因緣,講緣起,是佛教的特點。佛教不承認有什麼主宰世界的神,也不會說世界是無因無緣的,而會認為萬事萬物都有因緣。不是神在創造世界,而是因緣在操控世界。包括解脫在內的所有幸福,以及墮地獄在內的所有痛苦,都跟任何他人與任何鬼神沒有關係,都是自己一手操縱的,如果想解脫,很簡單,自己去努力走解脫道就行了。不需要去取悅於鬼神,也不怕鬼神不高興,他們沒有能力讓我們墮入輪迴。讓我們墮入輪迴的,都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因果,這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非常符合科學的論斷。
這兩對因果的前後關聯是怎樣的呢?
《寶性論》中說,四聖諦的順序,像一個人生病、治病乃至最後痊癒的過程。
首先,要知道自己生病了。譬如說,有些人尚處於亞健康狀態,病情還不是很明顯,往往不知道自己有病,便會拒不接受治療,這樣一拖再拖,等到最後,已經是癌症晚期,想治療也來不及了,只有死路一條!這就是不了知病情而錯過治療時機的典型例子。認識到並承認自己有病,是非常重要的。這就像四聖諦里的苦諦,首先必須知道輪迴的本性是痛苦。雖然做人或天人的時候,也有短暫的幸福,釋迦牟尼佛對這一點也不會否定,但這些幸福卻是很渺小、很短暫的。如果我們沒有看清大方向,只看到這一點點眼前利益,就會沉迷在這些微乎其微的幸福、快樂當中,忘了去追求解脫,這等於是諱疾忌醫導致病入膏肓的愚蠢之舉。
第二,如果發現身體有病,就一定要找到疾病的來源、因緣。如果不明確病因,就根本無法下藥,以對症治療。同樣,如果不知道輪迴是怎樣產生的,形成輪迴的主要因緣是什麼,就根本無法從輪迴中解脫。就像一些外道,雖然他們非常強烈地渴望成就,並因此而經歷了很多苦行,這些苦行連很多佛教徒都無法堪忍。現在印度還有這樣的“苦行僧”,他們去朝聖的時候,即使路途再漫長、再遙遠,他們也不會站着走,而會像動物一樣爬行而去;有些人甚至會在木板上釘上成百上千個尖銳的釘子,然後躺在布滿釘子的木板上;有些人會去跳樓,還有些人會讓自己活活燒死……因為他們認為,肉體和業是輪迴的因緣,輪迴是肉體和業力匯集的結果。如果其中一個因緣受到破壞,輪迴就不會持續。因為缺乏智慧,不知道輪迴的因究竟是什麼,所以即使毫不留情地反覆折騰肉體,也只是一錯再錯,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解脫。這就像醫術低劣的庸醫誤診了病人的病情,武斷地認為病人的病因是另外的某個因緣,當然就會下錯藥,不但對病人的病沒有幫助,反而有可能把病人弄死。
還有,自古以來,很多外道流傳着一些供神的方法,就是用活的動物,甚至是活人拿去供神。直到上個世紀,都有人在偷偷地做這種活人祭祀。如此殘忍的行為,卻被他們認為是“解脫的方便”. 用鮮活的生命祭祀,可以取悅於神靈,神靈就會讓他們“解脫”。這些錯誤觀念,導致了錯誤的行為,不但不能讓他們解脫,反而讓他們造了更多的惡業。最後的下場,就是墮入地獄、餓鬼道。
佛法認為,苦諦的因不是神的安排,也不是源於肉體,而是起於煩惱以及因煩惱而造作的業,這就是集諦。
首先知道自己有病,然後找到疾病的來源,分別對應於苦諦和集諦。第三,知道有疾病,也找到了疾病的根源以後,就要吃藥、打針進行治療,僅僅知道病情,卻不願治療,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同樣,知道了輪迴的因,就要去修行,這就是道諦。修道與治療,是互相對應的。第四,通過治療,最後疾病康復、重拾健康。同樣,通過修行,就能獲得解脫,也就是滅諦。解脫、滅諦,對應於康復。
只有佛法,才準確地明示了世界的本質,並準確地找到了輪迴的因緣,以及斷除輪迴的方法。通過這些方法,最後就能成就阿羅漢或佛陀的果位,這就是結果。這四個過程,叫做四聖諦。
關於這些內容,在小乘的《俱舍論》,《大乘阿毗達摩》與《現觀莊嚴論》裡面講過很多。這些內容非常複雜,只有反覆學習了很多相關論典,才能熟練掌握,僅僅學習一部論典,可能很難通達全貌。無著菩薩著的《大乘阿毗達摩》與小乘佛教的《俱舍論》,都屬於阿毗達摩。“阿毗達摩”是梵文音譯,包含了兩層意思:一,修行人的修證;二,分析世界,分析人的修行過程,分析生命的誕生、形成過程等等。裡面包含了佛教的人生觀、世界觀,與佛教的生理學、天文學、地理學、物理學等等。
很多人學過《俱舍論》,但《俱舍論》中部分內容的可信度不是很高。因為關於《俱舍論》的基礎——《阿毗達摩七論》,有很多爭論:有些人認為《阿毗達摩七論》是阿羅漢寫的,根本不是佛說的;有些人認為,《阿毗達摩七論》的作者連阿羅漢都不是,只是小乘佛教中的一些凡夫學者。裡面有許多小乘佛教的成見,其中很多觀點是錯誤的,甚至與外道的觀點比較接近,後來都逐一被唯識宗推翻了。但其中也有相當一部分與其它佛經講的完全一樣,比如對世界的描述等內容。
雖然在阿毗達摩裡面,講了一些不了義的內容,但佛陀在佛經中早已對此做過解釋:我雖然用了各種各樣的方式、語言,來描述解脫的道路和這個世界,但其中相當一部分是不了義的,唯一的了義,是般若空性。般若空性過去的佛曾講過,現在的佛也在講,未來的佛也會講。將來有資格辨別了義和不了義的權威人士,是無著菩薩。
佛的一切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引導眾生,隨順眾生,根據眾生的根機漸次地轉法輪,讓眾生的根機逐漸成熟,這都是佛陀善巧方便的示現。
在面對外道某些問難的時候,佛會保持沉默。這並不是因為佛陀回答不了外道的問題,而是佛陀保護眾生根機的權宜之計。比如說,在面對外道提出的十四條無記的問題時,佛什麼都不予回答。因為外道的這些問題都是在有自我或人我的基礎上問的。但當時提問的外道根機並不成熟,如果佛陀直接說你的問題建立在自我的基礎上,而自我根本不存在,就可能會引起對方的不滿,繼而會斷除了對方的善根,所以佛不予回答。
再比如,佛陀還講了很多關於天堂、地獄的內容,並告訴我們說,月球上也有天人和天人的城市等等,但所有現代人都知道,月球上面沒有見到生命,也沒有見到天人的城市,有些人因此而認為佛陀說的是編造的神話。其實,這並不能說明任何問題。天人的城市,並不是我們的肉眼可以看見的。佛也講得很清楚,天人和我們普通人的生命層次不一樣。天界眾生屬於高層的生命,他們有天眼,可以看到我們看不到的世界。我們沒有天眼,往上看不到天堂,往下也看不到地獄。眾生業力不同,看到的世界也不一樣。有些知識分子在進入佛門以後,會有很多這類的疑問,因為找不到答案,心裡充滿了矛盾、痛苦。其實,多聞思就能解決這些問題,因為佛經自己早就有了最好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