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朔州市應縣,這個“北連大同煤海,西依朔州電都”的塞北小城,能源局發的“民用煤票”如今是硬通貨。(《一張山西煤票上的燃“煤”之急》 -“中國青年報”)
由當地居民提供的這一張“煤票”,整體很有一種“復古”的味道,對曾經歷過票證時代的人們來說,會帶來各種回憶。至於那些不曾經歷過的年輕人,可以把它當作“補課”的道具。
根據文章的報道,今年的“小雪”剛過,地處塞外的應縣平均氣溫早已降至零攝氏度以下。朔州是山西省申報“2021 年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項目”的 3 個城市之一,應縣能源局介紹,該縣農村地區共有 4.8 萬多戶居民,由於朔州的煤改電項目起步較晚,10月初才開始進行,其中有 1.7 萬多戶已經完成“煤改電”設施安裝。煤改電設施包含一台低環境溫度空氣源熱泵熱風機、兩台直熱式電暖氣和一台電磁爐。這些設施基本安裝到位,由於尚未通電,因此一直處於停機狀態。3300 多戶居民採用了生物質鍋爐取暖,均屬於清潔取暖改造措施。剩餘還有 2 萬多戶未改造,這些家庭將以燃燒清潔煤取暖的方式進行過渡。村民今冬的取暖只能按往年一樣,木柴、玉米芯和煤搭配着用。由於種種原因,今年的煤價一直在高位上徘徊,朔州市需以補貼價發放清潔煤的農戶計有 62144 戶。朔州市能源局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提供的一份數據顯示,截至11 月 21 日,已發 47393 戶,共計 56901 噸額度的煤票,發放率為 76.3%。其中山陰、右玉、平魯、朔城等地發放率都達到或超過了 100%,最低的是不產煤的應縣,應發 21400 戶,已發 5795 戶,僅占 27.1%。
以補貼價發放清潔煤予農戶,理論上可以緩解燃“煤”之急,但實際操作起來卻未能盡如人意。受應縣能源局委託,山西經緯通達股份有限公司的車隊,於 14 天內先後奔赴朔州市山陰、懷仁、平魯 3 個縣區的 22 家煤礦,逐個登門求購,只為趕在深冬來臨之前,為應縣 2 萬多農戶籌措到 2 萬噸取暖用的清潔煤。但是即便多頭奔跑,他們這段時間也僅僅採購了不到 7000 噸清潔煤,距離 2 萬噸總數還有很大的差距。用戶還有一個需要面對的狀況是,這些本地清潔煤都是煤粉,並不適宜農戶用來清潔取暖,因為它們“熱值低,灰分大,燒不了”。應縣能源局有關負責人也表示,“拉回來的都是面煤,熱量不行,不能用,置換成塊煤才能用”。上述因素使得經過千辛萬苦拉回來的“清潔煤”只能被經緯通達公司存放在公司園區內,再派人前往內蒙古加錢購買高熱值的塊煤。也就是說,那 7000 噸“清潔煤”還是沒能交付農戶應用。
關於給居民發放煤票一事,朔州市能源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在配送進度跟不上的情況下,居民可憑票自行拉運。“就好像以前的糧票,拿了煤票可以在附近的清潔煤供應點去購煤,享受每噸不高於 500 元的優惠政策。”不過,根據經緯通達公司郝建英團隊負責人說,“每次到煤礦調配清潔煤,最少得打四五個人的電話,找董事長、總經理、銷售礦長逐一簽字。”,看來儘快把所需的塊煤購齊,設立足夠的清潔煤供應點,應該是朔州市能源局的當務之急。
說到面煤“熱值低,灰分大”,不由想起少年時期,在廣州看到的,那些燃燒過之後的“蜂窩煤”殘渣,簡直就是一坨泥坯。那樣的“蜂窩煤”雖然污染嚴重,燒水做飯也還可以,要說在北方供暖實在是吃力不討好的事,尤其是,應縣當地氣候寒冷,一月氣溫通常在零下9℃至10℃。
“煤票”面世之後,接下來還會有別的“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