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名:中秋之際說月餅 |
送交者: 佳名 2009年09月26日14:25:23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
入廚光奪霜,蒸釜氣流液。 揉搓細麵塵,點綴胭脂跡。 戚里相饋遺,節物無容忽。 皓月瑤池怨,碗中泛青光。 玉食皆入口,此餅乃獨絕。 沾巾銀絲透,舉頭相思愁。 兒女坐團圓,杯盤散狼藉。 清代詩人袁景瀾的這首《詠月餅詩》,描述的就是中國人在中秋節吃月餅的風俗人情。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古往今來,人們把月餅當作吉祥、團圓的象徵。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闔家團聚,品餅賞月,談天說地,盡享天倫之樂。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因地方不同而異,形式也不同,但都寄託了人們期盼團圓幸福,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月餅是用來祭供月神的祭品。到了漢代,已有蒸餅、胡餅、湯餅等點心,但那時並不是節日食品。在古代,每逢中秋,人們都要用精製的糕餅來祭供月神。祭供完畢之後,全家人再將糕餅分吃,表示合家團圓。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逐漸流傳。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更受人民青睞的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 其實像月餅一類用於祭祀後而分食的食品,無論在形狀還是質地、內容有很多,為什麼把在中秋節吃得點心叫做月餅呢?是因為,中秋的月亮在一年中最亮,也因為天高晴朗而顯得最圓。而幸勞了一年的農民們,已經到了收穫的季節,為了表示喜慶,圖吉利,就借月圓之名,稱為月餅,是在月圓之夜,祭天后分食之物。所以說,月餅者,乃月圓之餅也。 千百年來,吃飽穿暖是普通中國人的最高理想,所以歷代就有“民以食為天。”“民飽則天安。”的警句。由於食品的稀缺,“吃了嗎?”就成了所有中國人的問候語。在過去,留客人吃飯,那是最高的禮節。找個藉口吃飯、吃東西,也就成了中國人的文化禮節,直到現代,這一文化即便是到了不再挨餓,吃飯穿衣不再是問題,甚至全民都有過肥危險的年代,也是經久不衰,甚至被具有了充足的資源後被發揚光大,以至於現代中國的人情、門戶、生意、官場、前途等等,都在找到一個合適吃喝的理由下進行。就像月餅一類的東西一樣,吃的東西已經不再是為了充飢和營養,都是寄予特種希望、吉利、文化和習俗,超出了吃的範疇。 最初,人們喜歡吃月餅,並不是它本身有多好吃,而是它所寄託着人們的期盼和寓意的吉祥。但現在的月餅,可以說是餅中的精品了,其中囊括了所有中國人認為的補品和吉祥的詞語。這正是: 月餅一時鮮,心有萬分甜。絕非此物力,是因夢已圓。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8: | 定理:銀行不等於market maker。兼答杜 | |
2008: | vf:不錯不錯,挺好看的 - 老馬和小奧的 | |
2006: | 唉, 中國這些父母 | |
2006: | 與老人相處 | |
2005: | 浦江客:香江風帆健, 長洲落日圓 6 | |
2005: | 應八M的要求上圖! 被大陸藍人稱之為尤 | |
2004: | 忠告女孩--男人眼裡的所謂“愛情”? | |
2004: | 故鄉的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