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悼念李怡前輩
送交者: 謝盛友文集 2022年10月07日00:46:18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悼念李怡前輩

謝盛

香港作家李怡10月5日清晨病逝台北,享壽87歲。1936年在廣州出生,1948年移居香港的他一生致力為言論自由奮鬥。筆者曾為他的《九十年代》撰稿,該雜誌集合眾多知識分子的作品,敢於批評兩岸政權,李怡一直為該雜誌總編輯,到了1998年雜誌停刊。李怡也參與經營天地圖書。

李怡(1936年4月13日-2022年10月5日),原名李秉堯,籍貫廣東新會,1948年移居香港。李秉堯是香港前時事評論家、自由專欄作家,他的筆名包括李怡、舒樺、齊辛等。

李怡1936年出生於廣州,祖籍廣東新會蓮塘,父親為粵語片導演李化,堂兄為粵語片導演李晨風,二姑姐為上海知名影星李麗蓮。根據李怡透露,在1950年代,其父親李化與李子誦、蔡廷鍇等人有過來往,他們都是原為國民黨其後轉為支持共產黨的人士,他又表示父親亦曾參與中共的外圍組織。李怡童年時曾在北京及上海居住,1948年移居香港,1954年畢業於香島中學,求學期間已嚮往社會主義。及後曾參加中國大陸的高考,但因身體關係未能考上,於是留在香港的左派機構任職資料員及編輯,1970年創辦《七十年代》雜誌,立場曾經親共,被台灣視為“匪刊”。

直至1981年,李怡脫離左派,轉向反共,並在1984年將雜誌更名為《九十年代》,1990年創立“台灣版”,雜誌集合眾多知識分子的作品,敢於批評兩岸政權,又被中共視為“親國民黨”而遭查禁,李怡一直為該雜誌總編輯,到了1998年雜誌停刊。李怡也參與經營天地圖書。之後在立場反共的香港壹傳媒報刊內發表時評專欄文章,2007年獲董橋之邀參與撰寫部分《香港蘋果日報》的社論《苹論》,經常公開批評中國共產黨。著有政論文集《放逐》、《思緒》、《對應》等,部分為《蘋果日報》專欄散文結集,內容主要是政論及一些較輕鬆的話題,如電影評論、書評等。另外,自2003年起,李怡擔任香港電台第一台節目《一分鐘閱讀》主持,播出至今(而從2020年8月起,岑逸飛、陳煩、黃子程及謝祖墀亦加入主持行列,並交替主持每星期節目)。李怡為獨立評論人協會(評協)創會會員。

李怡離開中學進入上海書局編輯部工作了兩三年,在編輯部白天選古今詩文作品讀了許多書,晚上也勤奮自修,1957年就嘗試投稿,而且一開始就投向較高水平的〈文藝周刊〉(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我跟羅孚不認識,投稿只寫“編輯先生收”,而居然一投就被刊出。以21歲的年輕人來說,這真是好興奮的事。這以後我就陸續投稿,也大部分被取用。寫多了,其後有左派文藝圈的聚會,也蒙羅孚邀我參加,帶着以青年作者身份走進文壇的點點虛榮,並由此開始了我延續五十多年的寫作生涯。如果當時羅孚主編〈文藝周刊〉時取稿只重名氣,那我是不會有機會的。因此,他的開放取稿的編輯意識,帶給我的是一輩子的寫作生涯。而且,影響我以後的編輯工作,也貫徹只重質量而不是專重名氣的編輯意識。”“我更是從那裡晉身文壇。故羅孚可說是把我帶進文壇的恩師。”

創辦雜誌

《伴侶》完全是發燒友式的刊物,最初發燒的是李怡與吳羊璧,兩人想辦這麼一個輕鬆,綜合性,追求知識與提高素養的刊物。《伴侶》半月刊於1963年1月1 日正式出版,隨着《伴侶》的成功,伴侶雜誌社於1966年4月25日另創辦純文藝刊物《文藝伴侶》月刊,在〈發刊詞〉里清楚說明:“我們心目中,不希望把文藝打扮成一個使人愛而遠之的貴婦,也不希望把文藝當作是一個使人敬而遠之的神明,而只希望文藝和你的生活發生關係,使它成為你的親切的伴侶。”除了書刊出版,伴侶雜誌社亦舉辦了攝影會、音樂會、作者座談等文藝活動。伴侶雜誌社雖然規模不大,但對於推動本地文學的出版事業,以及年輕一輩的文藝發展,貢獻良多。

 “辦《七十年代》之初,我就向讀者公開宣示我們的理想雜誌,是‘讀者是它的作者,而作者也是它的讀者’。也就是說,它不是由編輯組稿、作者寫給讀者看的雜誌,而是讀者和作者一起在那裡交流知識、經驗、見地和所聞所見的事實的雜誌.....因為這主張,使雜誌緊貼時代,我的知識和思想也在讀者作者交流中得到拓展。”李怡為雜誌定的宗旨:“認識世界,研究社會,了解人生”。

        《七十年代月刊》,創刊號(1970年2月)-總第171期(1984年4月)

        《九十年代》紀念號,1970-1998

“九十年代”集合當代多位知名的資深媒體工作者、政治文化評論家的作品,文字筆調輕鬆活潑,被譽為“後代子孫欲了解20世紀最後30年的華人世界,最有價值與分量的刊物”。馬英九等名人都自稱是“看‘七十年代’長大的”,更有人譽它為“許多人心目中的文化圖騰”。

“回顧過去,廿八年多,我們坦然面對歷史,毫無愧色。我們不能說我們沒有犯錯,但我們始終忠於自己的認識,說自己相信的話,不做違心之論,不因私人恩怨而濫用手上的‘社會公器’,這一份堅持,可昭日月。”

其妻梁麗儀生於有中共背景的家庭,早年曾加入共青團,就讀香島中學時認識李怡,後來她回內地升學,至1960年結成夫婦。梁麗儀曾在深圳任教,在文革時被批判為“對學生進行反動母愛教育”,至1970年又以有“香港特務老公”之罪名,被隔離審查數月,夫婦分隔兩地多年,1974年重聚,梁麗儀於2008年病逝,享年75歲。“李怡”是與太太麗儀談戀愛時取她名字的諧音而用的筆名。也用“齊辛”發表文章。

李怡在2007年獲邀參與撰寫部份《香港蘋果日報》的社論《苹論》,經常公開批評中國共產黨。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秋。菊
2021: 美國消費自己省一點
2020: 記住這些賣國賊們的名字
2020: 皇帝末日,愛國賊盛。
2019: 這篇我覺得挺有道理“如何理解香港事件
2019: 美國要保障自己國家公民在自己國土上的
2018: 論壇管理: 應該對那些侮辱民族, 國家
2018: 這就是你要愛的魚肉人民的黑社會國家嗎
2017: 美媒:特朗普總統下令遣返郭文貴(圖)
2017: 刀郎: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