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所以只有時間粗略點出近日茶館五味上流行的幾種似是而非的說法。
金融媒介不是market maker,而是liquidity transformer, 也就是說把資產在長線與短線、高風險與低風險之間轉換。從market maker的角度來說對牆街的財政營救是說不通的。只有從liquidity transformation的角度、加上對策論、才能理解財政營救的功能,但同時就能洞悉財政營救所造成的‘道德危機’弊端。應不應該財政營救和具體怎樣財政營救,不是抽象喊幾句口號就行的,要看具體的數據和機制。
另外,杜鵑的‘邊際效用遞減律’並不是個根本性的定律,只不過是個可有可無、有時能簡化一下分析的假設,而且連‘效用’這個提法都經常沒有必要用。‘邊際效用遞減律’與資本的價值沒有深的聯繫。
潤濤閻把牆街倒塌歸因於美國政府的提前消費政策,有意思,但還不算他想要說的‘深刻原因’。美國政府的提前消費政策,是早就眾所周知,為何牆街能繁榮至近日才忽然倒塌?
西岸老兄跟着馬克思,錯把資本視為與別的生產要素有根本區別的東西。在這方面杜鵑說得不錯。
馬克思的第一大錯是他囿於所秉承的列卡斗的勞動價值論,以為商品的價值是勞動決定的(所以他由此推出‘勞動人民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這一謬論),而不懂商品的價值是是完完全全由市場的需求決定的。所以他對市場經濟根本就看錯了。第二大錯在不懂人的行為是由利益推動這一原理,居然空想出‘各盡所能按需分配’這樣的體制,如果是按需分配的話,誰還願盡其所能?le Capital只是初級的數學推理+原始的經濟洞察力+德國人寫文時的羅嗦長氣。
據我的觀察,在茶館五味上泡的人中,就原來的‘職業’還是讀得懂econ 101的,但現在那位難說是真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