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見緣起即見空性--聖嚴法師
送交者: pifu01 2021年02月20日20:15:59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https://deva.dila.edu.tw/ddc2/books/10-06/sections/89

二、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空,見空即見佛

為什麼將「空」稱為「佛性」?在《中阿含經》裡,有一篇用象的足跡做為譬喻的經文,叫做〈象跡喻經〉,其中說到︰「若見緣起,便見法;若見法,便見緣起。」到了《佛說大乘稻芉經》則說:「若見因緣,彼即見法;若見於法,即能見佛。」而《佛性論》說:「空是佛性。」《中觀論》也說:「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將以上經論所說的整理之後,演化如下:「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空;見空,即見佛。」

P. 200

其中,「若見緣起,便見法」,所見的法是指緣起法,實際上等於是見到了佛。空是空性,而空性是佛性,所謂「見空」,也是指見到佛。因此,我們說「見性」,見的是緣起法,其本身是空。

禪宗的祖師沒有這麼說,因為恐怕引生誤解:「既然空了,那還有什麼好修行的?」實際上,當我們強調佛性就是空性的時候,大家才會相信每個眾生都有佛性,因為誰沒有空性?這在一切無情眾生中是「法性」,在有情眾生中則是「佛性」——有成佛的可能性、有見空性的可能性。

問題是,佛發現了緣起,發現了一切法、一切現象都沒有永恆不變的自性,所以成了佛,而佛將這些真理告訴我們之後,大家都聽到了、聽懂了,也願意接受了,但是我們的煩惱還是在,並沒有因此減少。

有很多學者專家研究佛教,專門研究佛性,或是某經、某論,他們可能懂得很多,但是煩惱可能也還是很多。因為他們雖然研究得多、知道得多,但分別心也多了,執著也相對地增加,所以變得非常在乎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若是不贊同他人的意見時,很可能就會將對方當成了敵人。

俺的話不是隨便亂講的,平時也儘量不亂講,有關佛法的更不敢亂講。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再貼個截屏:
2020: 更新:北京西城區的疫情
2019: 巫弟,其實就是保姆月嫂的檔次,嫉妒將
2019: 沙老鼠作打油詩,怎麼比巫婆生娃還難呀
2018: Hallelujah
2018: 一入地獄永無出期。真有這麼無知的人趕
2017: 巫婆,每次對你開罵都是在你無數次惡意
2017: 有誰推薦好歌聽停? 自己唱別人唱都行
2016: 閒着也是閒着,給冬冬出一道判斷題。毛
2016: 究竟是誰在搞種族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