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河內與胡志明市,就像新西蘭的惠靈頓與奧克蘭,一個是政治中心,一個以經濟為主軸。不過,從市容表象上看,惠靈頓和奧克蘭沒有什麼太大的差異,河內與胡志明市卻有着明顯的分別。首先是在河內,許多建築物上都插着國旗,而街上也經常見得到佩戴着紅領巾的小學生,這些在胡志明市都不多見。另外河內到處可見的政治宣傳看板也是胡志明市所少有。
我們到達河內的時間是下午,入住酒店之後,隨意在酒店附近逛了一下,熟悉環境。晚飯後,小女根據越南旅遊官網上所得資訊,向“河內旅遊大使”辦公室發出了導遊申請,稍後就接到了一位“大使”的回覆,說第二天可以為我們當導遊,並且列出了歷史、文化兩大項,超過九個旅遊景點供我們挑選。這些旅遊大使都是義務工作者,大部分是在校學生。為我們當導遊的是一位大學三年級的女學生,第二天早上八點就到了我們住的酒店。這位志願者熱情有禮,英語相當流利。與我們討論一番之後,根據我們的意願,帶我們參觀了”文廟“和被稱為河內故宮的”升龍皇城“。參觀過程中,這位志願者向我們詳細介紹了兩個景點的看點和相關資訊,完全是專職導遊的水平。這兩個建築群都是始建於 11 世紀初的李朝,歷經越南各個皇朝的擴建,原先也有一定規模。由於遭遇近代戰爭的破壞,已經無復舊觀。這兩處歷史遺蹟處處透顯出與中國文化的聯繫,同時也貫穿着越南人對“兩千年反對北方侵略史”的詳細陳述。1949年後的中國,出於維護“同志加兄弟”的外交需要,在出版的史書中避而不談歷史上兩國的戰爭,越南人卻從來沒有忘記,這就是為什麼越南人能夠迅速實現反目成仇的角色轉換。然而聰明的執政者不會囿於成見,因此在不同歷史時期,越南當政者與法國、蘇聯、中國等大國周旋自如,即使與彼此纏鬥了將近 二十年的美國也在 1995 年恢復了邦交正常化。據越南統計總局最新公布數據,2023年1月份美國到越南的旅遊人數 77897 人次,居於赴越外國遊客的第二位,充分體現了帕麥斯頓所說的“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看過了北京故宮、十三陵、陝西乾陵等中國古代建築,越南的所謂古蹟實在是沒什麼看頭。河內的”文廟“和”升龍皇城“的古建築群落給我的整體感覺是頹舊破敗,只有綠化保育做得極好,欣欣向榮的花草樹木,把古建築襯托得更有歷史感。
由於參觀兩個景點全程步行,半天很快過去了。我們邀請旅遊大使與我們共進午餐,並請她推薦餐廳。結果在一家網上評分相當高的餐廳品嘗了一道越式烤魚,深受我家娘子喜愛,乃至隔天還要”再來一個“。這道越式烤魚吸引人的在於它的儀式感。對於頭一次接觸這道菜的客人,店員會示範怎樣在米紙上按順序鋪放生菜、燙熟的米粉、烤過的魚肉和配菜,還有切得細細的黃瓜條、紅蘿蔔條以及九層塔、薄荷葉等香草,然後把米紙捲起來,蘸上隨附的醬汁就可以享用了。卷米紙有點技術要求,卷得不好米紙會破損,左右手用力不均勻米紙卷的形狀會不好看,因此食客大都會認真地卷卷卷。不過也有人不耐煩,我就見到一位來自南亞的客人把食材扒拉到盤裡,澆上蘸醬來吃,也是自得其樂。大部分經營這道菜的餐廳用的都是鯰魚,分別只在於野生或是人工飼養。其實經過醃製和油炸,一般不容易區分是野生還是吃飼料長大,不過這家店的魚肉,質感和新鮮度還是很明顯。
從地圖上看,越南的國土有點像海馬,只不過尾部沒有那麼卷。一種較為浪漫的說法則把越南國土形容做有如戴著斗笠、身穿奧黛的淑女。由于越南南北方相距數千公里,各地在歷史上分別受漢文化、婆羅門占婆文化、柬埔寨文化的影響,近代還部分融合了法國飲食方式,所以越南南部、中部以及北部的飲食口味不盡相同。一般來說,南部的胡志明市口味偏重,調料蘸醬偏酸偏辣,位於北方的河內口味相對清淡。我家娘子習慣了南方魚水的調味,到了河內,有些餐點沒有魚水使她有些不爽,而且河內的魚水偏甜,也引起她的非議。至於順化的菜品, 較多地保留了阮氏皇朝的飲食習慣,菜餚份量較少,比較精緻,還喜歡搭配上各種小菜,估計很受韓國遊客的歡迎。越南旅遊局公布的數據,2023 年1 月份,從韓國到越南旅遊的人數達 258946 人次,位於第一名。
回過頭來說說河內的旅遊景點。“河內旅遊大使”給我們提供的九個旅遊點,基本上涵蓋了河內旅遊局觀光汽車經過的景點。觀光旅遊車列出的 12 個景點大部分環繞着還劍湖以及周邊幾條大街。旅遊車提供兩種參觀方式,一種是乘車一小時,全程在車上,使用耳機聽相關景點的介紹。這種縱覽式的優點是舒服省時間,缺點是走馬觀花,看到有點意思的景物想要拍張照片留念都不一定辦得到。第二種方式是付較高的票價,車票有效時間四小時。四小時內可以在自己有興趣的景點下車參觀,然後乘坐同一公司後來的旅遊車繼續參觀其餘景點。由於前一天參觀兩個景點全程步行,覺得有點吃不消,於是第二天選擇乘車四小時的方式。其實十二個景點有些是不開放的,遊客只能在外圍拍拍照,留下個“到此一游”的痕跡,譬如聖約瑟教堂、粉紅教堂、河內歌劇院等。由於我們前一天已經參觀過“文廟”和“升龍皇城”,於是隨俗到幾個景點打卡,最後參觀了美術館和“婦女博物館”。“婦女博物館”以照片為主,介紹了各個不同時期,越南婦女的生活形態,當然包括了越南婦女在抗擊殖民主義者中所發揮的作用。美術館的作品,無論在題材或者是表現形式方面,部分作品明顯保留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蘇聯風格,也有一些立體主義的雕塑,但為數不多。
為了較多地了解河內,有一天我們特意僱車經龍邊橋跨過紅河,到了河內老城區的對岸龍邊。龍邊的街道相對寬闊,人行道比較乾淨,新型建築也比較多。河內有不少大型購物商場,我家兩位女士逛街時少不了進去巡看一番。我發現了一個相當有趣的現象,下午時分,經常在商場內看到成群結隊,穿着校服的中學生。根據觀察所得,河內這些大商場的商品售價相對于越南的工薪階級來說並不低,估計這些學生消費不起。小女一語道破說,也許他們就是進來享受冷氣的吧。此說也有道理,不過,根據河內教育培訓廳的規定,河內初中、小學、幼兒園的學生從上午 8 點上課,下午 5 點下課。高等、中專、高中學校的學生從上午 7 點上課,下午 7 點下課。下午三、四點,學生們應該還是在學校里的呀,實在想不明白。
河內的還劍湖是老城區的一個著名地標,如前面提到的,河內市的許多景點都在它的周邊。除此之外,它還是民眾群聚嬉遊的主要場所。有一天晚飯後,我們信步在老城區閒逛,漸漸地就走近了劍湖。耳中忽然聽到“愛拼才會贏”的旋律,細聽之下唱的卻是越南話,樹木掩映之間還看到一些晃動的身影,趨前只見約有二十來位女士在隨歌起舞。一曲終了 ,稍歇片刻,接下來響起的是西班牙歌曲,舞者又換了一種舞步,全神貫注地扭動着身軀,似乎進入了忘我的境地。據其他遊客介紹,周末晚上的還劍湖畔更為熱鬧。民眾聚集在這裡乘涼、遊樂,有年輕人在這裡演唱或者玩集體遊戲,直到夜深。
那天早上在還劍湖畔上車地點等觀光旅遊車的時候,忽然看到一隊三輪車結婚隊伍,非常特別。當世界上一些地方爭相排列出各色豪車、名車炫富迎親的同時,此地的三輪車結婚方式顯得很有地方特色,也很接地氣。沒想到過了一陣,還劍湖畔的行車道上又呼嘯着過來了一個摩托車隊,原來是某家銀行的宣傳推廣隊伍。這兩幕可遇不可求的場面,為我們的河內之行增添了有趣的內容。
離開河內之後,花了幾天時間在順化、會安和峴港。由於峴港沒有飛墨爾本的班機,我們再次返回胡志明市。這次住的地方在第四郡一個大型屋邨里的一個兩室單位。這是本地一個大發展商的建築項目,光是我們所住的這個小區就有十八幢四十多層高的住宅樓。小區裡有多個供住客使用的游泳池,還有其他休閒保健設施。小區的綠化程度很高,環境衛生很好,保安也很嚴密。某天下午四點多的時候,看到一輛大巴載着一群小學生回到屋邨。每個小學生都帶着一張附有二維碼的卡,隨車的一位女士給每個下車的學生掃碼後才把孩子交給家人,安全意識極高。屋苑內有多家不同菜系的餐廳,裝潢各有特色,屋苑內除了不少連鎖超市之外,還有一家四層高的大型購物商場。商場裡有外國名牌專門店,有各色餐廳,還有一個人造溜冰場。屋苑裡的超市商品和餐廳價位都不低,商場裡的商品售價更要高一些,說明了屋苑住客的消費能力。也許是學校假期的緣故,雖然不是周末,商場裡仍有許多拖家帶口的消費者,也有不少成群結隊的年輕人,最誇張的是那家“海底撈火鍋”,餐廳內滿是食客,店外竟然還有三、四十人在等位。
在這個屋苑所看到的,與兩周前在老城區所感受到的髒亂差現象反差極大。我在屋苑周遭慢慢地走,細細地看,只見屋苑與外間街道銜接的路口都有保安疏導交通,保持屋苑內車流的暢通和規範。屋苑內四處都能見到穿制服維護花木和負責清潔的員工,由此看來,這裡的物業管理費肯定不低。在屋苑走了一陣,不知不覺間走出了屋苑的範圍,左右穿插的摩托車和撲面而來,帶着熱氣的微塵一下子就提醒了我,這屋苑外才是越南大部分民眾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