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十善業
斷除十種惡業,就成為十善業。即斷殺生、斷不與取、斷邪淫是身三善業;斷妄語、斷兩舌、斷惡口、斷綺語是語四善業;斷除貪心、斷除害心、斷除邪見是意三善業。這十善業,如未與四禪、四無色定相聯,就成為轉生欲界天的因;如與四禪相關聯,就成為轉生色界天的因;如與四無色定相關聯,就成為轉生無色界天的因。
這裡僅僅不行十不善業還不算十善業,因為尚未守護相續,必須要有斷除十不善業的心,才算十善業。如果在斷除十不善業的基礎上,進一步積極地修持對治惡業的善法,則成為殊勝的十善業。如《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中所說:“三種身善業:不殺生,斷除殺生,愛護生命;不偷盜,斷不與取,行持布施;不邪淫,斷除邪淫,護持戒律。四種語善業:不妄語,斷除妄語,說諦實語;不兩舌,斷離間語,化解怨恨;不惡語,斷除惡語,說悅耳語;不綺語,斷除綺語,精進念誦。三種意業:不貪心,斷除貪心,當持舍心;不害心,斷除害心,修饒益心;不邪見,斷除邪見,當依正見。”
行十善業,同樣需具基、發心、加行、究竟四個條件才是圓滿的善業。例如斷殺生:基為他有情;發心即因了知殺生的過患很大,見過患後欲斷除殺生;加行為靜息(防護)諸殺害之行為;究竟為正靜息(防護)圓滿。其它善業可依此類推。
第四節 開示具力之門
造業的大小,取決於所依身、對境、意樂、所做事、加行等多方面的因素,每一因素都有許多的差別,這些方面綜合起來就決定着此業感果能力的大小。比如觀察行持布施的善行,其福德力有多大,將來會產生多大的安樂果報,這就要分析布施的對境是誰?布施的意樂如何?布施的事物如何?布施所依的身如何?布施的加行如何?……每一方面對於布施所生福德力的大小都有影響。以下分別解釋決定業力大小的幾個方面。
一 田門
在《僧伽吒經》裡,佛告訴一切勇菩薩:三千大千世界充滿胡麻,有如這胡麻數目的轉輪聖王,如有人向如此多的輪王布施不如布施一須陀洹;而布施三千大千世界胡麻數目的須陀洹,所得功德不及布施一斯陀含;布施三千大千世界諸斯陀含,不如布施一阿那含;布施三千世界諸阿那含,不如布施一阿羅漢;布施三千世界諸阿羅漢,不如布施一辟支佛;布施三千世諸界辟支佛,不如布施一菩薩;布施三千世界諸菩薩,不如布施一如來所起清淨心。
--智圓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