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頭髮還是要腦袋?(戲說保護吳語) |
送交者: 跛行者 2003年05月30日16:50:10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
要頭髮還是要腦袋?(戲說保護吳語)
現時政治如何打壓吳語文化,我是不知道的.但是從歷史上來看,以政治鐵腕來來一統文化的壯舉,首推秦始皇(秦以前的文化鎮壓和文化保護運動不可考).保護吳語,首先要否定"書同文,車同軌"是歷史進步,打倒贏政!說到"車同軌",又不能不提盤踞山西的土皇帝閻錫山,在他治下,山西的鐵路跟別地的軌矩不同.不知道閻老西的本意里,有沒有保護晉語文化的深謀遠慮? 推而廣之,要保護吳語文化,從根本上要重寫歷史,大體上,大一統不利地方文化保護,分裂和割據比較好. 吳語地區,在西周時稱吳,越,跟楚國一樣被當作"南蠻",本來是落後地區.後來向中原學習先進文明,躋身春秋五霸,政治上經濟上正式加入了華夏族.而人文的真正蕃盛,始於晉宋南渡,至明清盛絕一時.鑑於吳語地區的血統,語言,文化,多次為外來殖民勢力作掃蕩性變革,所以我理解所謂要保護的吳語文化,是現有的經歷史混和了數千年的亞文化品種. 這個"亞"字,表明"吳語文化"並非一種獨立的文化.具體說,只有吳語沒有吳文,吳文只能藉助於漢字來表達,比結繩紀事是強多了.吳語文化保護者的尷尬在於,他們的文化遺產,要用普通話來閱讀.更尷尬的是,他們力圖保護的,不是象印第安人文化一樣的弱勢文化.放眼世界諸國操同一種語言的,各地語音差異,很少能達到普通話和吳語的程度,所以不得不問一句,保護吳語,是不是在保護一種落後的趨勢? 按現代扶弱抑強的觀念,經濟落後地區的文化是要受保護的,因為經濟是隱性的侵略勢力.當年香港廣東深圳走強,沒有發起保護粵語運動,但兩三句蹩腳的粵語,足以令人"肅然起敬",到現在北方歌廳里,粵語歌還能作扮酷用.現在上海開始起高樓,用的一樣是全國人民的銀子,城市大了,心胸還沒有大.小媳婦熬成婆婆了,還口口聲聲被人欺負,豈不笑煞人哉? 上海人出頭保護吳語,還有很多的不恰當處.上海開埠的年頭短,也是移民城市.單就上海話而言,是外圍地區方言和中外切口混雜而成.根據《九尾龜》的記述,清末民初,上海人以"蘇州白"為雅音,南京話之類只能是二等,北方話當然是三等,奇怪的是"揚州白"竟是等外. 主人公"嫖界聖手"章秋谷大少,雖然是常州人,但對上海妓女和蘇州白情有獨衷.他到了天津候家後寶華班,"覺得不是有些俗眼俗眉,便是有些土頭土腦,沒有什麼出類拔萃的在裡頭",只有一個最後進來的倌人,"明眸皓齒,玉面朱唇,月掛雙眉,霞蒸兩靨",當然是"從上海新到的"(143回). 章秋谷到南京鄉試,於秦淮風月竟不屑一顧,說來說去,都是揚州人和揚州話惹的禍."無奈那些倌人,大半都是些揚州人,走起路來,一撅一撅的甚是難看.秋谷見了不住的搖頭,連連的催着那幾個朋友快走"(180回). 這位章大少,可稱為吳語保護運動的先驅志士.看他隨後的高論: "我生平最不賞識的就是揚州人,如今見了許多揚州的螃蟹,滿口'辣塊辣塊'的,倒還不必去管他.更兼渾身上下都是直撅撅的,沒有一些兒柔媚的樣兒,我眼睛裡頭那裡看得上這樣的人?"那幾個朋友道:"照你這樣的說起來,上海的那班倌人你也是看不上的了?"秋谷道:"上海的倌人那裡像這班寶貝的模樣?一個個都是語言柔軟,態度溫存.就是面貌差些,也覺得楚楚堪憐,婷婷可愛.憑着這班寶貝的樣兒,叫他去和上海的倌人拾鞋皮,還未見是得要他呢!" 說來好笑,武俠大師金庸是浙江海寧人,在《鹿鼎記》32回寫韋小寶拍陳圓圓馬屁,圓圓勝過西施,原因也是吳語內訌: "決不是取笑,其中大有緣故.我聽人說,西施是浙江紹興府諸暨人,相貌雖美,紹興人說話"娘個賤胎踏踏叫"哪有你蘇州人說法又嗲又糯." 十里洋場的風流,以列強的槍炮作開張爆竹.上海話現今如何雅正,我是不知道的.但是上海人提保護吳語,首先要在上海保護蘇州話,揚州話,否則無公平可言.要保護吳語不受北方話"毒害",也要保護吳語不受洋涇浜的"毒害".從保護文化遺產的角度,吳語裡有多少古音要考究,上海話里有多少外來語也要警惕.政府推廣普通話,坊間則流行英語,中外夾雜的文風,也要一併咯嚓了,才能保持吳語的"絕對純淨". 吳話之於中國文化,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光頭也罷,一輩子不剃頭也罷,大辮子也罷,小分頭也罷,染得五顏六色,狀如雞冠馬尾,在我輩眼中,只是不同的風景而已.有功夫搞運動保護吳語,不如多花點時間研究四書五經. 髮式時髦,年年變,代代不同,不可避免.生不逢亂世,不會因為頭髮掉腦袋,何必作遺老狀,自尋煩惱?把腦袋護住是正經.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