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勿轉載,謝謝)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人類的平均IQ以每十年三分的速度增長。 決定智能的因素,不僅僅包括遺傳,教育,也和周圍環境的複雜程度有關。隨着Globalization, Internet, Games,人類在發展過程中的環境也越來越複雜。 但是這樣的智能發展速度,還是越來越無法單獨面對越來越複雜的環境。 人類智能,本來是為了個體在自然和社會的環境中生存勝利而適應的。 在人類用科技創造了越來越複雜的生存環境,就不得不越來越依靠機器的幫助來理解和反應。二十世紀初的工業發展,是促進了人類/人類,人類/環境之間的機械性的互動。而二十一世紀的生物,納米,信息,自動化的技術革命,可以是人類本身的生物智能極限的挑戰。
現代科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依靠機器智能。 機器的強大存儲量,快速的計算能力,幾乎是現代經濟,空間,還有生物技術的必需。 很多科學的假設,都要依靠機器來採集大量的數據,利用機器算法來發現規律。 科學家也越來越依靠機器來把原始數據轉成人腦可以處理的記述。一些只需要簡單邏輯的高通量採樣,處理,假設產生,試驗設計甚至已經由計算機和機械手全面完成。
很多人都聽說過"the Moore's Law",也就是計算機的計算能力18個月翻倍一次。類似的Monsanto's Law,說的是生命信息12-24月翻倍一次。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人類發現了DNA。1990年開始的人類基因組計劃,用了$3 billion13年時間揭開人類的源程序。本月初,DNA發現者Watson收到免費贈送給他個人的遺傳密碼,僅僅用了一百萬兩個月的時間,依靠着圖像和數據處理的發展。幾乎是同樣的時間,Craig Venter也申請了從DNA的信息創造的第一個完全人造細菌的專利。從機器儲存的信息里創造生命,已經不是什麼天方夜譚。利用克隆或者Stem Cell來改造人類基因,也是完全有可能。
當然,對人類智能的超越,不見得非要完全的依賴人類肉體。納米技術的發展,提供了製造微小機器的可能。Cyborg,也就是把計算機,機械手,感受器和人體的集合,可以用植入的芯片來控制周圍的環境,也可以用植入的感受器接受到平常無法感受的信息。 信息技術的普及,給機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複雜智能發展環境和大量學習材料。控制學科的進步,給機器提供了獨立對環境反應的技術方法。 剛剛興起的Sensor Web,則提議要把機器的感受器送到各個角落,提供全時間,全方位的感覺。
機器可以自主開車,機器可以自動轟炸,機器可以去外星球探險,機器可以給你我提供仿真的空間交流打鬥,機器無所不知,機器無所不在。 我們人類現在是在機器的終端,自得的控制着機器的行為。還需要多久的時間,機器會無法忍受人類的緩慢反應而決定改造和使用人類? 你我在Internet的某個末端,將是控制着機器還是被機器的行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