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下一代交友的族裔問題
一般人都會認為第一代移民是沒有辦法,也不太可能真正和完全的融入到西方人的世界中,但華人的下一代應該是可以的,因為他們完全在這裡長大,對中國幾乎沒有什麼印象,是所謂的香蕉人。
可是,據我本人的觀察,筆者的兒子是三歲半過來的,受的幾乎就是全部的西方教育,從幼兒園開始,說的也都是英語,英語幾乎就是他的母語了,應該說,他可以完全融入西方人的社會,無論在語言和文化方面,還有價值觀方面,都是如此。
只是,兒子都交一些什麼朋友呢?他在選擇朋友的時候,有沒有族裔的問題呢?我總結了一個規律,也是很多人的共同體驗,即在幼兒園和小學的階段,華人的小孩和洋人,白人,不同膚色的人基本是完全融合,大家都在一起玩,彼此也有很多不同膚色的人為朋友,中間沒有什麼隔閡,基本沒有族裔的概念,也幾乎沒有種族歧視的概念。到了初中,也還可以,我兒子現在是初中2年級,即8年級,還有白人小孩作為朋友,但是他的“老”朋友,也就是從小學時代就是朋友的孩子,幾乎是清一色的華人小孩了,這些小孩的家長,我們也都認識,有的還是好朋友。開生日聚會,請的也都是這些的“老”朋友,沒有白人孩子,但,兒子也還去參加他的白人孩子朋友的生日聚會,也一起去看電影或去游泳。
所以,我們看,從幼兒園到初中,各個族裔間的孩子相處的還都不錯,但是,據說,到了高中階段,族裔特色就非常的明顯了,基本就是白人小孩在一起,華人小孩在一起,印度人小孩在一起,黑人小孩在一起,這是據那些過來人說的,我的兒子還沒有到高中,沒有親身體驗。但據我本人的觀察,因為我們旁邊有一所很好的高中,我平日看到那些孩子聚集的時候,真的的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不同族裔的人成為一小幫一小幫的。
很奇怪吧。下一代的人還是很自動的形成了族群的分野。看來,我們經常自己預想一個大同的美好的世界,還是過於理想了。族群的分野看來是天然的,與文化語言也沒有必然的聯繫。他們的語言和文化應該是共同的,但他們還是要有區分。其實黑人也一樣,他們到了美國已經有幾百年了,他們的背景文化與語言與白人孩子有什麼不同?沒有不同,但是大家還是不在一起。
看來我們也只能被迫接受這樣的現象與現實了,我們也沒有辦法。
另外就是將來華人的孩子娶什麼人和嫁給什麼人的問題。這個問題慢慢就會出來了,因為我們的孩子們也在慢慢的長大了。我的很多朋友的孩子都上大學了,馬上就面臨嫁娶的問題了。
很多的華人家長,尤其是孩子是女兒的,一般家長的要求是,不能嫁給黑人,白人可以,華人可以,但就是不能嫁給老黑。這種選擇,可能是有歧視的因素在,中國人可能比白人更歧視別人。也許也不全是歧視,有背後的深層的文化在。因為,一個華人家庭,和一個黑人家庭,實在是太不一樣了。估計,白人家庭的家長也是同樣的想法,即我們白人家庭與那個華人家庭的文化太不同了。因此,在下一代共同的文化和語言的背景下,還是有文化與族裔的不同,這也會影響到下一代的嫁娶問題的。
我還玩笑的問過我的兒子,說,你將來要娶什麼人,兒子雖然僅僅是初中2年級,可是關於嫁娶的問題他們好像已經了解了,當然也明白是什麼意思。兒子說,我將來可能要娶一個白人女子。哇,很有意思。就我個人而言,我當然還是希望兒子將來娶一個華人女子,但對於這些事,我們家長是說了不算的,這是他們以後的自我選擇。前提是,只要他們幸福就可以了。
不知道眾多的華人家長,都是什麼一種想法?據說,在將來的職場上,雖然如我兒子這樣的華人孩子,他們已經是華人的第二代了,可是還是要吃一定的虧,因為那些的白人,還是將他們劃入華人的圈子,他們還是無法完全擺脫他們華人的出身的。也有華人的孩子認為自己就是這裡的人,就是本土人,可是在遭到不公正的待遇的時候,非常的不理解和憤怒,竟然有自殺的,非常可惜。所以,筆者現在也經常給兒子一些的教育,就是,你是一個本地人,但你還是一個華人,要做好心理準備。
這些,都是現實,不是理想。我們希望將來會更好,希望所有的族裔都平等,但是我們也必須要面對現實,也要做好適當的準備,不要太理想化。反過來,我們也要想想我們的聖人孔老夫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即不要歧視別的族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