啖荔枝(童年記趣之4) |
送交者: 洗了睡 2002年10月05日00:06:30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
人生幾多變故,事過境遷,很多東西都改變了.但是,對荔枝的感情,我始終堅貞不渝. 小時候, 總盼望着夏季的來臨.因為久別的爸爸總會帶回滿滿一籮筐的荔枝. 在那個年代, 荔枝很是珍貴, 所以爸媽都忙着分頭送禮.要想看病不排隊的話,李醫生是一定要送的; 國營市場的張嫂也是要送的, 如果想繼續享受一斤肉票買兩斤豬肉的待遇.剩下的一小籮筐, 就是我們兄弟姐妹的啦! 大家搬張小凳子, 圍着籮筐, 團團坐,吃果果.只見那動作: 輕靈飄逸,行雲流水間一氣呵成,如久經吃場的老將. 吃得痛快淋漓, 早將媽媽的”一顆荔枝三把火”的諄諄教誨忘到爪哇國去了.對媽媽關於吃後要喝鹽水的吩咐,也是陽奉陰違.你想,喝了鹽水,這荔枝可叫人怎麼回味啊?最近看到新聞,今年荔枝大豐收,便宜得很,小孩大吃特吃, 弄出個”荔枝病”來.哎,現在的小孩,就是嬌氣. 荔枝,果中之王,古名離支,荔支.白居易在<荔支圖序>中寫道:”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瓢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唐代明相張九齡更斷言:”味特甘滋,百果之中,無一可比.” 有人總結出吃出荔枝三段味的雅法:"頂段色白其味酸,咬出吐之;中段色如玉,味香甜爽滑,環食其肉;近核蒂處其味澀,最好不食,免影響口感。"當然有點吹毛求疵了,不過食荔枝確實要細嚼慢吞,不能象劉姥姥一樣. 荔枝是一種對氣候條件和土壤要求十分苛刻的植物,所以分布範圍有限.漢武帝嘗了南越的荔枝之後,龍顏大悅,下令移植陝西,專辟”扶荔宮”,結果還是種不成.”人定勝天”,千古笑柄而已.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楊貴妃這愛好是馬屁精高力士教壞的.高力士來自廣東,對荔枝自是念念不忘.廣東太遠了,四川的將就一下吧.晝夜兼程,象接力賽一樣.誰個知,路有多少累死骨!不過,我覺得杜牧的這首<過華清宮>境界不高,褒妃千金一笑傾周,還是停留在”紅顏禍水”的層次. 白居易曾在<嘆魯二首>中慨嘆:”荔枝非名花,牡丹無甘實.”官場黑暗,懷才不遇. 牡丹華而不實,荔枝實而不華,兩者都達到了至高境界. 最著名的吟詠荔枝的詩詞,還要算老蘇的<惠州一絕>:“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出名的原因是廣東人喜歡拿最後兩句推銷自己.但他們又那裡體會得到坡翁辛酸呢?你不強顏歡笑,就會有饞臣打你的小報告.結果, 老蘇還是被一貶再貶,到海南島餵蚊子去了. 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作家楊朔寫過一篇小學生範文<荔枝蜜>,將社會主義優越性大大發揮一番.這老兄,”來得不是時候”,已經浮想聯翩, 如果萬一吃上了荔枝,恐怕夢中變成的不再是小蜜蜂,而是一隻大大的荔枝,獻給偉大領袖了. 最後,抄錄一首宋代大情聖,大眾的夢中情人柳永的一首<荔枝香>獻給大家: 甚處尋芳賞翠,歸去晚。緩步羅襪生塵,來繞瓊筵看。金縷霞衣輕褪,似覺春遊倦 擬回首,又佇立、簾幃畔。素臉紅眉,時揭蓋頭微見。笑整金翹,一點芳心在嬌眼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