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詩詞比現代詩更容易傳頌? |
送交者: 芨芨草 2024年04月04日01:26:18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
為什麼古代詩詞比現代詩更容易傳頌? 張石
說起詩詞來,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可以都可以背誦出幾首唐詩或宋詞等,男女老幼皆如此,但是能夠背出幾首現代詩的人卻不多見,可見古代詩詞比現代詩更容易傳頌,這是為什麼呢? 我覺得首先是古代詩詞更接近我們周圍觸目皆是的自然風光,當我們看到眼前的山川河流,紅花綠柳,聽到鶯歌鳥囀,蛙鼔蟲鳴時,就會想起古代詩人的深情情吟唱: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我們生活在季節的嬗變中,而古代詩人對季節的變化非常敏感: 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陸游《村居書喜》) 你看陸游對大自然是多麼敏感,花香漸濃,原來是天氣驟暖,暖催花開,所以香氣襲人。曹雪芹所著小說《紅樓夢》中的主人公賈寶玉非常喜歡兩句古詩,寶玉知房裡大丫鬟之首珍珠本姓花,想起“花氣襲人知驟暖”這句詩,給她改名“襲人”,而喜鵲鳴囀穿過濃綠的樹葉,是因為雨過天晴,一片嶄新的蔚藍,讓鳥兒們快樂地歌唱。 這麼短短兩句詩,濃縮了季節的微妙變化,天氣與包括鳥兒在內的自然萬物的互動,讓我們一看到身邊的景色,就自然想起這些古詩,加深了我們對這些古詩的感悟和復習。 古代的中國詩人,即使不是山水作家,也幾乎都有吟詠山水的佳作,也可以說每個大詩人都是山水詩人,他們的隊伍相當龐大,但是現在在網上以“現代山水詩人”這個關鍵詞檢索,能查到只有寥寥幾人,有的作品拿到手裡看一看,也很難說是山水詩,現在詩人多注重特別個性化的心理感受,獨特到極端就很難引起其他人共鳴。 自然是文化的源泉,正像馬克思所說:“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體而言,是人的無機身體。”(《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因此,自然是萬古不變,貫穿人類所有方面的永恆的主題,永遠和我們息息相關,讓我們一唱三嘆,回味無窮。 再一個就是古代詩詞都有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也很容易記住。韻律本身有一種形式和內容上的連貫性,具有說起上句就會使人聯想到下句的啟迪性,對幫助人們記憶大有好處,另外每首詩詞都有固定的字數和形式,如古詩中的“七律”、“七絕”、“五絕”、“五律”等,古詞中有詞牌子“浣溪沙”、“菩薩蠻”、“卜算子”等,這些都很有利於記憶。 而朗朗上口的格律,對人的心理來說,也可以產生一種安定感,當你體驗到一種“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的《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的亂麻一樣的愁緒時,吟詠、背誦,或創作一首韻律清晰,朗朗上口的古詩詞時,那些井然有序的格律和優美的音聲會整理你的思緒,使人得到一種安定感,憂愁和煩惱沿着優美整齊的音節找到了心靈的秩序: 誰翻樂府淒涼曲?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納蘭性德的《採桑子·誰翻樂府淒涼曲》) 在這長短相間,一唱三嘆,巡迴遞進,繞梁三日的吟詠中,心靈在異聲同韻的音節的演進中,獲得了一種安寧和愉悅,淒涼樂府,別有情趣,燈花瘦盡,幽暗悽美,醒醉都有詩意,無聊也妙趣橫生…… 古詩詞的如此的特點,使其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總是廣為流傳,百世不衰,正像葉夢得在《避暑錄語》中談北宋柳永的詞時所說:“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 而在現代詩中,韻律漸漸消失,難以記憶,難以產生音聲和節奏上的共鳴和心理的愉悅,也就會讓人看一下就放到一邊,與自己無關的詩歌和文章,不會有人長久記住它。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3: | 在網上翻到一個帖子,原來是不顯示的。 | |
2023: | 劉蔚, Wei Liu: 中共的打工,高考,我 | |
2022: | 青蔥歲月————北京知青座談會 | |
2022: | 采玉人 | |
2021: | 看這個圖就知道為什麼要跟我後面謾罵7 | |
2021: | 人類實在太愚蠢。 | |
2020: | 哇塞,剛發現中共沒人權讓我等已經打了 | |
2020: | 昨天貼了紐約,今天來看共和黨的最大州 | |
2019: | 五十來歲的污阿崎婆不應該老年痴呆到這 | |
2019: | 毛選160多篇文章,老毛自己寫的只十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