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君子自有天職,吉人自有天相----道德真諦微論小集
送交者: 余東海 2022年10月11日01:45:26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君子自有天職,吉人自有天相----道德真諦微論小集
余東海

【護身符】馮道有一首詩頗好,錄此共賞。《偶作》:“莫為危時便愴神,前程往往有期因。須知海岳歸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道德幾時曾去世,舟車何處不通津。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吾嘗言,良知是最好的護身符,馮道這首詩可作為註解。馮道為人為政不咋地,道不高德不大,但也有一定的道德基礎。能成為四朝十帝不倒翁,關鍵在此,在其一片愛民保民之心,不在其圓滑也。狼虎叢中,如果缺德,圓滑不僅不能保身,恰足以招禍耳。

【良知眼】《中庸》說:“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孔穎達疏:“栽者培之者,栽,殖也;培,益也,言道徳自能豐殖則天因而培益之。傾者覆之者,若無徳自取傾危者,天亦因而覆敗之也。”(《欽定禮記義疏》)栽者培之,可以栽培者上天就栽培之,意謂自助者天助之,作善降之百祥,吉人天相天祐;傾者覆之,已經傾邪者上天就覆滅之,意謂自棄者天棄之,作不善降之百殃,凶人天譴天誅。不僅對人物,上天對於勢力和政權也是如此。

【良知眼】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時辰一到,一切全報。這雖然是一句俗話,實乃真理。天下很多事,當作如是觀。積善足以成名,積善必有餘慶,積善是最好的投資;積惡足以亡身,積惡必有餘殃,積惡是最有效的自毀。功不唐捐,天會開眼;吉人天相,惡人天滅,無論自滅他滅,無非天滅。政治無道社會不公,無礙於因果的公道和天道的公平。

【良知眼】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兩句詩很合適用來形容君子的人生道路。君子逢凶遇難,往往預兆着前路的吉祥;貌似山窮水盡,實為另一片新天地的開啟。故吾嘗言,君子沒有絕路。我行我素,我盡我心,真言直發,正道直行,逆緣可以轉化為順緣,苦難可以轉化為營養。一扇門的關上意味着另一扇希望打開,一段路的盡頭意味着另一段美好開始。吉人天相,此之謂也。

【良知眼】忠烈湧現之時代,必是共業惡化之社會,所有人都難逃共業帶來的厄運。然而世人只見歷史上忠烈多不幸,不知奸佞更不幸,絕大多數民眾亦不幸,只是不為天下後世所知耳。從忠烈自身角度看,求仁得仁,求義得義,取義成仁,生的偉大,死得吉祥,何不幸之有。言忠烈不幸,世俗之見耳。

【良知眼】惡有惡報,近報自身,遠報子孫。雖然俗話,卻是真理。淺而言之,父母品行敗壞,家風惡劣,很容易對子孫產生不良影響,導致子孫走上邪路、胡作非為而招災致禍,這就是一種顯而易見的報應。深而言之,大惡分子逆天悖道,它們的生命和基因不配傳承下去,天誅地滅,理所當然。

【良知眼】凡非君子人,都有一種持之以恆的內在矛盾:良知與惡習的矛盾。矛盾尖銳的時候,就是天人交戰。很多心理、精神問題乃至身體問題皆由此而來。如果惡習常占上風,精神就會不斷惡化,導致嚴重抑鬱或產生自殺衝動。徹底解決這種矛盾的辦法是君子化,讓良知常占上風,直到占絕對上風。

【良知眼】一個人要變好,說難很難,說不難也不難,關鍵是能否認識到自己的壞並立志向善學好。《晉書•周處傳》和《世說新語•自新》所記載的周處,年少時凶強俠氣,為鄉里所患,與水中有蛟、山中白額虎並稱為三害,周處為第一害。周處發誓改過自新,殺虎殺蛟,入吳尋二陸。陸雲教導曰:“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憂令名不彰邪?”周處於是發憤自勵,終為忠臣。

【東海律】人反常為妖,物反常為怪。反常的東西就是妖怪,再怎麼厲害也是有限的。一切反常的東西,必然缺乏可持續發展性,無論怎樣強大猖獗一時,終將被人類反掉。反對反常的東西,是人性、人格和人道之常;反掉反常的東西,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必須和必然。

【東海律】奉行叢林法則者,最適合生活在弱肉強食的叢林裡。強則吃人,弱則被吃,或者一邊被強人吃,一邊吃更弱者。奉行叢林法則的勢力一定是惡勢力,輕則夷狄化,重則禽獸化,惡性奴性並重;盛行叢林法則的社會一定是惡社會,或者叢林化,或者監獄化,或者兩者統一。

【東海律】詐力性、無恥性和邪惡性成正比。詐是欺詐,力是暴力,熱衷於欺詐和暴力,沒有羞恥感,就是邪惡的兩大標誌。邪惡人物又具有三性:不幸福性,不吉祥性,不可持續性。多愁多苦,精神抑鬱,身心惡疾,這是不幸福性;多病多難,天災人禍,防不勝防,這是不吉祥性;事業無後續,個人無後福,家庭無後嗣,都屬於不可持續性。邪惡之徒只能通過權欲物慾和各種邪欲的暫時滿足,來獲得短暫的快樂,權欲物慾越來越強烈甚於毒癮,一旦喪權失利,生不如死。

【東海律】社會代價、人民代價、生命代價太大的事業,往往具有三非性:非正確、非正義、非吉祥。三非性事業不值得追求,不值得堅持,不值得支持。正人君子絕不能也絕不會追求、堅持或支持之。追求、堅持或支持三非性事業的人物和勢力,必然三非化,可惡可恥可悲。弱勢群體支持社會代價、人民代價、生命代價極大的三非性事業,欲不變成代價,不被不惜一切地犧牲掉,不可能也。

【東海律】善惡有報,這是因果的作用,天理的表達,正義的體現。然復須知,因果報應往往具有滯後性,若無良制良法,正義常會遲到。這就需要有人替天行道。建設良制良法,將因果律落實到政治、制度和法律中去,及時賞善罰惡,體現人間正義,就是最好的替天行道。這是聖賢君子不可推卸的天職。無位則傳道以盡文化責任,有權則行道以盡政治責任。

【東海律】君子得位,必能行道,必得天佑。《易》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履信思順尚賢,是行道的資格和天佑的條件。履信,篤守信用,實踐誠信。思順,念念不忘順天應人。尚賢,推崇賢者,重用賢能。做到這三點,才能順利行道,自天佑之,成為人世間最吉祥的人。

【東海律】君子天佑,並非不需要他人幫助。相反,人助人護是天相天祐的最重要體現。自愛愛人者人恆愛之,自敬敬人者人恆敬之,自助助人者人恆助之,這就是天意。對於中道君子,君子必能尊重,正善之士一般也能尊重,即使有所誤會,不至於敵對仇視。仇敵而迫害君子者,逆理背天,非善類也,難免天譴。

【東海律】你是凶人,雖位高權重或後台強硬,一旦惡貫滿盈,沒人保得了你;你是吉人,雖置身於叢林和豺狼堆,一直仁言義行,沒人害得了你。古人云: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方寸無諸惡就是吉人,學達性天、身與道俱、守死善道、以身殉道更是吉人,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是最大的吉人。

【東海律】人生最大的不幸有二:一是死於非命,一是淪為非人。前者是身體毀滅,後者是良知毀滅。兩者關係密切,死了良知的人,很容易死於非命。死於身心惡疾,死於意外事故,死於貧困饑寒和橫逆,死於刀槍拳腳和牢獄之災等等,
所有非正常死亡,無非死於非命。

【君子論】置身於同樣的困境險境,君子一定最幸運。首先,智勇較高,能力較強,言論行為,應對恰當,容易大事化小,化險為夷;其次,道義形象較好,容易獲得某些幫助,至少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被落井下石。這都是實在話。至於聖賢為神之主,吉人有天之相,無徵不信,置而不論可也。邪惡之徒就不一樣,一旦陷入困境險境,接着往往就是絕境。

【君子論】顯正揚善是善行,驅邪除惡也是善行。在邪惡環境中,應該雙管齊下。有機會驅邪而不驅,有能力除惡而不除,非君子也。君子德位相稱,必須推行王道,踐行正義。踐行正義的時候,必須兼有殺人之手段和救人之心。能救則救,不要考慮值不值得;能殺則殺,不要考慮因果如何。菩薩心腸,霹靂手段,此之謂也。義刑義殺義戰都是正義之舉,必有正善之果。

【君子論】君子堪稱准聖賢,是聖賢的準備期,必須人格堅挺健美,具備三達德,仁智勇缺一不可,缺一便非君子。故君子的養成大不易。孔子自稱十五有志於學,三十才建立起君子人格,何況一般人。古來向儒學儒者無數無量,聖賢罕見,君子的比例也不高,若有萬分之一,就算不錯。注意,絕大多數君子,應該歷史有名。有其德必有其名,是君子必能過化存神,必有一定的美名遺留,大則留於史冊,小則留於野史縣誌,一般不至於沒世而名不稱也。

【因果論】正知因果,君子之智,非一般人所能。雖佛道兩家,亦有所不能。因果不虛,亦不可虛論。儒家因果論,不論前生後世,不論死後世界,只論現世和祖孫三代,故特別現實、老實和真實,最得人道之正。對於死後世界和六道輪迴,吾儒既不肯定,亦不否定,置而不論。

【因果論】很多災禍,論世法,罪在邪惡勢力;論因果,則是自作自受。親近惡鬼就難免鬼擊,歌頌邪魔就難免魔害,信仰屠夫就難免被宰,崇拜鐮刀就難免被割,認賊作父就難免賊害,引狼入室就難免狼吃。

【剛柔論】有一個相當普遍的誤會,誤認為儒家是柔道,是柔弱,是陰性文化,常有人譏東海似儒非儒,動輒動物兇猛,爭則寸步不讓,無溫良恭儉讓之風。殊不知,儒家雖然乾坤並建,剛柔相濟,卻是乾元掛帥,陽剛為主。為人為政,雖然能柔,並非柔道,更不柔弱。相反,大智大勇,揚善懲惡,儒家本分。溫良恭儉讓只是一種態度。儒家態度因人因時因地而異,沒有一定之規也。溫良恭儉讓之上,更有仁義禮智信。對於大罪大惡大仇,政治有義刑義戰,個體有義誅義殺。柔弱云乎哉。

【剛柔論】道家貴柔守雌。老子說:“柔弱勝剛強。”又說:“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這是坤道坤德的特徵,雖然不錯,卻很不夠,非中道也。儒家乾陽作主,剛柔合一,亦剛亦柔,能剛能柔。如一廳友所言:“柔而不弱,剛而不強。”此最得天理人道之正,非佛道所能,非任何異端外道所能。

【道德論】道德有虛實真偽之別。儒家道德貴在真誠落實,為人則落到仁義禮智信勇的實處,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真言實行,踏實踐履;為政則落到禮樂刑政的實處,政為仁政,治為德治,禮為禮制,刑為義刑。不真不實,虛仁假義,入不了儒門也。偽君子道德婊,雖能欺人不能欺心更不能欺天,天不佑也。

【道德論】仁義道德,既不能虛偽,更不能反對。反對道德,就成了赤裸裸的無恥流氓和明火執仗的盜賊。吾嘗言,在政治上,偽君子優於赤裸裸的小人。假仁假義,或不失為霸道,可以循名責實,令其有所顧忌和約束。公開反道德,必淪為暴政。那意味着公開耍流氓做強盜,不可理喻不可救藥,毫無道理和道德可講。

【道德論】道德越真誠,作用越大。歷代聖賢君子,無論出處行藏,無不聲名赫奕,達固可以兼濟天下,窮亦不難獨善其身;歷代中華王朝,自堯舜至明清,各有各的文明強大,都是當時的宗主國,壽命也普遍高於其它非儒家政權。這些都是道德的作用。偽道德也不無作用,但很有限,不能真正得人心得天心。王莽就是偽君子的典型,雖廣得支持,但不能持久。又如春秋五霸,或脆而不堅,強大程度有限,甚至有名無實;或堅而不久,雖強盛一時,但迅速衰敗。

【道德論】良制良法有賴於一定的道德奠基。蓋建設、維護和遵守良制良法,需要一定的政治道德和公共道德。沒有政治道德的領導集團,無力建設良制良法;沒有公共道德的普羅大眾,容易違反良制良法。另復須知,公德私德,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相輔相成。公德太壞難免影響私德,私德太壞容易影響公德。

【真誠度】論真誠度,儒家無疑是古今諸子、中西百家中最高者。唯有儒家,以“至誠無息”為天道最根本特徵,以誠字代表天道,以“誠之”為“人之道”。儒家文化最為優秀,道德最為中正,政治最為文明,中華文明最為美好、強大而持久,根本原因就在於真誠、至誠。不誠無力,內則無力上達,雖然學儒,不能希賢希聖希天,從心所欲不逾矩;外則無力文明,雖有權位,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明明德於天下。不誠,不能自欺、欺天欺鬼神,縱能欺人,也很有限,不堅不久,難以為繼。不誠則偽,王莽就是典型的偽君子,雖然煊赫一時,迅速衰敗滅亡,子孫滅絕。

【唯仁論】唯物論唯心論都是錯誤的,唯仁論才是唯一正確的。仁就是性與天道,是宇宙萬象的本源,既具有至高無上的超越性,超越物質意識一切現象;也具有無所不在的潛在性,潛在於物質意識一切現象。下學上達即達此,知性知天即知此,明明德致良知即明此致此,守死善道即守此,以道殉身、以身殉道即殉此。

【唯求道】人生最大的成功和幸福,最大的得,就是得道。這是儒佛道三家共識。欲得道,須求道。儒家說有志於學,學者為己,士志於道,志在聖賢,希聖希天等等話語,皆求道也,即“追求形而上”。形而上意謂超越物質意識一切現象。這是道體的根本性特徵,也是三家共識。求道要注意三點:一、要樹立道信仰,相信道之實在和可求;二、要具備一定的正知見,不能臆測誤解,認為道體有人格就是一種典型性誤解;三、要學習掌握正確的方法。儒佛道三家既有共法,又有不共法。儒家強調下學上達,對下學特別重視,要通過下學去追求形而上。對於佛道的法門,可以參考,不宜照搬,佛道之法門無法上達儒家之聖境也,同樣一個道體,三家認證不同,殊途不同歸也。

【東海志】吾何以如此勤奮?弘道辟邪,糾偏顯正,責任重也,不敢不勉。很多道德真諦和政治大義,吾若不說,便無人說,即使有人敢說,亦不能說,沒有能力說出來,至少不可能說的如東海那樣明確、細緻、深刻而中正。很多真諦大義,雖有聖經依據,卻是吾反本開新獨自體悟出來的。反本開新,一是反中道之本,開制度之新;一是反良知之本,開義理之新。吾若不說,不僅廣大官民無法知道,學者儒者亦不得而聞。有緣得聞真言者,即使不能改變,多少有所感觸。同時,今時今世偏頗錯誤的思想觀念特別多,儒門內外、體制內外、國內外都很多,但明白者少,明白而能明言者更少,辟邪糾偏,敢不盡責。
2022-10-2餘東海集於青秀山下獨樂齋首發於中國文化基金會公眾號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中醫止痰驗方:一副即可
2021: 唉,傻豆不出來,我就覺得顯不出我的聰
2020: 微信禁了嗎
2020: 若敏:《行走在埃及(8):愛的傳奇-哈
2019: 古怪的醫生
2019: 14億人的感情
2018: 絞肉機
2018: 一點說明。有些惡棍自以為是“打假”打
2017: 你覺得世界上最苦最累的職業是什麼?
2017: 國內半導體起來,全靠海歸,其他各行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