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民族英雄(2) |
送交者: 趙無眠 2002年12月10日20:01:10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
不同陣營的民族英雄 凡是為本民族作出過貢獻與犧牲的人,都可以稱之為民族英雄。貢獻突出、犧牲壯烈者,為世人所景仰、紀念,則揚名於世,垂名於史。如果以直接對歷史的影響而論,按照我們一般所說的民族英雄的定義,大體上分為這樣幾類: 一,統一諸部或諸國,建立強大的王朝 如秦始皇、松贊干布(吐蕃)、耶律阿保機(契丹)、完顏阿骨打(女真)、成吉思汗(蒙古)、努爾哈赤(滿洲)、默罕穆德(阿拉伯)。 二,大肆擴張,征服其他弱小民族、國家 如成吉思汗、多爾袞、康熙、彼得大帝、拿破崙。 三,奮力抵抗外敵,收復失地,為國捐軀,節操氣壯山河 如岳飛、文天祥、陸秀夫、袁崇煥、史可法、鄭成功。 四,擺脫異族統治,爭取民族獨立 如華盛頓、玻利瓦爾、孫中山、潘佩珠、胡志明、蘇加諾、甘地、尼赫魯。 五,改革創新,勵精圖治以振興民族,大輻提升本國的國際地位 如伊藤博文、彼得大帝、維多利亞女王。 世界現存約一千多個民族,歷史上出現過的民族更不計其數,土地資源卻十分有限。為了爭取儘可能大的生存空間,相互間免不了摩擦、競爭、衝突乃至戰爭。這麼多民族,往往還雜居於一國,或分居於多國,矛盾則更加難免。爭取本民族的最大利益這沒錯,但如果要別的民族付出代價,道理就有些含混了。中國人往往說” 各為其主” ,亦即各自站在各自的立場上說話、行事,如此一說下去,世界便不可能有什麼公理道義,於是強權即公理。所以我主張,討論歷史問題,不妨有時站在另一個角度去觀察、思考,以避免偏狹的結論。我們看到,所謂民族英雄,往往成雙成對(對應而非對等)地出現。有統一諸部的英雄,就有謀求獨立的英雄;有擴張領土的英雄,就有抵抗侵略的英雄。有秦始皇,就有荊軻;有金兀朮,就有岳飛;有忽必烈、伯顏,就有文天祥、陸秀夫;有努爾哈赤、多爾袞,就有袁崇煥、史可法;有伊藤博文,就有鄧世昌、安重根;有拿破崙,就有蘇沃諾夫、威靈頓;有麥哲倫,就有拉布拉布;有達揚,就有阿拉法特。 秦始皇橫掃六合,滅周及六國,建立統一的中國王朝,融華夏諸族於一爐,形成最初的漢民族。他當然是民族英雄,還是大英雄。沒有秦始皇,也就沒有今天意義上的中國,沒有中國的主體民族漢族。所謂” 融華夏諸族於一爐” ,聽起來不錯,頗具” 進步的歷史意義” ,實施起來卻並不那麼美妙,必然弄到焚書坑儒的地步才成。什麼叫” 統一” ?就是夷滅民族文化差異,度量、車軌、禮法、風俗崇尚、政治制度,……都要以秦國為標準。比方統一文字,就是不許再使用楚國字、韓國字、燕國字、齊國字、越國字,只准通用秦國字:篆書。漢民族的形成固然是件了不起的大事,楚族、越族、齊族、晉族的消亡,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除了” 千百萬人頭落地” ,還包括文化的代價。我就認為,楚文化與齊魯文化都遠遠優於秦文化。 面臨秦國的縱橫中原、大舉入侵,各國也不乏奮起反抗、救國救亡的民族英雄。屈原力圖挽救楚國,壯志未酬,投江而死。荊軻受燕太子丹重託,隻身入秦,謀刺秦王於大殿之上,雖不得逞,其壯烈不下於安重根、汪精衛。張良為復國以石狙擊秦王不中,投身反秦大軍,成為漢朝開國名相。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率楚軍擊潰秦軍主力,實現了” 亡秦必楚” 的民族夢想。這些英雄人物,在史家司馬遷的筆下,都得到生動的再現。 秦始皇與屈原、荊軻、張良、項羽,誰是” 我們的” 民族英雄,誰是” 他們的” 民族英雄?這就有點說不清楚了。說不清楚的原因,在於秦始皇的” 文化統一” 做得如此徹底,乃至於秦王朝崩潰後,恢復原主要國家及其文化傳承已無可能。各國舊貴族們只能報仇,不能復國,就連重新分封也不能持久,只能走一個中國的道路。這樣一個無可更改的結局,使得英雄們都沒法定位,就算是沒有對錯正邪之分,所謂” 春秋無義戰” ,連他們各自原本十分強烈的民族性都被漸漸淡化、抹殺,最終都只說是英雄,而不再說是民族英雄了。 將相失和的悲劇 說起” 我們的” 民族英雄,首先就得提到宋代著名的抗金將領岳飛。如果要評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岳飛大概會以第一高票當選。他幾乎成了” 民族英雄” 的代名詞,就像他的政治對手秦檜幾乎是” 漢奸” 的代名詞一樣。岳飛享有如此高的地位,除了他的英雄業績,主要還是因為秦檜。秦檜為人所唾罵千年,主要也因為岳飛。岳飛秦檜,忠奸分明,大忠巨奸,經過民間文學作品的不斷提煉、塑造,完全合乎中國傳統的道德尺度及民眾心目中的歷史觀,而形成今日之難以改變的形象。不過,我們平常所說的岳飛、秦檜,畢竟與真正的歷史人物不是一回事。正如《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曹操,並不等同於《三國志》中的諸葛亮、曹操,更不是真正的諸葛亮、曹操。 照道理,民族英雄的主要敵人,應該是敵對民族及其代表人物,而非本民族的內奸。秦檜是否內奸——漢奸,還可以討論。他殺害岳飛,並首創” 莫須有”罪名,是非常惡劣卑鄙的政治謀殺。但他與岳飛的分歧,即與金國的和戰之議,仍屬政治方策之爭。如果說一個人當了民族英雄,為民族立過大功,他的政治理念就一定正確,誰反對誰就是漢奸、惡魔,罪該萬死,那麼這邏輯與秦檜殺岳飛又有什麼兩樣呢?秦檜能當上南宋權相,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他也是一位民族英雄。他本為北宋王朝的著名主戰派,反對和議,官至御史中丞。靖康之恥時,金兵立張邦昌為偽帝,滿朝文武噤若寒蟬,只有秦檜挺身而出,領頭堅決反對,終於為金放所忌恨,執之隨徽欽二帝北上。其身處險境表現出的大義凜然、民族氣節,較之以大臣身份使秦而完璧歸趙的藺相如如何?本來大敵當前將相失和,如果也能像藺相如與廉頗那樣處理得當,不至於鬧出這樣的悲劇。秦檜既殺岳飛,他頭上民族英雄的桂冠即被換成漢奸帽子,一跪千年。秦檜之罪,罪在冤殺岳飛以阻主戰之議,而非與金和議的政治主張。和議本身不能成為漢奸的罪名。 作為民族英雄代表的岳飛,其主要英雄業績,應是對金抗戰,絕非被” 漢奸” 冤殺。正如率領八百勇士堅守四行倉庫的謝晉元團附,其主要英雄業績是孤軍抗日,而非被三個手下敗類謀殺。順便說一句,這三個敗類也都是八百勇士之一。究到底,秦檜是對金戰略的主要策劃者和制訂者,是岳飛的同僚、上級,是同一陣營里的政治對手而非敵對陣營的敵人。岳飛的主要敵人應該是,——讀過小說《說岳全傳》或聽過這一段評書的中國人都耳熟能詳,——是金兀朮。 對於中國——時稱大宋帝國——而言,這金兀朮乃是侵華元兇,相當於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應當說有過之而無不及,岡村做總司令不足一年)。事實上,八百年後的抗日戰爭,岳飛抗金的故事仍然被當作激勵民族精神、反抗外敵入侵的範本。抗金與抗日,本質上並無區別。今日中國的領土已經收攬了女真人原住地的大部,中華民族也幾乎囊括了女真人的後裔,例如完顏氏都漢化成了姓王的,仍然沒有幾個中國人會對金兀朮有什麼好印象。大概總與凶神惡煞的魔鬼差不多吧: ” 臉如火炭,發似烏雲。虬眉長髯,闊口圓睛。身長一丈,膀闊三停。分明是狠金剛下降,卻錯認開路神猙獰。””好像開山力士,渾如混世魔王。” 比較一下岳飛的形象: ” 頭戴着爛銀盔,身披着鎖子甲。銀鬃馬,正擬白龍戲水;瀝泉槍,猶如鳳舞梨花。渾身雪白,遍體銀裝。馬似掀天獅子,人如立地金剛。” (清。錢彩《說岳全傳》,上同) 在各種各樣的文章、書籍、作品中,我們已經習慣由渾身雪白、遍體銀裝的立地金剛當主角,卻很少從那些臉如火炭、發似烏雲的混世魔王角度進行觀察和思考。這回咱們討論的民族英雄是” 他們的” ,所以筆墨要多落在混世魔王而不是立地金剛身上。咱們重點談” 他大金” 而非我大宋,重點談金兀朮而非岳飛。 兼秦檜與岳飛於一身的金兀朮 金兀朮是民間習稱,意指” 金國的兀朮” ,或” 金人兀朮” ,並不姓金。金人叫岳飛,是否也叫他宋岳飛,或乾脆叫” 宋飛” ,因後世沒有《說兀全傳》不得而知。金兀朮是金朝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的第四子,又叫四太子,正式姓名為完顏宗弼,——史籍中他以此名傳世。金朝立國,幹了兩件大事,一是滅契丹,一是滅北宋。女真族曾先後臣服於高麗、渤海、契丹,終於公元十二世紀初葉建立了自己的強大王朝,先後戰勝遼、宋兩個大國,入主中原一百餘年。滅掉別的國家,擴張自己的版圖,建立疆域遼闊的王朝,為本民族開拓儘可能大的生存空間,這就是一般所說的民族英雄之所為。漢擊匈奴,唐征突厥,都是如此。從女真人的立場看,完顏氏父子是他們的民族英雄。沒有完顏阿骨打,女真人不可能擺脫異族附庸的地位,取代遼朝成為北方強國。沒有完顏兀朮,金朝不可能以壓倒優勢橫掃宋軍,將漢人政權逐出中原。 《金史》中的完顏宗弼,未經民間的妖魔化加工,是一位功勳卓著的宗王,也是一位極為難得的軍事統帥與重要宰執。戰場上,他身先士卒,用兵神速,膽略過人,連連大破宋朝名將宗澤、韓世忠,平定中原,追擊宋朝皇帝趙構,迫使宋朝上表稱臣,確立金朝不可撼動的超級政治大國地位。在朝中開國元老或死或叛、政局不穩之時,他獨撐危局,使王朝順利度過難關。金朝的第五位君王、以” 小堯舜” 美名著稱於史的金世宗對他讚譽有加。《金史。宗弼傳》贊曰:” 宗弼蹙宋主於海島,卒定畫淮之約。熙宗舉河南、陝西以與宋人,矯而正之者,宗弼也。宗翰死,宗磐、宗雋、撻懶湛溺富貴,人人有自為之心,宗干獨立,不能如之何,時無宗弼,金之國勢亦曰殆哉。世宗嘗有言曰:“宗翰之後,惟宗弼一人。‘非虛言也。” 相對於同時代的南宋王朝,金兀朮出而帥入為相,集秦檜與岳飛於一身。設若我們從金朝而非南宋的角度,檢討他施政方略上的主要失誤,居然就是允許南宋議和,沒有打過長江去,” 將革命進行到底” ,征服全中國。以區區一紙甘願俯首稱臣的不平等條約,歲貢銀、絹二十五萬兩、匹,便放過這個既已結下深仇大恨的死敵,使之守住江南的半壁江山,埋下百年之後腹背受敵而終至亡國的禍根。事實是,戰略上金兀朮贏了曾大破其拐子馬戰術、千古流芳的民族英雄岳飛;政治上卻輸給了做過其俘虜、遺臭萬年的古代首席漢奸秦檜。 如果說一般中國人心目中,始終把只滅掉一半中國的金兀朮認準為侵略者,那麼後來將整個中國都滅掉的忽必烈卻被大多數中國人當成了” 咱們的” 民族英雄,甚至包括他爺爺成吉思汗,——”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看來干一件事,不管是好是壞,是正義是邪惡,都得干徹底,干不徹底不如不干。征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就必須徹底征服,或趕盡殺絕,或人分四等地進行統治和奴役,這樣人家才真心服你,千秋萬代地歌頌你的雄才大略。你要是還留一半給人家,或竟扶植一個什麼偽政權之類,嘿嘿,你等着人家的子子孫孫劈棺鞭屍吧。這就是所謂”成則英雄敗則寇” 的著名的歷史學原理。 清乾隆皇帝征準噶爾汗國,用的就是趕盡殺絕這一招,結果大獲成功,使中國——時稱大清帝國——的版圖達到空前絕後的遼闊。準噶爾部在反抗征服的過程中,那些浴血奮戰、不屈不撓的民族英雄,沒有人還記得他們。都死了,只剩下一個地理名詞。柏楊在《中國人史綱》中認為:” 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應有智慧和勇氣接受屈辱,瓦全還有復興之日,玉碎便永無希望了。準噶爾人的遭遇,使我們驚悸。” 誰是” 我們” 和我們的對手 準噶爾部被” 咱們中國” 徹底消滅,變成了新疆的一個盆地,我們慶幸還來不及,幹嘛反倒” 驚悸” 呢?原來,” 咱們中國” 與那關外的滿清,正如《紅燈記》李奶奶痛說的家史那樣,” 本不是一家人吶” ,咱們也是被人家征服過來的。想當初多爾袞入關,八旗軍鐵蹄所到之處,燒殺搶掠,強姦婦女,跑馬圈地,驅趕漢人出京城,有比南京大屠殺更為慘烈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這些都大量見諸史料文字的記載,不容抹殺和篡改。倘若” 我們” 沒有接受屈辱的智慧和勇氣,以剃髮易服求得” 瓦全” ,說不定也早變成一個地理名詞了。 中央電視台曾拍過一部電視片《努爾哈赤》,在解說詞的結束語中總結:”努爾哈赤不但是滿族的民族英雄,也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 其實,從努爾哈赤、皇太極到多爾袞,都不是中華民族的英雄,而只是滿族的民族英雄。對於當時的中國——時稱大明帝國,——他們都是侵略者。抗清與抗金,本質上也沒有什麼不同。當時中國的民族英雄是抗清的袁崇煥、史可法、鄭成功,而絕非宣布” 七大恨” 的努爾哈赤。 滿清愛新覺羅氏皇族,雖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優秀的一支皇族,卻一直要到康熙才能說是中國的民族英雄。且不說他為中國創造了最為長久的盛世,就連中國的領土至有今日之龐大,民族至有今日之眾多,也都由他的文治武功所奠定。不能因為其祖輩是侵略者,就否定康熙的輝煌成就;也不能因為康熙的英雄業績,便反過來否定其祖輩是侵略者這一史實。 滿清立國近三百年,前二百多年向外擴張、征服異族,幾乎沒遇到過真正的對手。只有最後幾十年,才遭遇西方列強沉重打擊。這時候,擴張、征服的民族英雄換成了保家衛國、守土抗敵的民族英雄。看過電影《火燒圓明園》的讀者,一定記得那位蒙古將領、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怎樣用一面被打得百孔千瘡的令旗,指揮他的騎兵不畏槍林彈雨一次又一次沖向來犯的英法聯軍。此次京津保衛戰,昭烏達盟騎兵一千人僅剩一百餘人生還。蒙古騎兵的英勇與慘痛失敗,激動得我們熱血沸騰,只恨” 咱們的” 鐵蹄不夠兇狠,竟不能踏平” 匈奴” ,揚我大” 漢” 之威。此刻誰又會想到,當初蒙古鐵蹄橫掃歐亞大陸,滅國四十餘個,動輒屠城,是怎樣教西方人震驚,驚嘆” 上帝之鞭” 降臨。那時的蒙古人,是我們與西方人共同的敵人,是把中國的君臣逼得跳海、將” 我們的” 民族英雄文天祥綁赴燕市、揚言要殺盡漢人” 張王劉李趙” 五大姓的征服者,是把” 我們” 列到比西方人還要低一到二等、小命僅抵一頭毛驢兒價錢的奴役者。經過數百年的離合融匯,蒙古人成了” 我們” ——時稱” 我大清” ——中的一員,而僧格林沁也成了” 我大清” 抵抗西方列強的民族英雄。 走到窮途末路的我大清,首先遇到的西方強敵是英國,它於1840年發動鴉片戰爭。這場戰爭的結果和意義,不用我細說。為什麼打成那樣?因為” 我們” ——從皇上、欽差、督撫、守將,直至士兵與平民,太不了解對手了。英國是個怎樣的國家,歐洲又是怎麼回事,有誰知道?魏源的《海國圖志》還得兩年以後才出版呢。而魏源寫作出版該書的直接動因,正是打敗了鴉片戰爭,深恨我們沒能預先知己知彼。事情過去了一百六十多年,” 我們” 對當時英國的了解增加了多少呢?難說。關於鴉片戰爭的電影、電視劇拍了不知多少部,歷史教科書更出了不知多少版本,請想想看,對” 我們” 當時的對手,究竟有過幾筆象樣、真實的描寫。我們在電影、電視劇中看到的英國鴉片販子及侵略者,與當年我大清的欽差大臣林則徐、琦善、裕謙眼中的英人,幾乎沒有什麼區別。反正是一夥蠻橫無理、恃強凌弱、虛偽狡詐的強盜和騙子,用民間俗語叫做:鬼子。而只要做了鬼子,那就不是人,是人面獸心、披着人皮的狼了,盡可以妖魔化、臉譜化。英國鬼子和法國鬼子,美國鬼子和德國鬼子,俄國鬼子和日本鬼子……有什麼兩樣,都差不多,連性格語言思維邏輯都一樣。 即以我們最為熟悉的日本鬼子形象為例,滿臉橫肉,敞露着胸毛,兩眼眯成一條縫,額頭上流着油汗,絡腮鬍子刮得鐵青,眼睛瞪得像銅鈴,鷹視狼顧,講一口怪腔怪調令人反感的漢語,一拳砸破一大塊玻璃,把正在附庸風雅的琴猛地摔成碎片。他們一定都喜怒無常,笑是猙獰的笑,悽厲的笑,皮笑肉不笑,骨子裡不懷好意的笑,總之要笑得你心裡發毛、發怵。——這些都還是鬼子軍官,如果是鬼子兵,則形同白痴厲鬼,除了殺人放火搶花姑娘翻得到處雞飛狗跳抽一個大耳光什麼都不會。《紅高粱》裡的日本鬼子,與《小兵張嘎》、《紅燈記》、《三進山城》裡的日本鬼子有什麼不同?如果我們以這些文學、銀幕塑造的形象來研究歷史,恰如以《說岳全傳》的四太子金兀朮代替《金史》中的完顏宗弼,固然可以獲取聽說書、讀演義的快感,卻無助於了解我們曾經歷過的對手,無法從史實真相中得到教益。 來自西方的殖民統治 鴉片戰爭時的英國國王,是一個即位才三年的二十一歲女子:維多利亞女王。她在位六十四年,統治英國一直到二十世紀,比我大清在位六十一年的康熙皇帝還長,與乾隆當皇帝與當太上皇的兩職任期之和相當。她本人遠不及康熙、乾隆那樣雄才大略、天縱英明、文武雙全、精通好幾門語言。她天資平平,到死連本國的一口英語都說不地道,帶着她母親祖籍的濃重德語腔。卻非常幸運地,在良臣輔弼下成就了一番大業。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的工業、科學、文學、藝術皆空前地繁榮發達,較康乾盛世有過之而無不及,連影響人類下一個世紀的馬克思主義都出自此時此地。文治如此,武功更令人眩目。擊敗泱泱大國、當時世界上最富裕的我大清,打贏了克里米亞戰爭、布爾戰爭,兼併香港、緬甸、馬來西亞、蘇丹,將印度劃為女王的直轄領地,占領和控制埃及、蘇伊士運河、蘇丹、尼日利亞、東非、羅得西亞,……再加上原有的殖民地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帝國系統及影響力大大超出蕞爾島國本土的範圍,遍及五大洲,號稱日不落,使英語成為現代國際社會的世界語言。女王去世後,” 維多利亞時代” 仍然繼續,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這樣一個人物,算不算他們——英國人的民族英雄?當然要算,除非我們修改民族英雄的定義,包括咱們的民族英雄。世界各地以維多利亞命名的地名不計其數,留下了英國殖民時代的輝煌印記。維多利亞女王有個外號叫” 歐洲的祖母”.1876年,她兼任了印度女皇。印度這個比中國還要古老的” 國家” 在維多利亞以前,從來都沒有過” 統一” 的國家及元首。 嚴格地講,在英國人入侵之前,印度只能叫” 次大陸” 而非一個完整的國家。其歷史上最大、最強盛的三個王朝:孔雀王朝、笈多王朝和莫臥兒帝國,全部加起來不到七百年,其中莫臥兒帝國由入侵的蒙古- 突厥人所建,國祚三百多年。它們全都沒能囊括整個印度,尤其是南印度。這片土地上小王國林立,什麼種族都有,民族更多達一百餘個,語言、宗教、習俗皆不相同。維多利亞出任” 印度女皇” ,第一次使次大陸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儘管它是英帝國的殖民地附庸國。英國人走後,英語成了印度跨越各民族語言障礙、聯結和凝聚各邦的” 普通話”. 如此看來,英國人的侵略及殖民統治,似乎還有功和有理了?我沒這麼說,印度人當然更不會這麼認為。二戰結束後的1947年,印度終於脫離主要戰勝國英國,獲得獨立。在獨立運動中居功之首的甘地,不但是他們的民族英雄,還成了二十世紀世界反殖民主義、反種族歧視、和平與非暴力,以及寬容、節儉、忍讓、苦行、素食的象徵,稱為聖雄。甘地與其大弟子,同甘地並稱印度獨立之父的尼赫魯,都到英國本土受過良好的教育,但都反對英國人的統治,二戰期間率他們所領導的印度國民大會黨不支持盟國對軸心國作戰。1942年2 月,蔣介石訪問印度,特意頂着英國政府的壓力與甘地、尼赫魯會談,勸說他們先放下民族情結,共同抗日,遭到拒絕。尼赫魯對蔣說:” 英人統治印度迄今約160 年,在這個時期之內,種種行為與現在日、德的侵略行動相比較,並沒有什麼差別。80多年前,印度國民曾作武力的革命,英國人對付我們的手段,其殘酷同今日希特勒所用者並沒有什麼兩樣……” 印度國民大會黨還有一位曾兩任主席的領導人鮑斯,因主張流血鬥爭革命最終與甘地派分道揚鑣。他從印英政府的監禁中化裝逃到納粹德國,在那裡招募印度志願人員,企圖組織軍隊與英國作戰。太平洋戰爭爆發,他搭乘德國潛艇,航行三個月到達日本占領的檳榔嶼,又飛到日本,在日本扶植下成立以他為首的自由印度臨時政府,於1943年11月出席東條英機主持的大東亞會議。他將英軍俘虜中的印度籍士兵組成印度國民軍,共三個師約九萬人,協同日軍從東面進攻印度的科希馬和英帕爾平原,遭英軍擊潰。1945年日本投降後,他乘日機從香港逃往台灣,據說機毀人傷,於8 月19日死於日本醫院。這麼一個汪精衛式的人物,竟然也被印度人尊為爭取獨立的民族英雄。戰後印英政府以” 參加反對國王- 皇帝罪” 審判他的追隨者,沒想到民眾情緒激烈,把他們當作愛國者歡迎,以至於審判難以為繼。就連與之觀點相左的甘地,也為他辯護,說他是為印度的獨立,而非為日本作戰。如此說來,同鮑斯一道攻打英軍的日本駐緬軍非但不是侵略者,還成了幫助印度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的義軍。出任戰後東京國際法庭首席法官的印度大律師拉德哈比納德。帕爾,即因此反對對日本戰犯的宣判,主張將他們全部無罪開釋。既然印度人可以罔顧” 我們” 的民族感情為日本侵略者評功擺好,”我們” 為什麼不可以罔顧印度的民族感情,為英國人也評評功擺擺好? ” 三十志士” 與蘇加諾 為日本人評功擺好的不止是甘地、尼赫魯,還有其他一些亞洲國家的政要。如柬埔寨的西哈努克親王,斯里蘭卡的賈亞瓦德納總統,緬甸的巴莫總理(戰前)、德欽巴盛副總理,泰國總理克拉。巴莫,印度尼西亞的哈拉哈布總理。太平洋戰爭期間,東南亞許多國家的領袖人物,都與日本有程度不一的合作。包括越南末代皇帝保大(阮永瑞),老撾國王西薩旺。馮,菲律賓總統勞雷爾,泰國總理鑾披汶,緬甸的昂山、吳奈溫、吳努、吳巴瑞。昂山即1991年獲諾貝爾和平獎的昂山素姬的父親,他於1940年8 月在中國廈門與日本當局取得聯繫,率吳奈溫等青年投奔日本,接受日軍訓練,組成緬甸獨立軍隨日軍返緬,史稱” 三十志士” .注意,” 隨日軍返緬” ,就是同日本侵略軍一道,打回自己的祖國。 最有代表性的,當屬印度尼西亞第一任總統、國父(或曰” 獨立之父” )、印尼獨立運動領袖蘇加諾。1942年3 月,日軍占領印尼,把他從荷蘭殖民政府的監獄裡放出來,任命他為首席顧問和宣傳家,送他到印尼各地演說,鼓動獨立。在蘇加諾看來,趕走荷蘭人的日本軍隊不僅是他的個人,也是他的國家的解放者。三年多時間,日本占領軍大力推廣普及印尼語,使這個擁有一萬三千個島嶼、一百二十種語言、在荷蘭人三百五十年的殖民統治之前從未統一過的國家,終於有了自己的” 普通話” ,——不象英國人用英語作為印度普通話。蘇加諾擔任過日本人組織的人民力量中心主席、中央參議員議長,爪哇奉工會主席。他要是我們中國人,肯定被列為第一大漢奸;但他是印尼人,所以不但不奸,反而成了他們的第一大民族英雄。1945年3 月,日本為使印尼獨立,先後成立了印尼獨立籌備委員會、印尼獨立調查委員會,7 至8 月,駐紮西貢的日本南方軍司令官寺內壽一元帥奉東京之命,兩次將蘇加諾及其副手哈達召往印度支那(越南),商討獨立問題,並定於8 月24日正式宣布印尼獨立。不料日本天皇8 月15日詔告投降,兩天之後,蘇加諾、哈達簽署發表《獨立宣言》,提前宣告獨立,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而剛剛當上戰勝國的英國,代表盟軍派兵接管日本占領的印尼,荷蘭殖民軍亦隨之捲土重來。蘇加諾領導他的人民開始了保衛獨立之戰,印尼史稱獨立戰爭。日本轉交給印尼獨立軍大量武器,還有大約兩千名日本正規軍人參加了這場戰爭,迫使遭到重創的英軍只呆了一年即撤離。又過了三年,荷蘭人終於被迫承認印尼獨立。在印尼,代表” 反法西斯陣營” 的英國人本來是” 解放者” ,卻灰溜溜地當做侵略者被趕走;而本來是侵略者的日本人,卻搖身一變成了” 他們的” ,——也就是別人的民族英雄。蘇加諾終其一生對日本深有感情,晚年娶日女為第四任妻子,是為黛薇夫人。為了感謝和表彰參加獨立戰爭的日本軍人,1958年蘇加諾總統在東京慈惠醫科大學後面的青松寺建了一座紀念碑,上刻蘇加諾親撰銘文:” 獨立不屬於一個民族。” 日本曾是中國的一個” 行省” 這句譯文容易產生歧義,原意應為:” 獨立不只屬於一個民族。” 獨立不僅對於中國人是重要的,對於印度人、印度尼西亞人是重要的,對於日本人、美國人也是重要的。美國的歷史,就是從獨立戰爭開始。日本是一個島國,不與其他任何國家直接接壤,但是對獨立十分敏感。前面提及明治時代的一個重要口號:” 尊王攘夷” ,尊王好理解,倒幕府,尊天皇。什麼叫攘夷?就是抵抗外來侵略,主要是西方人的侵略、欺凌,保證本國本民族的獨立與尊嚴。在這一點上,日本與當時中國的利益、立場完全一致,是一條戰壕里的戰友。直到甲午戰爭,才變友為敵。即使如此,中日關係也絕非敵對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就中方而言,大量派遣留日學生,從文字詞彙、文學戲劇到白話文運動、新文化運動引進日本文化,師法日本維新自強,以日本為基地鼓吹和發動革命。日本方面,接納大批中國留學生和各式志士仁人,對中國的改革、革命皆十分關注和投入。 不能說這些關注都是壞的,都是為了將來一口吞掉中國打基礎。如開篇所說的伊藤博文,非常關切中國的維新運動,曾於1898年9 月剛從日本首相位上退下之後,應邀到北京準備直接為中國的變法出力獻策,在戊戌政變的頭一天獲光緒皇帝召見。變法失敗,伊藤又積極營救新黨人物,與日本駐華代理公使林權助一道,以日船送康有為、梁啓超秘密逃亡日本。半年以後,他發表演說還提到:”我相信,盡我國力的最大限度。向(朝鮮和支那)提供幫助,不但對保全我國自身利益,而且對遠東大勢,都是正確的、必要的。” 日本著名學者內藤湖南也同時在《東亞時論》發表社評,主張謀求支那的變法自強。當時日本政界有少數人主張以日本利益為主,靜觀清朝之變;但大多對中國持積極幫助的態度。駐華公使谷也文雄寫給外相青木周藏的報告稱:” 盡力從事睦鄰友誼,並試圖忠告和誘導,扶持(變法之動向),此乃我國之義務。” 而外務次官都築馨六對報告的批註是:” 清國內政無論是改進主義還是守舊,都與我國無關。我們必須純粹以我邦人的利害為唯一標準,利用機會。” 由此可見,伊藤博文等贊助中國變法的政界人物,對於中國改革圖強的難能可貴。戊戌政變後,中國開始興起” 日本熱” ,日本亦稍後興起” 清國熱” ,中日關係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友好時期,史稱” 黃金十年”.直至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日本正式吞併朝鮮,——此前” 侵朝元兇”伊藤一直阻止此舉,是日本對朝態度最為溫和、同情的政治領袖。 日本一些右翼學者、政治家不願承認日本的侵略史實,中國大多數人也不願承認中國歷史上對日本的侵略。元朝忽必烈曾對日本發動兩次大規模入侵,敘述者大都巧妙地說成是蒙古人,也就是說跟” 咱們” 中國人不相干,是” 別人” 干的。我也同意冤有頭債有主,誰的責權誰來負。問題是要把” 咱們” 跟” 別人”的概念弄清楚,不能今天說的和明天說的不一樣,這裡說的和那裡說的不一樣。要麼咱們不是侵略者,元朝的版圖跟咱們中國不是一回事;要麼咱們也是侵略者,也得為當年” 進入” 日本負責。二者必居其一。為了強調中國跟蒙古、西藏的淵源,就把元朝當成咱們中國;為了推卸元朝侵略日本的責任,就把它當成別人的國家,咱們跟日本一樣都是它的受害者。這歷史就沒法說了。 忽必烈第二次東征日本,動用了已被征服的南宋的大批水師。按道理元朝軍隊(其中包括” 正宗的” 、” 純粹的” 中國海軍,由南宋降將范文虎統領),戰鬥力要遠遠勝過日本,只是由於天時、地利的極為偶然的因素,日本才僥倖取勝,與二戰中國戰勝日本十分相似。 假如元朝打贏了那一仗,征服了日本,我們今天絕不會把這事兒推給別人了,大丈夫敢作敢當,日本也和許多其他地方一樣,” 自古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實,元朝已預先設置了” 日本行省” ,官員也任命好了,率領十幾萬大軍征日的阿剌罕、范文虎,即” 日本行省” 的右丞相、右丞。作為行省的日本,比作為” 宣政院轄地” 的吐蕃,更無爭議地屬於中國領土。而且這還將是由” 真正的” 中國人,——即南宋人,時稱” 南人” ,——為主參戰征服的唯一一片疆域。元朝的國民等級,也將增加一個第五級:倭人,依征服者和被征服的次序排在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之後。好歹咱們也做一回” 人上人” ,不至淪落到最底層。 許多人都說,歷史不能假設。為什麼不能假設?因為一假設,就會露出許多” 定評” 、” 公論” 的破綻,就會使一些永遠有理的振振有辭者難以自圓其說,就會使某些看似堅實的理論基礎動搖塌陷。我曾作《如果日本戰勝了中國》一文(1999年),引起網上愛國人士的一片痛罵。我不知道反過來假設,情況是否稍好一點:” 如果元朝征服了日本” ……。事實上,元朝征服了咱們中國而沒能征服他們日本。抵抗元朝侵略的文天祥、陸秀夫是我們的民族英雄,同樣,抵抗元朝侵略的日本將士也是他們的民族英雄。我們在向失敗的英雄表示敬意的同時,也應該向勝利的英雄表示至少同樣的敬意。 越南人怎樣看他們的歷史 中國人都知道,越南曾作為中國的一部分,逾一千餘年。後來中國又幫助越南抗擊過法國和美國的入侵。二戰結束前夕,美國總統羅斯福擬將戰後的越南歸還中國,而不是戰前的宗主國法國,為蔣介石所拒絕。這都是無法否認的歷史事實。越南人怎麼看這個問題呢,我想他們不會因此自豪:” 我們” 曾是中國的一部分。在他們的歷史教科書上,一定是將爭取自身的獨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強調他們是如何抗擊外來侵略者,包括抗擊中國的漢朝、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的侵略與征服。他們一定也會大書特書他們的民族英雄,除了潘佩珠、胡志明這些抗法抗美的獨立運動領袖之外,還有抗擊咱們中國的英雄。 越南人把趙陀當做他們的開國之君,——趙武王。趙陀,又寫做趙沱、趙佗,原為秦朝地方官,秦末趁天下大亂兼併數郡自立為南越王,漢初受高帝劉邦冊封,呂后時自稱南越武帝,文帝時去帝號,景帝時附漢稱臣,地位如諸侯。趙陀統治的地域,包括今越南的北部,及中國的廣東、廣西等地。漢武帝時平南越,以其地設九郡,其中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今越南境內。從中國的角度來說,趙陀是真定(河北保定)人,他建立的小王朝只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不怎麼起眼兒的割據政權,後來又全部收進漢朝版圖,大部分現今還是中國的領土,毫無疑問他是中國的歷史人物。從越南的角度看,趙陀同許多越南人一樣來自中原,他建立的國家,歷五王凡九十三年,是越南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後為漢朝所滅,才使越南進入千餘年的所謂” 北屬時代” ,趙陀的地位相當於他們的秦始皇。越南人看歷史,不會認為自己是從中國分裂出去的,而是擺脫中國的統治爭取獨立,作為最早的南越王朝,還有大部份土地至今仍為中國所侵占。 公元40年(東漢建武十六年),交趾女子征側、征貳姐妹因不滿太守蘇定的暴政舉事,九真、日南、合浦數郡叛民響應,略六十五城,自立為王。光武帝遣伏波將軍馬援、樓船將軍段志髮長沙、桂陽、零陵、蒼梧兵萬餘人討之,於公元43年破交趾,斬征氏姐妹。在中國的史書中,征氏姐妹是叛亂者、暴民首領。但在越南史書中,她們是反抗東漢統治的女英雄。越南各地都有供奉二征夫人的祠廟,好似中國的岳飛廟、關公廟,民間流傳她們的故事,仿佛我們的花木蘭,及法國的聖女貞德。反過來可以想見,鎮壓和殺害” 征木蘭” 、” 征德” 的馬援,這位抗擊過匈奴、在歷史上留下” 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 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 等名言的東漢名將,會被他們糟蹋成什麼樣子,——大概比金兀朮好不到哪裡去。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中越用鮮血凝成兄弟情誼之時,越方曾要求中國重新審視和評價這段歷史,對馬援執行革命的大批判。敢情這麼多年,他們一直懷恨在心吶。 1945年9 月2 日,胡志明在河內巴寧廣場向越南人民發表《獨立宣言》,開篇即引用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中的不朽格言:” 人是生而平等的,他們應享有天賦的不可侵犯的權利,這就是: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當時胡志明沒有想到,恰恰是他所效法其獨立精神的美國,在後來二十多年的歲月中,給他的民族帶來了什麼樣的災難。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