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再談三毛之死
送交者: SusanY 2003年04月03日20:11:33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再談三毛之死


1991年,三毛自殺身亡,我曾寫了一篇“談三毛之死”的文章。那時,自己對於上帝、宗教、人生等均無任何認識,卻認定三毛的死是“深思熟慮的、無畏無憾的、從容不迫的、也是安然自若的——「自然冥歸」”。

十多年過去了,我已成為上帝的兒女,對生命的意義有了全新的認識,回過頭來再看三毛之死,有了全然不同的發現。

冥冥中的上帝觀念不會給生命帶來任何意義。三毛出生於一個信奉基督教的家庭,她信奉宗教的上帝、靈魂、天堂之說。但她的宗教觀是混亂的,她心中的上帝是模糊不清的,她的生命並未與宇宙的真神溝通,因此,她的生命失控在自我與靈異的衝突中。

三毛信奉的“上帝”是什麼?她信奉的“上帝”不是來自上帝(聖經)自己的啟示,而是她自己的感悟,即是“自然”、是“命運”、是超自然的神秘、是最終無法抗拒的“控制力”。

三毛說:「繁華與寂寞、生與死、快樂與悲傷、陽光與雨水, 一切都是自然,那幺便將自己也交給它罷」。自然沒有位格,自然沒有善惡,自然也不能給人生命和接納死亡,信奉自然實際是人生對“命運”的無奈。

據說,三毛在荷西故後追求特異感應,透視包裹着的東西,與死人溝通,游敦煌與「通靈異人」交往,還同一些忽隱忽現之人交談。她對中國易經學感興趣,特別相信算命占卜。這些都是追求靈界的異靈,是聖經明確反對的,因為人被異靈控制是得不到真生命的。

三毛認為人是小宇宙,人只有超越自我才能回歸大宇宙,即踏上天堂之路,能升入天堂的靈魂可以超時空存在。人可以通過自己的悟性,“超越自我”踏上“天堂之路”嗎?人不懂得接受上帝的救贖(耶穌的寶血),即“認罪悔改”,就無法踏上永生之路。耶穌說過:“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三毛曾有過兩次未逐自殺,她承認那時的自殺是懦弱的,是恐懼生的艱難,迴避精神上的寂寞。無可否認,第三次是再一次的重複。真正的信仰給人平安喜樂,決不蔑視生的權利,而且,要最大限度地利用今生,為上帝做“使者”,在世上做“光”做“鹽”。

三毛感情細膩,才華橫溢。不可否認,她曾付出了很多的愛,付給過沙漠,付給過荷西,付給過她的家人、朋友及那幺多熱愛她的讀者,但她最愛的是她自己,她追求個人的藝術價值,通過變態的“自戀”實現與眾不同的“超脫”。生前她曾戲言,讓朋友為她設計葬禮。她的“悄然離去”也是在創造她自己的“最後一部作品”。

個人的才華可以給人生活的感悟,但對於沒有信仰的生命,那些“感悟”只是無根的浮萍,無法填補生命中的空虛。三毛講自己常常是「樂極生悲,悲極生樂」,瞬息意念影響情緒。試想,生命被自己瞬息萬變的主觀意念所控制,自然是「境由心造,命由心造」,一念「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

三毛自認為,自己意識超前不為人知。她對藝術與宗教都有執着的追求,但正是她自己的偏執和“聰明”毀掉了她自己。因為,真正的信仰是要放下自己的“聰明”,順服上帝的帶領。

三毛一生都在苦苦求索生命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她對於生死曾說過:「死就是生,生就是死,見是不見,不見是見。」但生命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只有在接受、承認神的“造物價值”和“救贖價值”後才獲確認。懂得生命是上帝的創造,就不會忽視今生;接受了上帝的救贖恩典,就會將餘生交由上帝掌管,而使“生命成聖”,在今生活在永生里。這是生命的真正意義和價值。

2002/11/22

------------------------------------------------

附:
1991.Beijing

三毛去了,以一種奇特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這個神奇女人的悄然逝去給人們留下無限的迷惑和神往。一時間關於三毛的死因拂拂揚揚地被世人猜測着:其一是說身患絕症,逐蒙輕生;其二是說情感壓抑,以死解脫;其三是說因「滾滾紅塵」受挫棄世。而今,我最能接受的解釋卻是其母的說法--「自然冥歸」。

一般說來,自殺行為是與懦弱、恐懼、無奈相關聯的。人們通常是以同情心態去尋找自殺者的死因,自然而然會假想其恐懼和無奈。而我之所以接受自然冥歸的說法,正是因為我拒絕承認這一般意義的自殺。恰恰相反,我認為三毛的自殺行為是深思熟慮的、無畏無憾的、從容不迫的、也是安然自若的。

了解分析三毛精神世界的特點就可得到這樣的結論。下面試從三方面分析三毛精神世界的特點。

(一)浪漫的戲劇性
三毛走過四十八年的人生道路,她的生活本身就充滿的離奇的故事,很富於戲劇性。

三毛自幼酷愛讀書,而為了讀自己所愛的書,竟在十三歲時綴學在家。她崇尚自由,追求純仆,富於幻想,渴望自然。十六歲離家出走,先後到過五十八個國家,在國外生活了二十二年。

三毛的感情生活即是豐富多彩的,又是坎坷不幸的。她的初戀是「哭了又求,求了又哭」,而終未獲結合的一段戀情。而後有過多次情緣都未能結合,其情緣可稱作「國際情緣」,因這中間有過台灣人、香港人、日本人、德國人、西班牙人和旅居美國的中國人。

那一回與在台灣結識的德國人已清清楚楚地講好要結婚,然後兩人去印製了一張中德文兩人共享的名片,可就在那天晚上,首次心甘情願想嫁又可嫁的人卻死了。那一年她也死過一次,卻沒死了。

離開台灣,再次到西班牙,與六年前結識的且一枉情深等待她的西班牙小伙子荷西相遇,倆人在撒哈拉沙漠結為伉儷,做了六年的柴米夫妻,渡過了一生中物質上最清貧,精神上最富有的一段幸福平靜的生活。

這期間,激發了三毛極大的創作欲。她以撒哈拉沙漠為背景,以她自己及周圍人的生活為題材,寫了許多感人至深的作品。

她寫的大都是家庭瑣事和平凡的小人物,每個事件的始末都象一幕幕戲劇,每個人物的出場又都為劇情增添一些生動,在這其中為人們揭示着生活的哲理。

婚後第六年的中秋節,三毛的父母千里迢迢趕到西班牙,為的是能與離別多年的女兒和首次見面的女婿共渡中秋之夜。皓月當空,飲酒盡歡,而竟在聚首後不久,荷西就不幸遇難。

短短時空裡發生的大悲大喜、生離死別使三毛更深地領悟了人生:「繁華與寂寞、生與死、快樂與悲傷、陽光與雨水, 一切都是自然,那幺便將自己也交給它罷。」

三毛在這種生活和描寫生活中感受着這富於戲劇性的人生,她不自覺地進入人間悲喜劇的特定角色。生前她曾戲言,讓其朋友為她設計葬禮。

「生活是我最看重的創作」。「我最滿意的作品是我創造出來的人生,它沒有文字。」三毛如是說。三毛之死正是三毛自己創造出來的人生最後一部作品。悄然離去,沒有任何文字,卻好象說明了一切。這種戲劇性的死亡結局,是三毛前生前世戲劇故事的尾聲,也是三毛來世精神再現的開場白。這正是三毛所追求的戲劇效果。

(二) 精神抽離的超然性
三毛總是生活在一種自我臆造的精神境界裡。精神感受高於一切。有人說,三毛以自我為中心,自戀的實在太過火。三毛自戀的不是生理上的自我,而是精神感受的自我。對於生理的自我幾近殘酷的地步:她可以拖着傷痛的身體去艱苦跋涉,她可以毫不節制地吸煙飲酒,她可以連續幾天不吃不睡投入寫作,而這一切又都是靠着一個堅強的精神自我支撐着。

三毛精神抽離的超然性可見其表現:
其一,瞬息意念影響情緒。三毛講自己常常是「樂極生悲,悲極生樂」,這是瞬息意念的影響。主觀意念超然於客觀現實。由此可以「境由心造,命由心造」,一念「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

其二,個性反叛,刻意朔造自我。三毛幼年時曾很自閉,多愁善感,自戀自憐,浪漫憂鬱,而後刻意改變自己,經過磨鍊展現了全新的自我:樂觀、蕭灑、堅韌、豁達。但這種個性反叛是不可能脫胎換骨的,實際上本原的自我無時無刻不在同後天再造的自我發生衝突。有人這樣分析三毛:「她在作品中擺出的瀟灑形象只是對自己期望的投射,現實中的她是瀟灑不起來的」。三毛常常被自我朔造的「三毛」所困擾,她承認,她僅是作品中三毛的百分之三十。現實中的三毛不由地會進入被主觀臆造為藝術化三毛的生活中去,即生活在一種期望的意念中。

其三,意識超前不為人知。三毛有着極深遂的內心世界,藝術與宗教的溝通,令她對宇宙間撲朔迷離的探究有着宗教式的熱忱,由此獲得的頓悟又不被人們認知和接受。三毛在生命的後期常常對人講:「我信仰永生,這種對來生的盼望給我一種力量」「我已經有了一個大快樂.......我是誠誠實實地快樂,因為我比你們多知道一個宇宙的奧秘,這不是世界上每個人都知道的,這是上帝給我的禮物」。

(三) 宗教的神秘性
三毛出生於一個信奉基督教的家庭。她天生敏感的氣質,後天坎坷的經歷,加上她藝術的靈性以及先、後天表現出的特異感應,使她對宗教有着與生俱來的接納與投入。

據說三毛自幼就表現出與眾不同的特異功能,在荷西故後又發展了新的特異感應:能透視包裹着的東西;能與死人保持電波聯繫;她暢遊敦煌回來,說自己見到了許多「通靈異人」,還同一些忽隱忽現之人交談過。

三毛的這些特異感應使她相信某種超自然能力的存在。她信奉宗教的靈魂、天堂之說,認為人是小宇宙,人只有超越自我才能回歸大宇宙,即踏上天堂之路,能升入天堂的靈魂可以超時空存在。三毛對中國古代易經學頗有興趣,特別相信算命占卜,這些都反映了三毛精神世界裡宗教神秘的一面。

三毛一生都在苦苦求索生命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這份宗教式的執着換來了她對生死的超然領悟。關於生死,三毛說過:「死就是生,生就是死,見是不見,不見是見。」「死只是進入另一層次的生命」。

藝術家畢加索欣賞美女人,他筆下的女人個個深刻,個個透着藝術家所理解並表達出的美。為此還是少女的三毛就曾痴情於畢加索,有心「作畢加索的另一個女人」,當然沒等三毛長大,一代巨星隕落了。三毛在《一生的愛》中說:「畢加索的死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教化,使我認知了藝術不死的真理,並沒有為他的離逝流下一滴眼淚。」

在墨西哥國家人類學博物館有一幅自殺神的壁畫,畫中自殺神是吊在一棵樹上。對此三毛很感興趣,曾專程再去看過,在一篇文章中特別感嘆說:「 這種宗教給了人類最大的意志自由。」

先前,三毛曾有過兩次未逐自殺,那以後她承認那時的自殺是懦弱的,是恐懼生的艱難,是迴避精神上的寂寞。那時的三毛是個「悲苦、敏感、浪漫、不負責任的毛毛」,但那只是三毛生命中一個迷惘徨惑的階段。經過大苦痛之後的三毛已不再蒼白,而是「被風吹雨打成了銅紅色的三毛了」,三毛自認心境已踏上一個高度:「滿江風月,青山綠水,盡在眼前」。有如此心境的人可謂「得道成仙」了。三毛說:「在過去,人太幸福的時候,很少會想到來生。而現在我的另一半在哪裡,使我常常想到生命宇宙的奧秘,這兩年來我在這方面做了很多追求,也得到印證。」

縱觀歷史,享有世界盛譽的名人、作家以結束自身性命的方式來追求他們設想的來生的先例已不罕見。他們視死如歸的精神寄託,來自於對生命宇宙的宗教信仰。三毛的死正表現了這種追求。

不可否認,三毛是人不是神。她會有常人的搦弱、恐懼、無奈。三毛性格上存在着致命的弱點,內心也有着種種不可解脫的矛盾,精神世界的超常近乎病態。然而三毛是熱愛生命的。她說過:「我可以告訴你,我最愛的是我的生命,如果沒有生命,我如何去愛我的丈夫、母親、父親?你問我追求甚幺,我相信我這一生追求的就是生命的燃燒,我希望我的燃燒在這一生里,能夠得到結晶,而不是一堆灰燼。」

對於三毛,付出就是生命的燃燒。她曾用她的愛,她的青春,她的赤誠付給過沙漠,付給過荷西,付給過她的家人、朋友及那幺多熱愛她的讀者,她付出過也獲得過。豐富的人生給了她生活的無窮樂趣,她絕不厭世。

可以說,生與死對三毛都有着同樣巨大的誘惑。只是對生命意義的深層次的理解令她做出了如此的選擇。這是三毛對自我和外界提出的新的挑戰,應了她曾說過的話:「我是一個喜歡面對命運挑戰的人,我一生都想做一名鬥士,直到死。」最終,三毛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做了最後的付出。她追求,她期望:這最終的生命燃燒不是一堆灰燼,而會有結晶。

對三毛之死有如此的理解及其認同,我想三毛若身後有靈當無限欣慰了。


作者:珊珊 發表於《海峽之聲》1991年 北京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輕佻的愛只是一種感情的遊戲,開得早,
2002: 自由——養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