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這種感覺:小時候一年過得很慢,總是盼望暑假的到來,可暑假卻總是姍姍來遲,總是盼望自己快快長大,可似乎過很久了,好不容易才長一歲;近兩個月的暑假漫長得不行,等回到學校時,覺得上學期的事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到了二十幾歲三十幾歲,希望日子過得慢些,老得慢些,日子卻似乎刷刷地就過去了,一眨眼,一年就過去了,再接着,覺得五年十年也就不知不覺飛一樣地過去了。記得我小時候總是盼望自己快快長到十八歲,做大人,可十八歲總是那麼遙遠不可及。等到了十八歲,十九歲,二十歲,似乎什麼事都沒來得及做,一下子就過去了,反而想要時間過得慢些。小時候總是盼望二零零零年早點到來,因為那時候中國就實現四個現代化了,二零零零年到了,中國有沒有實現四個現代化不知道,但我卻早已明白二零零零年不過是普通的一年,而如今一眨眼二零零零年也已經過去十一年了。
年紀越大時間過得越快是普世感覺,不管你屬於什麼種族,生長於什麼文化,這種當你一年年老去時,時間似乎一年年越過越快的感覺是同樣的。那麼為什麼,為什麼人年紀越大時間就過得越快?有什麼科學的解釋嗎?讓我驚奇的是:到今天還沒有人對這個現象有確定的答案,不過科學家們有三種理論。
第一種理論是從人的生理變化上來解釋。隨着人年紀的增長,人的大腦時鐘漸漸放慢了。科學家們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大街上挑選兩個年齡組的行人,一個是二十幾歲的年輕組,另一個是六十歲以上的老年組,讓他們閉上眼睛,等他們覺得一分鐘到了時,再睜開眼睛。年輕組的人大多等五十幾秒到六十幾秒後睜開眼睛,說:“一分鐘到了”,對時間的感覺與時間實際的長度很接近。老年組的人卻常常等八十到九十秒鐘才睜開眼睛,對時間的感覺比實際時間長度慢。科學家們認為當人們大腦時鐘放慢,對時間估計變慢時,就覺得實際時間過得飛快,一年一年似乎飛一樣地就過去了。
第二種理論是從時間在人的一生中所占的比例上來解釋為什麼年紀越大時間過得越快。對年輕人來講,一年在他們的一生中占的比例非常高,對一個六歲的孩童,一年就是她(他)一生的六分之一,但當你逐漸長大時,一年在你一生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低,一年對你來講就變得越來越短,等你到了六十歲時,一年不過是你人生的六十分之一,就顯得有點微不足道了。
第三種理論是當你第一次體驗事物時,你的大腦需要記憶處理很多細節,時間就顯得長,而當事物對你來講不再新鮮時,時間就過得很快。每個人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當我們新去一個地方時,去的路總是顯得很長,回來時路卻似乎要短得多。原因是,去時走這段路對你來講是嶄新的經歷,景象路標都是你第一次體驗,你的大腦需要對這些新事物進行處理記憶,時間就顯得過得很慢,路似乎挺長。回來時,景象路標不再是第一次體驗,一切變得熟悉,大腦需要處理的事物少了,時間過得就快了,路就似乎短了很多。人生也一樣,當我們是孩童時,幾乎每天都要學習體驗新東西,時間過得就很慢,隨着我們年齡的增長,生活經歷的增加,我們生活里的新東西新事物越來越少,時間也就過得越來越快。
本文科學信息來自NPR.ORG的一段報道:http://www.npr.org/templates/story/story.php?storyId=122322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