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避開哈姆萊特,走近喬特魯德
送交者: 鐵蝴 2006年07月23日10:36:08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有一句在世面上流傳甚廣的話,叫做“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

  在此,我並不想掩飾對這句話的厭惡,這是我迄今為止聽過的最大的一句廢話。姑且不論每個人所處的時代背景、社會環境和所接受的文化教育、道德觀念的不同,僅做為不同於任何人的一個個體,一個與任何人的內心世界也不相同的人,我們每個人眼中的哈姆萊特又怎麼可能等同於他人眼中的哈姆萊特?即使同一個人,假定他彼時讀過《哈姆萊特》,事隔多年重讀,他眼中的那位最憂鬱的丹麥王子還依然如初嗎?

  我猜不出眾人眼中的哈姆萊特分別是什麼樣子,這就像我永遠猜不中別人的心思一樣,因為飽受思想折磨的他一直聲稱很悠閒,或者心中已埋上仇恨種子的他一直裝做若無其事,抑或是胸懷大志的他一直以瘋子的姿態示人,要麼他壓根兒就是個庸才卻時常打扮得像個作家。所以,與別人談哈姆萊特實際上是與他談人生哲學、人生態度以及你活下去的目的,這是買弄的、愚蠢的、危險的行為,至少也是虛偽的。來自地獄的老哈姆萊特深知這個真相,因此他一再強調要嚴守秘密,並堅持要了解秘密的霍拉旭和馬西勒斯:宣誓!宣誓!宣誓!

  為避免和一些高尚的讀者的意見雷同,亦為避免拾“千人”之牙慧起見,我寧願避開那位丹麥王子,而談談他的母親和情人。

  莎士比亞的劇作《哈姆萊特》中只有二個女人。喬特魯德,老哈姆萊特的前妻、現任國王克勞狄斯的新王后、王子哈姆萊特的母親(或嬸嬸);少女奧菲利婭,朝臣波洛涅斯的女兒,雷歐提斯的妹妹,哈姆萊特的情人。

  喬特魯德並沒有參與謀殺老哈姆萊特,但老哈姆萊特的鬼魂告訴我們,這個女人在他活着時就經不住誘惑而滿足了克勞狄斯的獸慾,說“一個淫婦雖然和光明的天使為偶,也會有一天厭倦於天上的唱隨之樂,而寧願摟抱人間的朽骨”。鬼魂的那一番死不瞑目的血淚控訴,尤其對她的背叛行為的譴責,無疑就是莎翁對這個女人的相貌品行的介紹。

  果然,喬特魯德一出場就令人頓生厭惡。喪夫不足2個月的她,以新娘的身份對兒子說,“不要老是垂下了眼皮,在泥土之中尋找你的高貴的父親”。這只會更加激起哈姆萊特對母親的憎恨:“一頭沒有理性的畜生也要悲傷得長久一些,她那流着虛偽之淚的眼睛還沒有消去紅腫,她就嫁了人了……這樣迫不及待地鑽進亂倫的裘被!”後來哈姆萊特乾脆稱自己的母親為“最惡毒的婦人”。

  但這個最惡毒的婦人,居然讓我產生了同情的傾向;確切地說,是在她呼喊“啊,親愛的哈姆萊特,那杯酒,那杯酒”的時候,--那是狡詐的克勞狄斯為比劍獲勝的哈姆萊特準備的毒酒--我,一個堅信自己的神思與幾百年前的莎翁的神思水乳交融的人,原諒了她。她才是個受害者,也許她自始至終都是個受害者。

  如果沒有喬特魯德的死,《哈姆萊特》便不是世上最“完美的悲劇”。

  “貞婦烈女”的觀念,東西方文化共奉的不二法門,也是致使哈姆萊特乃至讀者憎惡喬特魯德的導火索。關於劇中人的詳細情況,莎士比亞告訴我們很少;而我們也似乎隨哈姆萊特只關注“生存,還是毀滅”了,卻少有人問喬特魯德為什麼經受不住克勞狄斯的誘惑?一個生理正常,且性慾旺盛的皇家婦女,雖有守節之心,但未必真能抵擋住性慾的折磨。這在更加保守的中國歷史上也不稀奇,呂后如此;武則天如此;武則天的老娘也是如此。我們假定老哈姆萊特性功能不濟,又碰巧喬特魯德就是這樣的女人,那麼,克勞狄斯的乘虛而入就有了預置。作為讀者,我們應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劇中的人物。歷史的道德標準,未必適合今天的道德標準;丹麥的風俗習慣,未必適合中國的風俗習慣。“兄死嫂嫁弟”的事例在中國比比皆是,我未見有誰被兒子斥為 “最惡毒的婦人”。所以,喬特魯德的問題屬於道德觀念的問題,你認為道德,她就道德,你認為不道德,她就不道德。但絕不存在哈姆萊特所說的“惡毒”。

  值得注意的是,喬特魯德沒有參與十惡不赦的謀殺,而老哈姆萊特死後(她並不知道丈夫是被惡叔毒死的),在有着“過人詭詐,天賦奸惡”的克勞狄斯的淫威之下,喬特魯德毫無選擇餘地,她只有嫁給克勞狄斯。

  “慈母孝子”,也是東西方文化共奉的準則。老哈姆萊特就告戒兒子說,“不可對你母親有什麼不利的圖謀,她自會受到上天的裁判和她自己的荊棘的刺戳”。

  於是,哈姆萊特便依計而行。他在王后的寢室里誤殺朝臣波洛涅斯之後,並未對喬特魯德採取措施,而是百般羞辱,以全世界最惡毒的語言,刺刀般地扎向自己的生身母親。他對自己說“要我扭你的心”,對母親卻說,“羞啊!要是地獄裡的孽火可以在一個中年婦女的骨髓里煽起蠢動,那麼在青春的烈焰中,讓貞操像蠟一樣融化吧”、“嘿,生活在汗臭垢膩的眠床上,讓淫邪熏沒了心竅,在污穢的豬圈裡調情弄愛--”

  喬特魯德受不了了,哀求道:“這些話像刀子一樣戳進我的耳朵,不要說了,親愛的哈姆萊特。”就連老哈姆萊特的鬼魂也忍不住勸兒子“快去安慰安慰她的正在交戰中的靈魂吧”。但哈姆萊特不為所動,他繼續說,“不要自己安慰自己,以為我這一番說話,只是出於瘋狂,不是真的對您的過失而發;那樣的思想不過是騙人的油膏,只能使您潰爛的良心上結起一層薄膜,那內部的毒瘡卻在底下愈長愈大。向上天承認您的罪惡吧,懺悔過去,警戒未來……”可憐的喬特魯德終於崩潰了,“啊,哈姆萊特!你把我的心劈為兩半了。”

  我們的王子仍沒有完,“我不能禁止您不再讓那肥豬似的僭王引誘您和他同床,讓他擰您的臉,叫您做他的小耗子;我也不能禁止您因為他給了您一兩個惡臭的吻,或是用他萬惡的手指撫摩您的頸項”,並刻意對母親挑釁道:“把您所知道的事情一起說了出來,告訴他我實在是裝瘋,不是真瘋。”

  但喬特魯德沒向國王說出真情,而是對動了殺機的克勞狄斯說,王子真瘋了,竟把大臣當耗子殺了,並稱 “他的純良的本性就從他的瘋狂里透露出來”了。這個謊言挽救了哈姆萊特。及至她喝下那杯國王為哈姆萊特準備的毒酒,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她仍用那源自生命的母愛在呼喊,“啊,親愛的哈姆萊特……”她--這位“最惡毒的,而且良心已經潰爛的淫婦”--又一次挽救了兒子!

  悲劇。面對這個早已註定一毀俱毀的悲劇,面對這個最複雜的母親和最複雜的兒子,我只有懷着複雜的心情掩卷長嘆。有人說,《哈姆萊特》常讀常新,永不過時。我想,之所以不過時,除了說這部經典劇作在探討人生和哲學,也說明該劇始終貫穿着不同時期的讀者對人倫道德觀念的衝突吧。而《哈姆萊特》恰恰就像一架不停給人提出問題的機器,給人們留下太多的思考和懸念。

  我的問題是:喬特魯德究竟有沒有參與謀殺?她和克勞狄斯是真心相愛嗎?而年輕的哈姆萊特果真瘋狂了嗎?以至於他瘋狂的言行還導致了另一個女人的死亡--他殺死情人奧菲利婭的父親,並屢次侮辱那位不諳世事的少女,在這雙重的打擊下,可憐的奧菲利婭尚未嘗到愛情的甜蜜,就精神失常,溺水而死。

  高尚的讀者認為,哈姆萊特為達復仇之目的,這種瘋狂是必須的,是堅韌的,是具有哲學意味的,是非如此不可的。但庸俗如我,一言蔽之,即:哈姆萊特為了一個死去的人,而殺死了母親、叔叔、情人、岳父、大舅子和自己。因為偉大的莎士比亞不會讓哈姆萊特輕易殺死克勞狄斯,儘管他有很多機會下手。所以,惟有悲劇的結局才是具有哲學意味的,才是非如此不可的。

  讓我們回到開頭那個話題吧,我是說,儘管人皆說女人比男人複雜多變,但從喬特魯德的身上,我發現,了解十個女人也遠比了解一個像哈姆萊特的男人容易得多。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人類性生活的“吉尼斯”記錄(1)
2005: 人類性生活的“吉尼斯”記錄(2)
2004: 愛情小木屋
2004: 不是胖子我不愛
2003: 九歲時,我已是你的妻
2003: 活色生香話成都
2002: 在倫敦的清晨醒來
2002: 相遇,不是用來生氣的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