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愛的旅行
送交者: 劉君 2002年07月07日22:28:17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玫瑰是愛情的象徵,每一朵花瓣都在訴說浪漫,每一縷芳香都在傾吐柔情,使得優美的故事代代相傳。維納斯的斷臂仿佛在啟示一種永恆,讓我在對花凝視的瞬間惶惑不解。從遙遠的中國古代出發,開始愛的旅行,探索愛的真意。

  首先什麼是愛情呢?糾纏於這個概念是沒有意義的。泰戈爾說過:“愛情是沒有辦法表達的,只有相愛的人才能品嘗到它的滋味。”然而這並不妨礙每個人做出自己的解釋,見仁見智之間自有獨特體會。《魔鬼詞典》說:“愛情是一種臨時的精神疾病。”大有揶揄之意。而我更樂意接受詩人的句子,他們說,愛情是“一場溫柔的雪崩,一季浸透了相思的雨水,一次猝不及防的感冒”。

  至於愛情的原因,更是眾說紛紜,新鮮別致的理論俯拾皆是。最為著名的是佛羅姆的生物學解釋。他認為性慾是愛情的最根本的原因,任何人想進入愛情的聖殿,必須跨越這道門檻。這種理論讓那些古典而尊崇愛情的人們覺得尷尬,卻是實在的道理。無暇對此闡述太多,我只想說:“我們都是單翅的天使,只有找到另外一隻翅膀,才能飛翔。”

  越過理論的柵欄,我們來到故事的草原,一望無際之間心曠神怡。

  先看古老中國《詩經》展示的愛情。《蒹葭》是諸位耳熟能詳的詩篇:“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回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訴說了愛憐者的痛苦——最執着的人遇到了最難以解決的困難,雖然百般尋找仍然無計可施,徘徊中失落萬千。融融的愛意帶着淡淡的哀愁,在山山水水之間飄蕩,在春夏秋冬里輪迴,成就了一曲愛的輓歌。再看《將仲子》,雖然“仲可懷也”但是“豈敢愛之”,則表達了一種被愛者的悲哀。眼睜睜看着愛人絕望而去,也不能有別的設想,惟有在平靜中消耗日月。這便是中國古老的經典,愛與哀愁恰如酒,美麗而讓人難以承受。歸根結底,乃在禮教。禮教塑造了古人的性格,在前者,愛不能得,以為己有所不達,於是皈依禮教之中修行,期待有新的進展,偏偏不知道與愛南轅北轍,陷入悲劇的循環;在後者,雖然知道幸福來臨,但是脆弱恰若風箏在天,逃不出一根線,也只好用禮教來安慰失落的心。留下了浪漫詩篇的古人,其實活的並不浪漫。缺少愛情的時代,只有宿命的婚姻,只有婚姻之後的平淡歡娛,只有離別時分的相思之苦,只有怨婦的倚樓眺望長江水,只有遊子天涯盡頭的望斷歸家路。

  跳過幾個喧嚷的時代,我們且在明代的“牡丹亭”中歇息,做一場“紅樓夢”,夢醒之後,我們發覺這個時代迥異前朝。這是個愛情甦醒的時代,從明到清,走完了愛情從浪漫到傷感的行程。先看愛的覺醒,一個痴情的女子愛上夢中之人,為此憔悴而死,死後重遇夢中之人,欣喜復生,終結為連理。這個讓人感動的故事不惜改變了現實,讓殘酷變成了溫情,成就了文學史上一段美麗因緣。作者湯顯祖曾經在序言中云:“如杜麗娘者,乃可謂有情人耳。”藉以反對那些現實中禮教所標榜的理想婚姻,可以說《牡丹亭》是對禮教叛逆的開始,雖然以前的文學中也有叛逆的作品出現,但是反抗的聲音總覺微弱無力,到了湯顯祖,才有了勇士的氣概和決心。這是愛情的覺醒,可惜在封建制度下的中國,一個人或者幾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旋渦中花朵美麗一瞬然後東流。到了清朝,另外一個文人開始吟唱悲情。《紅樓夢》中賈林的愛情如同煙花,開在了錯誤的季節。當我們靠近這個故事的時候需要小心翼翼,看清楚整個事件的曲折,品位每一個細節的精緻和美麗,仔細探究悲劇的原因,藉以揣測作者的良苦用心。對於經典。自然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已經有太多的人對這個愛情故事進行考據和闡釋。我既然不想進入更深的空間,只好在走馬觀花之間留下一點感慨:“叛逆的愛情,要轟轟烈烈,也要清清楚楚,倘若不能愛,便送我到北冥之鄉。”

  電光石火中來到近代,一個冷傲的女子在講亂世的愛情:“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於時間的無垠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好趕上,那也沒有別的話說,只輕輕的問一句:哦,你也在這裡嗎?”張愛鈴在一篇叫做《愛》散文里敘述了一個簡單但是很讓人感動的故事,一個村莊裡,漂亮的女孩子斜倚在桃樹上,一個少年經過,兩個人目光中流淌着宛轉的情意。但是兩個人只是默默對視了一會,什麼話都沒有說就匆匆散開。以後那個女孩子經過了很多滄桑,回想起來往事,這是她唯一的愛情。讀完文章之後讓人渾身浸滿涼意——這是亂世的愛情,又何嘗不是現代的愛情的壓縮。張常常認為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爬滿了跳瘙,所以行文中有不盈一握的蒼涼。張愛玲在後來的談話錄中說出了自己對愛的看法:“我想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而是歲月,日久天長就成了生命的一部分。”這句話被很多人奉為經典。它傳達出一種淡然的帶着哀傷的永久。我以為張是在說一種意想中的愛情,所謂日久天長成為生命的一部分的乃是刻骨銘心的記憶。

  走遍東方,在愛情的花園裡找不到完美的玫瑰花,轉而向西,西方世界裡也許有更美的奇觀。踏進古代的希臘,柏拉圖夫子般的講述聖潔的愛情——男女在雲端交流,滿足於對神的仰望。此後的世界多了一種愛情的模式,即“柏拉圖式的愛情”。其實柏拉圖愛情的背後隱藏着對女性的不尊重,希臘雖然是開明的時代,但是男女之間的地位依然有巨大的差別,同時原罪的思想如陰雲一樣瀰漫不散,夏娃是人類遭到上帝遺棄的罪魁禍首,因此同女性的身體上的接觸有一種對神性的褻瀆。我們知道,其實柏拉圖是為了靠近上帝。

  前行到歐洲的中世紀,進入了騎士時代,這個時代的典雅愛情讓後人悵望千秋。所謂的典雅愛情是騎士和貴婦人的戀愛。這種愛情,沒有情慾燃燒的火焰,沒有刻骨銘心的掛念,沒有浪漫溫馨的情節,只有無條件的效忠,只有義務和責任,只有光榮和夢想。這是一種不平等的愛情,雖然女人有着絕對的控制權,依然跌進柏拉圖愛情的模式;勇敢的騎士扮演了痴情而可憐的角色,幼年被灌輸的理念讓他們成年之後,宿命般的對一個女人死心塌地,如同磐石一樣堅定,為了榮耀和地位,開始了一生的掙扎。中世紀就這樣用荒唐的典雅愛情詮釋了了一個迷離的時代。

  慢走幾步便靠近了莎士比亞,這位天才用人文主義的眼光重新審視了愛情。如夢的輕煙是愛的淡淡思緒:“我的愛如同海洋,我給你越多,我自己就越富有,因為兩者都是無窮無盡的。”這是講愛的豐富的滋養:“我的愛加強了,雖然看起來更弱;我的愛一樣熱,雖然看起來稍冷。誰把他心中的崇拜到處傳播,就等於把他的愛情看作商品。”這是說愛情應該含蓄蘊藉。“以處女終老是違反自然界的法律的。”莎士比亞借小丑之口說出愛情的不可避免,嘲弄了柏拉圖式的愛情。作為人文主義思潮的代表,莎士比亞高揚人性的旗幟反對神性,使得講述的愛情故事充滿了人間的溫暖。

  再往前是一個喧囂的時代,機器的轟鳴聲刺激着鼓膜。可以看見上流社會的人們帶着面具參加高雅的舞會,虛偽的微笑掩飾冷酷的內心。假如你對這個時代失望,那是因為你沒有來到呼嘯山莊,這裡愛情淒異而美麗。痛苦地承受,絕望地出走,艱難地掙扎,殘忍地復仇,男主人公希刺克厲夫似乎是個醜惡的魔鬼,當我們看到他在月夜流淚的眼睛,在荒野的風中孤獨的徘徊,也許會明白真正的愛情。真正的愛情,不是倫理的善而是情感的真,讓道德家去嘆息吧,很多為了愛情瘋狂的人毀滅了自己美好的一生。

  走完西方,我們更多看到的是抗掙而不是屈服,是犧牲而不是隱忍,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勇氣,而不是為了禮而放棄愛的怯懦。且罷,愛情的輕舟承載不住太多的感慨,讓我們繼續旅行,拜訪東瀛。

  爛漫的櫻花,雅致的和服,恬淡的清酒,幽玄的禪,這些讓日本成為一個美麗而神秘的國度,川端康成的《雪國》就在這裡誕生了。故事的開頭邊展示了一種蒼茫和冷,“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其實這個讓人傷感的故事情節微不足道,值得細細品嘗的哀婉的美感。一種人生在沉淪中的升華,銀河下墜的景象在我的腦海中一直不能忘記。

  我更樂意和另外一個人物交談,他在酒吧的角落裡,娓娓的陳述自己對愛的想法:“我們只不過是封閉在裡邊的哪裡都去不了的金屬塊罷了,偶然在天空相遇,也可能碰撞出些許火花,但永遠抵達不了對方的深處,於是匆匆散開,各自描繪自己的軌跡,終有一天化為灰燼。”用流星來比喻愛情,村上春樹並非第一人,但是似乎無人可以說得如此悲愴而絕望。相遇但是無法相愛,相愛而不能靠近對方的內心深處,一場煙花沒有來得及表演就匆匆謝幕,這是現代的愛情。有人說現代的愛情失去了永恆的根基,也許是因為我們對紅塵世界有死心塌地的依戀,欲望太多而最終扼殺了愛情,太多的執着造成無可執着,最後不得不放手,在歲月的淹留中扮演着匆匆的過客。

  旅行走到了盡頭,沒有看見維納斯的微笑,卻得出讓人沮喪的結論,只剩下無奈的心情。若換一種長遠的眼光,以一種達觀的心情來看,就會明白愛神的玩笑。我們能夠感受到愛,雖然還不知道如何可以愛的更好,但是我們可以努力學習。白駒過隙的一生,看不了多少次花開花落,也是無所謂的事情,只求放開,只求平靜的沉醉在每一次觀花的喜悅里,即使到了秋日,花兒隨西風凋零,也無須悲嘆愛情的短暫易逝,而應該看到愛情在整個人類歷史中的永恆,要對愛情有這樣的信念:“愛,它高於上帝,是人類進步的不竭力量。人們世代交替,每個人都免不了成為一缽黃土,但是愛情卻是維繫着人類命運的紐帶。”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