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西法師答:如何理解噶當四依法
問:頂禮法師!弟子想問一下在《入行論》第八品中,講到噶當派大德終生依止四依法,心依於法,法依於貧,貧依於死,死依於山谷,請問這應該怎麼理解?
生西法師答:這是我們在修行佛法的過程中,徹底地放棄世間八法,放棄一切瑣事,修行善法的四個步驟。首先“心依於法”,因為平時我們的心,也許依靠於感情,也許依靠於財富,或者其他的東西,我們的心是沒有依於法的。如果想要修行,我們的心依賴於其他的東西,對自己沒有利益。究竟來講,雖然你的心牢牢地專注在一個自己的所緣境當中,這個所緣境對你沒有利益。但是在心的所依當中,最有利的所依是什麼?最有利的所依就是法。只有你的心依於法了,你才走上了正途,所以第一步一定是你的心要依止於法。
然後就是“法依於貧”,當你的心依於法之後,怎樣才能把法修成,所以說法依於貧。當然這個地方的“貧”有兩種意思。第一種意思就是真正的貧窮,第二種意思就是知足少欲。如果我們在修法的過程中,一方面我想修法,一方面我又很耽著財富,那麼你就分心了,沒辦法一心一意的修法。而且一般的凡夫人有一個特性,如果一個人的財富過多的話,他就會分心。因為他的心駕馭不了這麼多財產,沒辦法控制,反而心被財富控制了。這麼多的財富,這兒需要分心,那兒需要分心,哪裡還有時間去修法呢?如果生活稍微簡單一點,你就比較容易駕馭,財富就不能操控你,你可以操控財富,所以說法依於貧。你想要修法,最好是一種比較清貧,或者知足少欲的狀態,才能夠修法。
你一心一意的依於貧了,那麼貧依於什麼呢?“貧依於死”,為什麼貧要依於死呢?並不是你這個貧窮的狀態只是三、五年,七、八年這樣的。在三、五年,七、八年當中,法依於貧了,你可以修法,但是在十幾年之後,你的這個法依靠什麼?就沒有依靠了,所以說貧依於死。就是說你這個法依於貧,到死之間,要一直保持這樣的狀態,不是二、三年,三、五年的事情,所以說法依於死,你這個狀態要保持到死。
那麼死呢,最後的話“死依於山谷”,也許一輩子當中,你都修得很好,但是最後死的時候,是死在你的親人家裡了,死在你依戀的地方了,這時候你一生的修行,可能就功虧一簣。所以死要死在山谷當中,就是把所有的違緣全部打死,把自己的退路全都封死。像這樣的話,你的心只依於法,其他的不想,法是依靠貧才能修成,這個貧一直要到死,死了也要死在山谷當中,不能死在嘈雜的環境當中。這個心態就是一種徹底地依靠於修持正法,把自己的心完全安住於正法當中的狀態。如果能這樣的話,修行就很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