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大不列顛:愛丁堡/約克/劍橋
送交者: 馬黑 2023年11月29日16:31:47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大不列顛:愛丁堡/約克/劍橋


英國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不僅是它延伸到北美產生了繼它之後的另一個世界霸權美國,也不僅僅是大英帝國曾經擁有全球四分之一版圖和四分之一人口號稱日不落帝國,它在世界近代史現代史上的地位和影響,還有其它許多許多。


首先可以想到的很明顯的有以下這些:


世界語: 英語


據統計,當今面向世界的廣播節目當中,60%以上用英語播音;世界上約三分之二以上的工程技術文獻用英語寫成;全世界的文字出版物加上音像出版物大約85%是用英語出版。在各種國際會議、集會和比賽中使用英語已被看成“理所當然”的慣例。


英語作為世界語的強勢地位 ,沒有任何一種語言可以取代。這種地位與英美兩代世界霸權地位密切相關。隨着大英帝國世界霸權地位的沒落,取而代之的美國來源於英國。兩者都講英語。美英霸權交替如果從17世紀算,至今差不多300年。


世界時: 格林威治時間


英國不但其語言英語是世界語,還有位於英國首都倫敦的格林威治天文台的格林威治時間為世界時。


網上搜索得知,歷史上格林威治時間是這樣成為世界時間的:


日不落的大英帝國,自然也是航海大國。海上航行船隻的定位非常重要。定位需要兩個數值,緯度和經度。緯度可以根據正午太陽的高度判斷,而經度的確定就比較困難。地球一天自轉24小時,形成白天和黑夜,每一小時為經度15度。地球坐標位置由此也關聯着時間。知道了時間,就可以確定經度。為此英國製作出來世界上第一座航海鍾。解決經度難題後,格林威治天文台把穿過格林威治的經線定為0°經線,格林威治時間為標準時間。起初,準備遠航的人們都會把鍾錶帶來天文台進行校正。但跑來格林威治始終麻煩,於是在1833年,著名的本初子午線邊上的小屋上,豎了根風向標,風向標下有顆紅色球體。每天下午1點會準時掉下來,倫敦附近的人們都能據此校正時間。到了1880年,英國全國都統一使用格林威治時間了。1924年,BBC率先使用五短一長的報時信號,1927年向全世界播放,這個信號被各國延用至今。


英國游倫敦自由行期間,因為時間緊張,大英博物館和格林威治天文台只能二選一,沒能去格林威治天文台,留下了一個遺憾。


工業革命誕生地


1769年,英國人瓦特發明的蒸汽機誕生,由此發生工業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格蘭中部,由此擴散到整個歐洲大陸,19世紀傳播到北美地區。蒸汽機、煤、鋼和金融為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四項主要因素。


人類社會一萬年前發生的農業革命,產生了從採集游牧打獵發展為有意識的栽種,逐步到定居等待收穫的農耕文明。從農耕文明到工業革命1萬多年時間裡,人類社會面貌基本沒有多大改變。而從工業革命開始至今的300多年時間,人類社會面貌發生了根本性天翻地覆的變化。


英國憲法:“不成文”“妥協性”“漸進性”


網上搜索英國憲法,才得知英國沒有單一成文憲法,英國憲法是規範英國政治體制規則的統稱,是通過制定法、判例、政治慣例和社會共識而形成的一系列原則的集合。這個不成文的憲法,最早可以追溯到1215年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和議會的原則的《大憲章》。


1215年為中國的南宋時期,1215年成吉思汗蒙古大軍打下金朝首都中都(今北京),1215年忽必烈出生。1215年後以後中國還經歷了元明清3個皇權至上的王朝,直到1911年才提出憲政口號。而早在1215年,英國的王權就被大憲章制約,開啟了憲政時代。


網上有評論說,英國經歷了800年過程逐漸形成不單獨成文憲法的事實反映了英國憲政制度建立的妥協性和漸進性。單獨成文的憲法,通常是經過一個翻天覆地革命過程後的產物。而英國憲法一系列原則的形成,有一個漸進過程,而漸進就意味着妥協,妥協積累的過程,就是逐漸進步的過程,它少了革命的暴力血腥和激情,但多了些穩定安定。我不是歷史專家,對此沒有深入研究,感覺好像如此。我少年時代讀過一本蘇聯出版的世界通史,書中以馬列觀點比較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有如此說法:法國大革命徹底堅決,它推翻打倒了封建階級貴族階級,是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不徹底,它沒有推翻封建階級,英國的封建貴族階級轉變為新貴族,資產階級革命與新貴族處處妥協,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徹底性堅決性不如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等等。


巨人林立


英國歷史,特別是近代以後,各個領域巨人林立。科學方面我首先想到的萬有引力學說和力學三大定律發現者牛頓,他的這兩個貢獻奠定了現代天文學和物理學的基礎。還有進化論創始人達爾文,文學方面莎士比亞狄更斯等等。最近微信里傳來一個洛克John Locke的名言“權力不能私有,財產不能公有”的帖子,這個洛克也是英國人,啟蒙運動重要思想家。


我個人記得最深的是英國作家柯南·道爾的偵探小說《福爾摩斯探案集》中的福爾摩斯。我在博文成都市通順小學里有這樣一個回憶:


“我某年暑假去樂山外公家聽二舅講了好幾個福爾摩斯偵探故事,有一個故事叫血手印,開頭是這樣的:“一個冬天的深夜,在英國某村莊旁邊的一片沼澤地里,傳出一聲慘叫聲。村里不少村民都聽到了這聲慘叫。第二天早上,有人走進沼澤地查看,發現了一隻附近山民穿的那種鞋”。我回成都開學後,在班裡講了這個故事,學校開始流傳這個故事。有一天,我被叫到高台建築里的一間房間裡,好像是教導主任把我叫去問話,我嚇壞了,當時是文革前夜,大講階級鬥爭,大批封資修文化,我一看苗頭不對,教導主任剛一詢問此事,馬上檢討,說福爾摩斯偵探故事反映的是封建貴族思想文化(當時也不知道算什麼反動文化,聽起來故事很古老,應該算封建吧),那個主任看了看我,點點頭,沒有多說什麼,就讓我走了。”


這次倫敦逗留期間,本來計划去看看唐寧街10號附近被稱為蘇格蘭場(Scotland Yard)的倫敦警察局, 福爾摩斯偵探故事裡經常提到這個地方,但碰上挺巴大遊行堵塞街道,沒辦法去看。


上述這些事,都是影響世界的大事,在世界歷史進程中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記。西方文明對世界影響巨大,英國是其中最重要一塊。歷史上就領土人口而言排在大英帝國後面的那些大帝國,比如蒙古帝國,俄羅斯帝國包括前蘇聯帝國,大清帝國,西班牙帝國,大元帝國,都無法就此與它相比。


湖區


10月25號在從利物浦去愛丁堡路上,我們經過了著名旅遊度假地湖區 lake district. 


沿途田園風光景色優美秋意濃重。

路途中我們看到遠處的一些村落以及散落的坦克裝甲車。導遊告訴我們那裡是英國軍隊所屬土地,那裡修建的村落城鎮,都是為軍隊訓練城市戰所用,烏克蘭就有軍隊在這些地區接受訓練。


從利物浦去愛丁堡途中,進入蘇格蘭境內下車休息,領隊David Short給每個人一小杯蘇格蘭威士忌。


David 是我們所有Gate 1 旅遊行程中遇到的最好的領隊。


David Short, 典型英國紳士。BBC 攝影師20年,62歲,身材非常好,瘦高。他已經從BBC 退休,到了冬季旅遊淡季時,他又會回BBC去工作。


他工作非常敬業,注重細節,關注每一個人,非常專業。


我們過去的Gate 1 旅遊,每一次行程都是到達當天晚上的歡迎會上才會看到領隊。但我們這次英國旅遊,我們早上9點從機場到達酒店時,他已經在酒店一進門顯眼位置設辦公桌等着我們到來,回答問題,介紹當天自由行的建議,提供好幾張彩色地圖,背面列出景點名稱地址等信息,還有注意的細節,幫助很大。


英國很多收費公共廁所都可以刷信用卡使用,但我們在Stow On the Top of the World 上的公共收費廁所卻只收硬幣。David 站在廁所外面,手裡握着一堆硬幣,一個一個塞硬幣進機器里去,讓大家一個一個進廁所方便。


有一次馬嫂她們女生排隊上廁所刷信用卡,一個老太太信用卡半天過不去,排隊隊伍無法前行,David 衝過去刷自己的信用卡,馬上解決問題。


David 講一口英國英語口音,聽起來非常好聽,非常溫和紳士。我心裡對自己說過好幾次:這就是傳說中的英國紳士啊!


10月25號上午離開利物浦前往愛丁堡。途中來到一家農戶,飲茶並品嘗新鮮出爐的麵包烤餅和鮮美可口的果醬。女主人介紹她租賃的是National Trust的房產,為遊客提供住宿和服務。


National Trust的中文簡稱為國民信託,1895年創立的民間組織。該組織的定義是:為了英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的國家利益,永久保護歷史名勝或自然美景。(蘇格蘭有自己的國民信託)


國民信託是英國最大的土地所有者之一,擁有近 250,000 公頃的土地和 780 英里的海岸。其財產包括 500 多座歷史悠久的房屋、城堡、考古和工業古蹟、花園、公園和自然保護區。信託土地由租戶或現有農場經營。


1907年頒布的《國民信託法》賦予信託機構宣布土地不可剝奪的獨特法定權力。


愛丁堡


蘇格蘭位於不列顛島北邊,地勢較高。蘇格蘭與英格蘭歷史文化民族語言有較大差異,它直到18世紀初才與英格蘭統一。蘇格蘭人中要求從英國獨立出去的傾向比較強烈,不過在2014年的獨立公投中,獨立派以45%對決反對獨立的55%而失敗。


領隊David告訴我們,英國人口六千七百萬人,蘇格蘭人口五百萬, 英國公投脫歐時,占人口大多數的英格蘭投贊成票,而蘇格蘭雖然大多數人反對脫歐,但其總人口大大少於英格蘭,只能被迫跟隨英格蘭脫歐。此事以後蘇格蘭的獨立呼聲又一次增高。


蘇格蘭歷史上出過的名人:


著有《國富論》經濟學家亞當·斯密


哲學家大衛·休謨。


發明蒸汽機的詹姆斯·瓦特Jam watt 。Watt這個功率單位就是來自瓦特。


發明充氣輪胎的鄧祿普John· Dunlop。


電話發明人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 Alexander Graham Bell 。


發明青黴素盤尼西林的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


《福布斯雜誌》創始人貝爾迪·查爾斯·福布斯 Bertie Charles Forbes。


以寫《福爾摩斯探案》系列偵探小說知名的亞瑟·科南·道爾 Arthur Conan Doyle 等等。


10月26號上午,地導帶領我們先在城外高處,遠眺愛丁堡全景。


10月26號上午,地導帶領我們乘車進入市區,在狹窄小街前面下車,步行走向愛丁堡城堡。


10月26號上午參觀愛丁堡城堡(Edinburgh Castle),這裡是蘇格蘭和愛丁堡的重要象徵。

網絡資料介紹,它坐落於三億五千萬年前火山殘餘形成的粗玄岩岩石上,海拔大約130米 ,南北西三面都是懸崖,只有從這個斜坡才能登上城堡。公元12世紀~16世紀一直是蘇格蘭皇家城堡,見證了蘇格蘭的多次戰爭。大多數建築在16世紀的長期圍城事件中被毀。從這裡可以俯瞰愛丁堡全城景色。


幾個世紀以來,愛丁堡城堡一直是國王和王后的住所。瑪格麗特女王於1093年在這裡去世,他的兒子大衛一世國王為紀念她而建造聖瑪格麗特禮拜堂St.Margaret's Chapel,這是蘇格蘭愛丁堡現存最古老的建築物。吉斯的瑪麗從1554年起作為攝政王,代表她的女兒蘇格蘭瑪麗女王統治蘇格蘭,她於1560年6月11日去世,當時城堡面臨英國軍隊圍攻威脅,她的屍體在聖瑪格麗特教堂的棺材裡躺了8個多月才被轉移。



地導給我們講了一個蘇格蘭人當年在愛丁堡城堡與英國軍隊作戰的故事。講故事前她先通知我們的領隊英國人David:我要講你們英國人的壞話了,你請迴避。David 笑着裝作躲到一邊不聽的樣子。


地導的故事是這樣的:當年英國軍隊圍攻愛丁堡城堡,城堡地勢險峻易受難攻,蘇格蘭軍隊英勇頑強抵抗。英國軍隊久攻不下,於是就對城堡內的飲水下毒,蘇格蘭軍隊為此不得不投降。當時英國軍隊承諾,只要放下武器投降,一個不殺。蘇格蘭軍隊交出武器,走出城堡,進入城堡附近的教堂里避難。但英國軍隊違背諾言,包圍教堂,把蘇格蘭軍人一個一個拖出來殘酷處死。處死的方法是把肚子破開,讓血慢慢流盡而亡。


戰爭博物館,其中有一次大戰中,所有戰死的蘇格蘭軍團軍人的名單。地導說:蘇格蘭雖然與英格蘭有長期的民族矛盾,但每次英國海外有戰事,都積極參與,與英格蘭軍人戰場上同生死。

皇宮:

皇家宮殿裡每一個房間都見證了皇室成員的興衰和蘇格蘭歷史上的重要事件。

網絡資料介紹,1560年在這裡去世的瑪麗女王,是蘇格蘭與法國老同盟的最後守護者,也是抵抗宗教改革和天主教信仰的捍衛者。她的女兒蘇格蘭瑪麗女王,1566年在這裡生下詹姆士六世,1567年他一歲生日之後就成為蘇格蘭國王,並在1603年成為英格蘭國王,是他將蘇格蘭和英格蘭的皇冠統一起來(皇冠珍寶禁止拍照)。


1671年詹姆斯六世回到這裡,慶祝他五十周年的君王統治。他出生的官舍因為這一慶典特意被重新裝修,雖然非常狹小很不起眼,但對於今天的遊客來講是一個參觀的亮點。


大禮堂(The Great Hall)位於城堡的中心,是詹姆士4世於1511年建成。禮堂內牆掛滿武器盔甲刀劍盾牌,還有一些造型奇特的長柄武器。



整理照片的時候才發現,作為數一數二遺存瑰寶的木質天花板,竟然沒有拍照,只好從網上視頻中截取,雖不清楚但可以聊補遺憾。


游完城堡自由活動,走回旅館途中隨手拍街景


網絡資料介紹,斯科特紀念碑(Scott Monument)是一座維多利亞哥特式 紀念碑,以紀念蘇格蘭作家沃爾特·斯科特爵士。它是世界第二大作家紀念碑。塔高 200 英尺 6 英寸(61.11 米),設有觀景平台,共有287級台階到達最高平台。


我開始沒有聽清楚,因為這是蘇格蘭紀念碑,以後才知道是給一個蘇格蘭作家立的碑。我沒有聽說過這個作家,也不知道他有什麼大作。但一個作家的紀念碑可以建得如此宏大,超出我的想象。


1832 年斯科特去世後,舉辦為他設計紀念碑的競賽,一位不太可能的參賽者化名“約翰·莫爾沃”,實際是喬治·米克爾·坎普 (George Meikle Kemp),45 歲的 木工、繪圖員和自學成才的建築師,他的設計受到競賽評委的歡迎,並於 1838 年得到建造這座紀念碑的合同。坎普是一個牧羊人的兒子,沒有受過多少教育,但小時候就表現出木工方面的天賦,作為一名磨坊工匠旅行和工作了幾年,出自童年對哥特式建築的迷戀,他研究了蘇格蘭、英格蘭和法國許多最重要的哥特式建築。因此他對哥特式建築有着第一手的了解,他能夠記住建築物的確切細節並用眼睛測量精確的距離。


約翰·斯蒂爾 (John Steell)受委託設計斯科特大理石雕像,放在塔樓四根柱子中央,顯示斯科特坐着用羽毛筆寫作,還有 64 個斯科特小說中的人物雕像,由蘇格蘭雕塑家雕刻而成。


工程於 1841 年開始施工,於 1844 年秋天竣工,紀念碑於 1846 年 8 月 15 日落成,但喬治·米克爾·坎普 (George Meikle Kemp) 缺席,1844 年 3 月 6 日的一個大霧之夜,他從施工現場步行回家途中 掉入聯合運河溺亡。


蘇格蘭風笛表演


10月26號傍晚剛進旅館,在電梯口碰到團友匆匆往外走,他們要趕去看附近的Calton Hill,我們查查資料也有興趣,馬上出發去看看。


網絡資料介紹,卡爾頓山 (Calton Hill) 是愛丁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的一部分,卡爾頓山是一座死火山,位於市中心。它是愛丁堡的主要山丘之一,山頂上的衛城結構是未完工的蘇格蘭國家紀念碑。這座紀念碑始建於 1816 年,即拿破崙在滑鐵盧戰敗一年後,原本是雅典帕台農神廟的復製品,以紀念拿破崙戰爭中陣亡的人們。建築於 1822 年動工,但到 1829 年資金耗盡,僅完成了建築的正面。它被稱為“愛丁堡的恥辱”,但它現在是一個受歡迎的地標,從這裡可以欣賞城市全景。


網絡資料介紹在山頂,遊客可以看到愛丁堡的一些最著名的地標。

其中包括亞瑟王寶座、蘇格蘭議會大廈、荷里路德宮、 動態地球科學大樓和愛丁堡城堡。天氣晴朗時,可以看到北貝里克 (North Berwick) 和巴斯岩 (Bass Rock)。

可惜我們 只認得愛丁堡城堡,其他收入鏡頭的是什麼地方都不知曉。


蘇格蘭也有這樣一個紀念英國海軍上將納爾遜紀念碑

10月26號晚餐兼品嘗威士忌。餐館是Amber Restaurant and Whisky Bar。


這家酒吧介紹它擁有 450 多種威士忌,包括單一麥芽威士忌、混合威士忌、單一穀物威士忌和威士忌利口酒。單一麥芽威士忌來自五個威士忌產區:低地、高地、斯佩塞、坎貝爾敦和艾雷島。該店號稱沒有其他威士忌酒吧能像自己那樣將顧客從威士忌新手變成威士忌愛好者。


每個人面前四小杯不同種類的蘇格蘭威士忌,每一杯威士忌都是一個種類,配不同的菜。第一杯配前菜,第二杯配西班牙下酒菜TAPA,第三杯配主菜,第四杯配甜點。


我倆都不會喝酒,糊裡糊塗品嘗不出多少層次和區別,只有一種用美國橡樹木烤制的威士忌我明顯聞到了橡木香味。


我是酒量極差的人,四杯威士忌,雖然每杯分量不大,但合在一起有滿滿一杯了。可我全部喝完後,居然沒有醉。

參加這樣的選項,不是為了喝酒,主要是為了美食。到了外國異鄉,如果自己去找美食,盲目性比較大,但如果旅遊團帶去的地方,就錯不了。餐桌上喝了一種稱為白湯的蘇格蘭傳統美食,用海鮮烹製的,感覺非常好喝。

.從愛丁堡去約克途中

出門有陣陣小雨,沒太陽光的明亮,陰鬱朦朧的色調構成油畫效果……


風裡雨里霧裡,穿過蘇格蘭又回到英格蘭。


從愛丁堡去約克途中,導遊提前告訴我們注意,前面有特別雕塑叫北方天使。


網絡介紹《北方天使》是安東尼·葛姆雷的當代雕塑,位於英國泰恩威爾郡蓋茨黑德。它於 1994年開工,1998 年竣工,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使雕塑,由於靠近公路以及東海岸主線,每年約有 3300 萬人觀看。耐候鋼材料賦予雕塑獨特的生鏽、氧化顏色。它高 20 米(66 英尺),翼展 54 米(177 英尺),比波音757飛機還要大。其身體和翅膀上的垂直肋骨充當外部骨架,將迎面而來的風引導到雕塑的基礎,使其能夠承受超過 100 英里/小時(160 公里/小時)的風速。


10月27號上午,途經這一小段哈德良長城遺址。


哈德良長城是羅馬帝國最顯眼、最著名的陸地邊界,公元122年修建,它的標誌性特徵是連續的石頭或草皮幕牆,長城的存在是防衛英格蘭的北邊蘇格蘭,它對羅馬對不列顛長達 400 多年的占領起了很大作用。哈德良長城的大部分仍為私人所有。儘管像英國遺產和國民信託這樣的慈善機構負責管理長城的幾個著名部分,但大部分是由數百名私人所有者擁有和照顧。


哈德良長城因其歷史和文化重要性而於 1987 年被列為世界遺產。


從以下羅馬帝國版圖看,它的領土主要是地中海周圍地區。歐洲部分以萊茵河多瑙河為界,這兩條河流以南部分才是它的版圖。英國部分只有英格蘭威爾士部分為它的領土,以北的蘇格蘭和愛爾蘭不在羅馬帝國領土以內。


在按照土地面積人口排列的歷史上的大帝國中,羅馬帝國只排在第19位。

約克


到達約克後,我詢問領隊David,紐約(New York) 的約克是否來自這個約克,他回答說應該是。


約克教堂:

據網絡資料介紹,約克克里福德城堡是一座防禦建築,中世紀被毀。這座城堡最初於12世紀根據威廉一世命令建造。1684 年的一次大爆炸導致剩餘的軍事防禦設施無法居住,城堡一直被用作監獄,直到 1929 年。



20 世紀,克利福德塔的廢墟成為著名旅遊勝地和國家紀念碑。該遺址歸英國遺產所有,並向公眾開放。遊客可以站在塔上俯瞰市區風景


約克城堡博物館位於克利福德塔馬路對面,由幾個獨立的建築部分組成。參觀時得知因為內部整修,很多地方關閉,我們時間有限匆匆掃一眼。


劍橋


10月28號回倫敦路上,參觀了劍橋:


劍橋街道:

數學橋。Mathematical Bridge. 劍橋一景。數學橋是非官方說法,官方說法是木橋,它把王后學院被康河分開的兩個校區鏈接起來。

國王學院入口處:

國王學院大草坪

國王學院小教堂

康河上的石橋。


走過石橋就看見了徐志摩花園

劍橋校園內又遇挺巴大遊行

 我在博文秦剛這事有點不尋常中,談到劍橋傅曉田花園。當時使用的圖片都來自網絡下載。這次有機會來到劍橋,一定要親自去看看。旅遊團在劍橋逗留時間為兩個半小時。看完國王學院的徐志摩花園後,剩下時間只有90分鐘了。而從國王學院步行到位於丘吉爾學院的傅曉花園,來回需要70分鐘。到了國王學院還要走到停車場,時間有點緊。馬嫂不同意去,她說有什麼好看的,老妹兒9月來時就已經拍過曉田花園的視頻和照片,不必去了。我堅持去,我說如果看別人拍的照片視頻就可以代替自己親自去看看,那我們就不值得來英國,因為老妹兒已經發表過很多他們9月份來英國旅遊的照片視頻。我一人單獨快步走,花了大約不到60分鐘的時間來回,親眼看了傅曉田花園:

劍橋曉田花園


看過傅曉田花園,面積確實比徐志摩花園大很多,不過它位置不好,坐落在幾棟學生宿舍中間,不專門去尋找,只是從馬路上路過的一般行人不會看見。徐志摩花園雖然面積不大,但它坐落在國王學院大草坪不遠的康河石橋邊上,任何行人路過那裡都會看見。


網上搜索發現,劍橋校園裡有四個中國人留下痕跡:徐志摩花園,金庸對聯石,翁美玲墓,傅曉田花園。徐志摩花園傅曉田花園這次算是親眼看過了。金庸對聯石時間緊張去不了,翁美玲不熟悉,只知道她是一個香港歌星影星,壓根就沒想去看。


親眼看過傅曉田花園後,想起了洛杉磯老朋友啟說過的一句話:李嘉誠那麼有錢,他也不會給自己兒孫(如果兒孫劍橋畢業),捐錢給劍橋去建造一個花園,因為名不副其實啊。是啊,從此事看,傅曉田真不夠聰明,搞這樣的事一點也不會為自己增光,其實只能丟人。她建造這個花園時,應該聽說過徐志摩花園和金庸對聯石,她有沒有好好想過,自己何德何能,能夠與這兩個文化巨人相比肩?


10月28號下午從劍橋回到倫敦後的自由活動時間裡,酒店對面攝政公園 Regent's Park走一走,附近街上轉轉,六點半回來參加英國行程的分別會,第二天就飛赴愛爾蘭開始了我們的第二段行程。


攝政公園旁邊據說是倫敦最大的清真寺:

相關鏈接


大不列顛:巴斯/利物浦

大不列顛:倫敦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2: 我們是一張白紙
2022: 洪水猛獸
2021: 書法界公認:天下十大行書
2021: 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2020: 悼潤濤閻先生
2020: 美國民主保衛戰,正義必勝!
2019: 現在,知道香港沉默的大多數是支持什麼
2019: 有人出遊品酒牛排過節, 有人盯着牛排
2018: 老習要頂住,看川普嘴臉,
2018: 越南人為什麼親近美國?看了越戰始末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