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ZT:李銀河:我的事業和我的愛情
送交者: feizhou 2002年08月20日17:07:17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文/王 瑛
李銀河,1952年生,北京人,社會學家。1969年下放內蒙,1974年進入大學讀歷史。1988年在美國匹茲堡大學獲得社會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教授。曾出版《中國人的性愛與婚姻》、《生育與中國村落文化》、《中國婚姻家庭及其變遷》、《性社會學》、《現代社會學入門》、《現代社會研究方法》、《女性權力的崛起》等著作。去年年初她又推出了《中國女性的感情與性》、《虐戀亞文化》、《同性戀亞文化》三部著作,被譽為中國第一部性社會學系列著作,引起媒體高度評價。她所做的中國男性同性戀研究填補了我國社科界在這一領域的空白。而李銀河的名字,之所以超越學術圈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還在於她的另一重要身份:她是深受讀者熱愛的已故作家、學者王小波的愛妻。從某種意義上講,王小波這位“文壇外高手”之誕生,還緣於李銀河的“慧眼識珠”。

先前沒有見過李銀河,只在王小波的《浪漫騎士》中見過她和王小波的合影。那時的她,還是一個羞澀的女孩。
眼前的李銀河憔悴無比,過去的容貌都隨過去的人兒去了,留下的智慧融進了她現在的著作。有明顯的眼袋,一頭短到耳朵以上的純屬為了省事的頭髮,赤腳穿一雙幾乎不分性別的平底涼鞋,看不出是喝了多年洋墨水的學者,倒更像是可以隨時拎了竹籃到小菜場的家庭婦女。而這時的她,正在寫作《中國問題叢書》之一的《性的問題》。
她身後掛着那張用得極廣泛的“騎士”照片。李銀河說,這是小波在莎士比亞故居前的留影,是我給拍的。這張拍得最棒了,小波也喜歡,我把他拍得最漂亮。鏡框裡的王小波歪着頭眯着眼,一臉的似是而非,絕對的大智若愚。
還是先聽聽你的經歷吧。
我的經歷和大家差不多,下鄉,出國。我是1969年到內蒙古的,1974年進了大學,成了工農兵學員。後來說工農兵大學的學歷可疑,1982——1988年就到美國拿了個博士打了翻身仗。
學的是社會學?
不,大學學的是歷史。社會學1953年我國就取消了,1979年才恢復。
你是轉行了。
是的,歷史是過去的事,社會學是現在的事。我還是喜歡研究現在的事,歷史的事我不太喜歡。
怎麼又關注起女性問題還有性學?
這些都是社會學的問題呀。在美國做論文時,我就做了一篇《中國當代城市的婚姻家庭》。回國後就繼續這方面的研究,如婚外戀、婚前性行為、獨身、不育等,同性戀是其中的一個題目。這是我和小波一塊做的。因為獲得的資料很寶貴,就做大了,其它的都成文章,這個題目就做成了一本書。這就是1991年出的《他們的世界》,15萬字,主要說的是男同性戀。書出版後,我們又收到了許多讀者的來信,很多同性戀者主動向我們提供資料,國外又出現一些研究同性戀的新理論,我就把它擴充到了30萬字,這就是你現在看到的這本《同性戀亞文化》。
你寫的《中國女性的感情與性》、《同性戀亞文化》、《虐戀亞文化》這三本書受到了很大的關注,媒體評價很高,稱之為中國第一部性社會學系列專著。
中國是個談性色變的國家,這方面的東西過去也有但是零星的。我這裡都是以實證研究為基礎,涉及的都是一些鮮為人知的事實。虐戀現象我國也有但還不明顯,這本書我主要是介紹國外的一些情況。
通過前後近十年的調查研究,你覺得中西方性文化的主要差異在哪?
三本書觀點不多、理論不多,主要是實證調查,然後選用這一領域的出類拔萃之士做公眾發言。當然也有我的一些思考。我認為東西方性文化最大的差異在四個方面:有對錯的界定和無對錯的界定。如西方人覺得異性戀是正確的,陰道交是正確的;反之,同性戀是錯的,口交是錯的。而中國人關注的卻是崇高與低下的問題,如節慾、中庸、慎獨。其次是有無焦慮感的差異。西方人崇尚宗教,要求向神懺悔一切與性有關的錯誤思想和行為,因此性讓他們感到焦慮,中國人沒有太多這樣的壓力。再次是否有激烈的反抗。因為過於的焦慮,我們採取的極端形式就是反抗,這也是人的共性。越禁忌的東西越想去說去做去表現去研究。中國文學、藝術、影視表現性主題相對就少。還有就是有無權利感的差異。西方的性科學鋪天蓋地,女人因為達不到快感去找大夫。中國的性還囿於私人的臥室,面對同樣的問題女人泰然處之。總之,性在中國的處境就像個棄嬰,在那裡自生自滅。
我的感覺恰恰是中國人過於計較這些是是非非,而西方人卻把性放在純自然狀態。
不對。在西方有過對同性戀判死刑的歷史。在中國這方面還是寬容的。禁慾、清教主要是“文革”那十年來的影響。中國古代不是這樣的。
為什麼西方的同性戀比中國的比例還大,而且這些人都非常活躍。
有人做過調查,東西方、貧困地區和富足地區同性戀的比例是差不多的,10%左右。他們更活躍是因為他們面臨的壓迫更大,更大的壓迫就有更激烈的反抗。我最近從舊金山回來,那裡有一條街是同性戀最集中的地方,每年都有人遊行呼籲他們的人權和合法地位。在中國,同性之間手牽手在街上走很正常。在西方兩個男人手牽手絕對被認為同性戀。 這也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他們的規範是很嚴格的。
最近一段時期你在進行哪方面的研究?
我最近正在做兩本書,一本是《性的問題》,這本書主要是對現在的有關性的法律和規範進行理論上的分析,其中也有一些對中西方性文化、性理論的探討。第二本是正在翻譯的一本論文集,這本論文集收的是西方最熱門的“酷兒理論”的論文。這是西方社會學界的一個重要理論流派,屬於後現代思潮,是一種比較激進的性政治理論,主張性的自由、解放和權力。
目前國內進行性社會學方面研究的學者有多少?這一領域的研究程度如何?
據我所知,這一領域的研究者非常少。主要原因是中國的學術界還沒有對這一領域給予足夠的重視,很多人認為無足輕重,認為這是細枝末節的問題,甚至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問題。例如在評定職稱的時候,輕視這方面的研究成果,這就使很多學者望而卻步。各種原因導致國內的性學研究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證上都非常匱乏,著述也很少。我在美國加州大學圖書館查閱這方面的資料,可以找到好幾排書架的著述,而在國內則寥寥無幾。可以說我國的性研究處在“初級階段”。
你通過一系列調查研究得出了什麼結論性的東西?
首先中國的性文化與西方的性文化有極大的差異,這種差異從表面上看就十分明顯。在西方人人都在談論性,性科學鋪天蓋地,而中國還有點兒“談性色變”;在西方同性戀經歷了從被視為刑事犯罪到“走出壁櫥”的解放運動;在中國,同性戀從未被定為非法但卻默默忍受着“正常人”的歧視和嘲笑。在西方,性為政治學、社會學、歷史學、哲學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在中國它卻仍然處在陰暗的角落裡,不能登大雅之堂。概括地說,在西方圍繞性展開的是正確與錯誤、正常與反常、善行與罪惡的鬥爭;在中國,與性有關的卻是重大與渺小、崇高與羞恥、上流與下流的問題。在西方,性處於壓制與反抗、正常與病態、罪與非罪的對抗之中;在中國,性被忽視,被認為是不重要的和下流的。所以,早有學者認為中國是恥感社會,西方是罪感社會。
另外,我在最近的研究中發現,中國歷史上對性的態度還是比較寬鬆的,對性的價值也有正面的認識。比如認為陰陽和諧是天經地義的事,又比如認為性有延年益壽的價值。而在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中,性被認為是罪惡的,人在上帝面前的性行為是極端可惡的,所以會產生更加強烈的反抗。
前一陣子,社會上開始討論有關“性騷擾”的問題,要將之列入法律條文,對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有關性騷擾的立法,本來是西方女權主義者為爭取婦女權利進行鬥爭的結果。中國主要是由於世界婦女大會以後,中國人和一些西方女權主義者接觸較多,對他們的觀點有了了解,這個問題才開始提出來。但中國的情況與西方社會有所不同,我認為照搬國外的立法似乎不太合適。首先要把性騷擾的定義搞清楚。在西方,性騷擾是指處於上級和下級的相對支配關係中,如老師和學生、雇主和雇員,上級利用下級在身份上的低微和心理上的不想失去賺錢的機會來進行性侵犯的一種行為。而中國現在把一些其他現象也解釋為性騷擾,比如公共汽車上男性對女性的“手腳不老實”,其實這不屬於性騷擾的範疇。另外從現在看來,西方主張對性騷擾進行立法的女權主義者,也對立法後的情況有新的想法。實踐證明,效果並不甚佳。所以我主張應該慎重,可以在局部範圍進行規定,比如在學校里,或者在外資企業里。我同意福柯的觀點:性在任何情況下不應該受到法律的干涉。
想問幾個關於你個人思想情感的問題。你小時候有過什麼夢想嗎?
小時候我寫過一篇作文,文章中說自己最想當一個勘探隊員,到深山大澤、到無人居住的地方去探測、去冒險、去奮鬥。那確實是我小時候的夢想。但這個夢想是我受了當時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產生的。那個時候,社會上有許多英雄人物,他們那種不顧一切的獻身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們這一代人。我們認為只有這樣過一生才是浪漫的,有意義的。當然,後來的情況不可能按個人的意願去實現。我父母都是做文化工作的,那個時代文科不受重視,他們希望我能學理工科。到內蒙古插隊,整整耽誤了5年的學習時光,那5年正是腦子最好的時期。這樣雖然失去了學理工的機會,倒對社會現實有了認識並發生興趣。後來上大學是在歷史系,到現在我也不喜歡歷史,我更願意深入到複雜而絢麗多彩的大千世界中去研究實際問題,研究人本身。“文革”後中國還沒有社會學專業,記得當時美國匹茲堡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到中國開辦第一個社會學講習班,我參加了,從此發現我對社會學竟是這樣的着迷。當時我自己製作了一份調查問卷,內容是考察中國人對傳統文化的看法,其中有對京劇和西方交響樂看法的選擇題。自己到附近的機關單位去進行調查。當時中國人還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在我的選擇題上批註說“這個問題的提法不對”,看去令人莞爾。從此社會學就成了我的研究方向。
能說一下你是怎樣一個人嗎?
我的個性首先是真摯。我從不打官腔,也不願意和打官腔的人打交道。無論生活,還是工作,我希望自然、真摯,這才是人生。另外我比較“享樂主義”,可能聽起來比較刺耳。我覺得我喜歡享受生活,物質上或者精神上的。生活不應該像一些禁欲主義者或保守主義者所認為的是受苦的和贖罪的,應該是人性的東西。人生本是一件樂事,人也只有一次享受人生的機會。福柯說過:應該做人生的藝術家。每個人都應該把自己的人生塑造得儘量的美好。一個人生活得幸福或不幸福,應該由自己負責任。比如在工作上,如果八小時以內可以做自己喜歡和有興趣的事業,將會是幸福的;如果只是為了賺錢口,干的是自己絲毫沒有興趣的事,那將是十分悲哀的。在這方面我是幸福的。最後我還比較“個人主義”,這與利己主義完全不同。我的“個人主義”是指願意和善於主宰自己的人生,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價值,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我。我就是這樣一個人。
你能說說對你影響最大的書和人及事嗎?
給我影響和幫助最大的書是福柯的《性史》。他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思想家,是絕對意義上的知識分子。他思考的是整個人類的發展。有人說,19世紀末參加工人運動的人人手中都拿一本《共產黨宣言》,60年代每人手中拿的是馬爾庫塞的《愛欲與文明》,到了80年代,每人手中拿的是福柯的《性史》。嚴格說馬爾庫塞還不是這個重量級上的。福柯的《性史》給人振聾發聵的效果。給我影響最大的事恐怕就是下鄉,它磨鍊了我的人生意志。沒有那些年吃的苦,怕很難挨過在美國讀書那些年的艱難。給我影響最大的人,是小波。
能夠具體說說小波給你的影響嗎?
我覺得最大的是愛,這是我一生的滿足。
王小波在思想上影響過你嗎?
肯定是有的。但我們是互相影響,有許多問題我們互相討論,他經常給我提意見。但總的來說,我們兩人對對方的思想觀點以及行為方式都比較贊同。
作為一個女性,你對婚姻和愛情的看法是怎樣的?
我認為愛情應該成為婚姻的基礎,但實際情況是,大多數家庭是缺乏愛情的。一輩子能遇到自己深愛而又深愛自己的人是非常幸運的。在這方面,我深感自己的幸運,能擁有一個我深愛而又深愛我的人——王小波。現在我正在整理王小波文集,作為我們愛情的見證和紀念。
很想聽聽你們的愛情故事。
許多年前雲南山寨的夜晚,一個16歲少年借着月光用藍墨水筆在一面鏡子上寫了塗,塗了寫,直到整面鏡子變成藍色。
〔這是戀愛時王小波告訴李銀河的。1997年4月15日,當李銀河女士得知小波去世的噩耗從英國趕回時,在突然失去丈夫的巨大悲痛中,她竟想起了把鏡子塗成藍色的少年王小波。〕
〔這是個生命中經歷了大悲大喜的女人,這是個有過刻骨銘心愛情的女人,這是個擁有過20年浪漫愛情而今獨步於精神雲端的女人。〕
〔“你好哇,李銀河……”王小波每每致信李銀河總是這樣開頭,字裡行間透出類似孩子般的對愛的渴望與無助。他曾對李銀河說:“我不要孤獨,孤獨是丑的,令人作嘔的,灰色的。”在寫給李銀河的信中有這樣幾行“革命性”的詩句:“你是我的戰友/因此我想念你/當我跨過沉淪的一切/向着永恆開戰的時候/你是我的軍旗。”〕
他是一個很會愛的人。
他怎麼會愛?
你看他的信就知道,具體的我也說不上。有時想起他那樣子就特別好笑——很淘氣。小波走後,艾曉明商量和我合出一本書,她寫作品部分,我寫我倆的生活部分。我好像覺得寫不出來。朋友和鄰居都知道我們十分好,從不吵架。我們雖然好,但並沒有什麼故事,因為沒有太多的波折。
你能說說王小波愛你什麼嗎?他生前你是否問過?
一個人怎麼會愛上一頭驢呢?人在愛的時候是不清楚的。上次楊瀾訪問我也問了這個問題,我覺得是很難答的。一個呢,大概是性格他喜歡吧。我這個人挺真的,做不得假。你如果問我一件事,我第一個回答往往是真的,大概他正好喜歡這種性格吧。另外一個是智力上,他認為我還比較聰明,可以作為談話的對手。比如男的扔一個球,有好多女孩就接不住。小波有個朋友,老婆很漂亮也賢惠,但丈夫隱隱覺得有一種缺陷,就是他扔一個球,她總是接不住,這感覺也挺遺憾的哦!我就問小波,那你扔球,我接住了沒有?他說,恐怕還是接住了吧。
你倆有結婚照嗎?他送過你什麼禮物嗎?
我們是1980年元月21日登記結婚的,沒拍什麼結婚照,也沒婚禮,兩家各請了一桌。那時他28歲,正在大學讀二年級,因為學生有規定不准結婚,所以我們是秘密的。我們都不注重形式,他從來沒買過花兒,他是不進商店的人。惟一的一次他給我買過一頂純毛的帽子,是生日禮物。那時是花了5塊錢,大概現在要50塊吧。
我和小波最快樂和享受的,就是散步聊天,一切一切都可說,小波稱之為“作傾心之談”。我們一起寫作、吃飯、睡覺、散步、放風箏,一起去歐美讀書旅遊。我發現很多夫妻溝通很困難,如果不能溝通,那兩人在一起就成為打擾。小波有一肚子有趣的故事,他知道的事很多。他的閱讀速度是常人七倍,給他一本很厚的書他很快就看完了,別人不信,問他一些具體細節,他都說得出來。我是那種工作很勤奮的人,小波是天才。我這樣的書許多人都能寫,小波的東西只有他一個人能幹。
作為夫妻的快樂,恐怕不僅僅在於能夠交談吧?作為研究性的社會學者,你不忌諱談性生活吧?
這也太隱私了吧!我們當然是挺好的。小波這個人並不像他小說里寫的那樣,他生活中其實是比較老實的,我們連婚前性行為都沒有。
他常發火嗎?
小波的性情不像他的外表,他善良、寬容,很會愛人。偶爾也生氣,但不發脾氣,頂多不說話,就坐在那裡呼哧呼哧地進氣長出氣短的。
你和小波都是很有個性的人,如果生活中有了矛盾,你們怎麼調和?比如說都要寫作了,會為電腦發生爭端嗎?
我們有四台電腦,我們一人一台,我們各自的父母家還有一台。我們寫作也不會互相干擾,我是他的第一讀者。我的東西他也看,但沒有我那麼投入,因為我的東西很枯燥,是學術研究,我調查的一些個案對他也有幫助。
你能講一講他愛你的具體故事嗎?
記不清了。記得有一次出去玩,要過一條河,我過不去,他就特別保護性地幫我。至於你說具體的動作、表情,那怎麼能說得出口!我們倆的關係沒有太多波折,所以我也說不上什麼故事。就是愛嘛,一舉一動的細節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吧!
〔關於過河,王小波曾在《黃金時代》裡寫到:女主人公穿了條下口只有尺把寬的筒裙,“我”走過去把她扛起來,徑直走過河才放下來。“我”的肩膀正好和她的腰等寬。之後“我”在她屁股上打了兩下,而她正是在屁股火燒火燎的一瞬間愛上了“我”。問到李銀河小說中女主人公是否有原型,她說都是小波的想象。〕
王小波小說里的女孩都比較可愛也漂亮,可生活中他並沒娶個漂亮女孩,你作為他的妻子看到他筆下的漂亮可愛的女主人公,作何感想?
他說過漂亮的女孩都比較傻。其實我們戀愛時,我覺得他長得不好看,心理有障礙,為這事兒我們倆差點兒不行了。後來他說,那我到動物園爬行館去比一比。他又說,你也不太好看嘛,這樣我們倆就扯平了。
〔李銀河和所有戀愛中的女人一樣,希望情人眼裡出西施。她曾在戀愛中致信王小波:“我希望你愛我的全部肉體,我願意它因為你變得美。”李銀河在王小波之前有過一次初戀,那時她是主動的,而與小波戀愛,則是被動的。愛情往往使不知深淺的女人肆無忌憚,而使明智的女人惴惴不安。她在給王小波的信中問道:“你能永遠滿足我的‘要’嗎……而且我還很愛妒忌,我甚至妒忌你小說里的女主角和那個被迷戀過的小女孩。”〕
你們倆如此相愛為什麼不要個孩子呢?你們選擇終生不育也是脫俗的!
我們很幸運,趕上了新中國第一撥自願選擇不育的。當時我們一幫人說要成立一個斷子絕孫俱樂部,後來都背叛了,大概就剩我們了。結婚前就商量好的。我們不像有些夫妻需要孩子作為紐帶,我們兩人的世界就已經很豐富很有趣了。再說小波也說了,他們家兄弟姐妹中生男生女都有,我們也添不出什麼新品種了。
你認為還是事業最重要?
也不是,不生孩子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怕苦怕累吧。生個孩子就得給他提供一個像樣的生活環境,如果是個女孩不漂亮還要怪你。
為什麼不想如果是個男孩就像你們一樣特別聰明?
如果生反了呢?蕭伯納和美國舞蹈家鄧肯不是有段對話:鄧肯說我們要有一個孩子腦子像你容貌像我,那該多好呀!蕭伯納就說了,如果生個孩子腦子像你,容貌像我那該多糟呀!
如果小波在,倒也沒什麼,人真走了,還是會有一些遺憾。你說呢,畢竟沒有留下他的血脈。人說一個女人愛上了一個男人,最想做的事就是幫他生個孩子。
可是如果他要活回來的話,我們商量的結果肯定還是不要。他的小說就是他的孩子吧。我和小波在一起不是為了某一個目的,而是就喜歡在一起。選擇和自由是我生活的主要原則。
對,你們的書是你們共同的孩子,這話我很贊同,並且從某種意義上說造就這樣的孩子比造就血肉的孩子更有價值。我感覺你是一個很理性的女性?
是這樣的,我對小波說我倆長顛倒了。他特抒情,多愁善感的,搞文學的人嘛。我對我的朋友說,我們是心理醫生,專門撫平人們的心理創傷。
你和小波的愛情生活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薩特和西蒙·波娃,他們並不拘泥於婚姻這個形式,有各自的情人,但他們在學識智慧在精神這一塊是任何人介入不了的。
沒有那麼先鋒吧。我們沒有什麼情人,我們都很忠誠。人家一直沒有結婚,我們還是很世俗的。主要是不想有太多麻煩,畢竟中國不是法國。
你現在再讀他寫給你的那些情書,是怎樣一種感覺?
再讀時,我就覺得更像一件藝術品。他的表達除了對我個人的情感以外,有一種審美意義。
〔王小波曾說,人就像一本書,你要挑一本好看的書來看。李銀河說自己生命中最大的收穫和幸運就是挑了小波這本書來看。雖然以後的篇章再也看不到了,但她會反反覆覆地去看以往的20年。〕
〔時光倒流到1997年。〕
〔李銀河在朋友處看到了一部手寫的小說,抄在一個很大的練習本上。從那幼稚的文筆中,她感覺到一種掩不住的才氣。〕
我是因為看他的小說認識他的。他的那篇《綠毛水怪》跟我很投緣。當時在另一個朋友手中拿到的,看完後,我就覺得早晚一定會跟這個人發生點什麼。我們認識後,他也覺得他看到了妖孽。所以我一直把《綠毛水怪》看作是我們的媒人,我們從此互相認識,彼此擁有。
〔兩人第一次單獨見面,王小波就單刀直入地問:“你有朋友沒有?”“你看我怎麼樣?”李銀河被他的率情率性所震驚。此後,兩人就開始了通信和交往。王小波把情書寫在五線譜上,“做夢也想不到我會把信寫在五線譜上吧。五線譜是偶然來的,你也是偶然來的。不過我給你的信值得寫在五線譜里呢。但願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李銀河又說自己和小波是長反了,他更柔情。然而再理性的女人又如何能抵擋這般詩情和純情呢?一個高度精神化的有學識的女人,很少能被男人讀懂,當然更多時候是男人不耐煩去讀。而王小波則獨具慧眼挑了本人生的“好書”,他稱李銀河是“無價之寶”。〕
你很崇拜他?
當然!我一直很崇拜他,尤其是他的智力。我在表面上總是比他成功。
〔李銀河對王小波的接受是超越了世俗偏見的。1977年李銀河已大學畢業,在《光明日報》社做編輯,而王小波還是個街道工廠的工人,他是1978年才考上大學的。後來,李銀河去美國站住了腳,王小波才去美國。李銀河是博士,而王小波是碩士。在學歷上、收入上,他倆始終是陰盛陽衰。她坦言自己崇拜他,“因為真正的東西我是比不過他的”。在美讀書時,王小波沒有什麼經濟來源,兩人生活全靠李銀河一人的獎學金,而她還不肯讓王小波出去打工。後來李銀河母親問起,李銀河說:“他那麼一個智慧的頭腦,我捨不得他去干粗活”。〕
〔回國後,王小波曾任教於北大和人大。後為專事寫作而辭去了公職,成為國內最早的自由撰稿人。在當時他的小說很難出版,也不可能靠寫點雜文活命。他的家人都比較反對,勸他文學當不了飯吃,小波自己也很猶豫。惟有李銀河認為小波的文字才能非常人所有,他要是放棄就實在太可惜了。就算小波一分錢也不掙,她說,他們也照樣能活下去。認定自己嫁了個天才,李銀河放棄了通常小家碧玉對自身的憐惜,也犧牲了一個學者女性的時間與精力。難怪王小波家人稱李銀河是“慧眼識珠”。〕
我對他的精神鼓勵還是很大的,他的東西寫不出來的時候,我也叫他別放棄。
他學的是理科,寫小說的感覺那麼好。
你看現在寫得好的作家,有幾個是學文科的?作家不是文學教出來的。你要去寫作學文學不是有益是有害,它有太多的條條框框。小波一直覺得評論家跟文學家是天敵。他不看小說、詩歌,也不看電視連續劇,他說怕學壞受到污染。我一看,他就嘲笑我。他喜歡看動畫片,還有杜拉斯等法國新小說派的書。
你覺得他的過人之處是什麼?
我認為小波有兩點是別人追不上的:一是他的思維;二是他的文筆。他的思維特別巧妙,特別給人驚喜。他的文筆也是別人不能模仿的,他的文章不署他的名,別人也能看出。《同性戀亞文化》有小波寫的三節,我的朋友一看就說哪到哪是小波寫的。他有自己的風格。同一件事,他寫得就特別有趣。小波的最大特點就是他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他把習以為常的東西說得非常機智有趣。比如說某大學現代文學所報研究選題,有人報的選題是“中華男子性器考”,領導打叉;然後報“宋代精神文明考”,他想這下領導又要刷了,沒想到居然批下來了。你能體會裡面的幽默嗎?有個朋友說,看小波的小說不能在地鐵里看,否則突然大笑別人會莫名其妙,最好一個人在家看,然後笑得在床上打滾。我覺得是這麼回事。
〔生活中的王小波完全不似他在作品中那麼睿智瀟灑。家務和對外打交道的俗事都由李銀河處理。就連他給別的女性寫信,信皮都是李銀河替他寫的,因為他老是連地址都找不到。如果李銀河不在家,他常常連飯都吃不上。下午兩三點鐘打電話回去,他肯定是還沒吃飯。李銀河母親就說,你以後買個大餅套在他脖子上,要不他就餓死了。說到這事兒,李銀河嘆道,小波自己就像個大孩子,我照顧他都照顧不過來,哪裡能再生孩子。〕
〔而184米身高的黑臉大漢,王小波說在見不到她的日子裡,自己就難過得像旗杆上吊死的貓。他曾說恨不得一天49個小時和她在一起!〕
〔他們選擇了最簡樸的生活,大部分時候都是坐在電腦前。而惟一比常人奢侈的一點就是經常下館子,為的是省略做飯的時間,而在館子等飯的時候照舊可以做“傾心之談”。他們只選擇那種頂多10塊錢一個菜的小飯鋪,要上倆菜一瓶啤酒。王小波雖然外表五大三粗,卻喝不了白酒,一喝就像紅眼狼。但抽煙很兇,一天一盒。李銀河說這些事時,就像王小波還在她身邊一樣。〕
〔王小波送李銀河赴英國,在機場臨別時,他用力摟了一下她的肩膀作為道別。可她萬萬沒想到,這一別竟成永別。當半年後她趕回來與他的遺體告別時,王小波生前跟她說的話一遍遍響起:“我和你好像兩個小孩子,圍着一個神秘的果醬罐,一點一點地嘗它,看看裡面有多少甜。”〕
〔真無法想象一個女人具有怎樣的心智與才力,才能承受住這生前死後的一切。〕
小波走了,你是怎麼走過那些痛苦的日子的?
我們家原來有個親戚38歲就死了,她有一個姑媽83歲還健在。臨死前,她對我媽說,38歲死和83歲死沒有什麼區別。我也覺得人多活幾年少活幾年意義不大,主要是在你活着時的感覺。我從小就不太愛看星星,覺得人太渺小像螞蟻一樣在地球上爬來爬去沒什麼意義,最後什麼也留不下。多少年後地球滅了,誰還知道馬克思是誰?這麼一想我就拔出來了。
小波走後你覺得自己很孤獨嗎?
當然,特別是精神上很孤獨。現在我回來跟我母親住一塊。這一年來除了寫我自己的書,就是整理小波的文稿。除了和艾曉明合編的那本《浪漫騎士》,最後我又編輯出版了小波的另外三本書《沉默的大多數》、《天長地久》、《黑鐵時代》。
〔她拿出了一個大信套,那裡都是她和小波還有小波小時候的照片。她一張張告訴我那是哪兒拍的。有一張是王小波的墓碑照片。她說這墓和別的墓不一樣,她選擇山上一壁5米寬大的花崗岩石,在那鑿出了一方天地。依山石而臥,讓小波回歸大自然。〕
〔李銀河深知王小波生前的性格,做了最符合他的選擇。而他生前的著述無一遺漏地由其愛妻整理出版。她又選了有關王小波的100幅照片,準備《王小波畫集》的出版。由於李銀河的努力執著,“騎士”仿佛一如既往。〕
〔北京郊外的大道上,走過來一個虎頭虎腦的孩子;後來又走過來一個又黑又瘦的少年;後來又走過來又高又瘦又丑的傢伙,渙散的要命,出奇的幻想。後來,再過幾十年,他就永遠不會走上這條路了。你喜歡他的故事嗎?戀愛中的王小波問李銀河。〕
你認為此生還會碰到像小波一樣出色的男人嗎?
不可能了,完全不可能了!我不會再結婚了,這是肯定的。
〔我不知怎麼就想起《泰坦尼克號》中傑克鼓勵露絲一定要好好活下去的話。我想,李銀河這個有過刻骨愛情的女人,王小波這本20年的好書令她在反反覆覆的閱讀中,足可以活過100多歲。〕
曾經滄海難為水。
是這樣的。像小波這樣的好男人不會再有了,儘管我收到不少男人的信。這幾年我搞婚姻調查我知道,裡面一塌糊塗。再說單身也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國外選擇單身的有20%。
接下來你準備再幹什麼?
寫《中國的性》。選題報了,今日中國出版社催得很緊。
今後是否就走研究這條路?
對,我還要在這些方面繼續做一些工作。M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