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幸福人生講座(116):季札掛劍的故事
送交者: rainbow 2009年08月08日17:47:14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幸福人生講座(116):季札掛劍的故事
    2005-12-31 16:14:00, 蔡禮旭, 1523, 5/1132, 原創 , (0)
     季札貴公子,聘魯來泗水。佩劍好光芒,徐君以為美。君意公子知,及還君已死。解之系墓前,誠信直若此。只今高台上,朝暮蒼煙起。——韓蹌《掛劍台》詩
      

    「凡出言,信為先」,夫子在《論語》裡面提到很多句(有關)言行的態度,夫子說「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君子很怕講出去的話自己做不到,所謂「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所以我們不能輕易開口,不能輕易給人家許諾。你一定要清楚自己能做到了再答應,不可逞能。所以現在的人很輕諾,隨隨便便怎麼樣?就答應別人,甚至答應小孩,到時候你要後悔都來不及。所以「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你答應了做不到,你就進退錯了。

    那古代人對於言語的信用,讓我們非常感動。有一個吳國的大臣叫季札,他要出使魯國,剛好經過徐國。在徐國的時候,徐國國君就宴請他,請他吃了一頓飯。就在吃飯的過程,這個徐國國君也沒有跟他聊什麼,但是眼睛就一直盯着季札身上那一把寶劍。那季札也很能觀察,他識之明一看就知道徐國國君很喜歡他這一把佩劍,但是因為佩劍是代表一個身分,他要出使魯國,他就必須有這一把佩劍。所以他當場起了一個念頭,他說我回來的路上,已經不需要這一把劍了,我再把這一把劍給徐國國君,他就起了這麼一個念頭。結果後來回國之後經過徐國,他就要去送這一把劍,結果一到徐國發現徐國國君已經過世了,因為國君的墓都很大,都有人守墓,所以他就把這一把劍掛在墓前面的一棵樹上,就掛上去。他的隨從很驚訝,他說:大人,你這一掛給他,我覺得很奇怪,第一個你又沒有答應要給他,所以你不需要守信;第二個縱使你已經答應他了,他都已經死了,那你更可以不要給他。季札馬上說「 始,吾以心許之」,我已經把我的這一個心,起了一個念頭要送給他了,所以我要守這個信用,「豈以死倍吾心哉」,怎麼可以因為他死來違背我心的信用!

    古人不要說言語出去要守信,連對自己的一個念頭他都能夠守信到底。所以我們從古代人的一種對信的態度,我們都會覺得很慚愧,我們要見賢思齊,所以往後當我們答應別人事的時候,就要兢兢業業,時時刻刻要去盡這一分信用。

    附:"季札掛劍"的典故

    出自《史記吳太伯世家》,其文曰:

    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背)吾心哉!”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8: 謝北京奧運,你讓我找回了中國人的自信
2008: 上證這麼不給脾氣,奧運第一天,跌-4.5
2006: 兩種外嫁
2006: 我的總結,送給準備結婚或剛剛結婚的年
2005: 瑞典行記
2005: 當農民的夢
2004: 痛苦人生, 我該怎麼辦?
2004: 當愛輕輕走近的時候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