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陸陸續續地在萬維讀了幾篇樺樹(樺姐)的文章,很是喜歡。後來知道樺姐出了一本書,叫《夢回沙河》,書中收入了不少她在萬維寫的文章。這激起了我的興趣,向她要了一本。其實,我已經N年沒有正經八百地讀過文藝小說類的書了。可是像混混說得那樣:樺樹格格的書是不能不讀的。
翻開封面首頁,就能看到一張樺姐的人頭照。照片中的樺姐好美,好美。這種美,是一種乾淨,透明,純潔的美。但是美中沒有柔弱,只有倔強。那雙深邃的眼睛中透着像霧般淡淡的憂傷。樺姐的這種氣質,在現在的女孩子中已經很難找到了。
我覺得《夢回沙河》這本書,不是在喧譁的鬧市中抽空小讀的書。而是在靜靜的夜裡,把一天的勞累和煩惱放在一邊,心澄靜,慢慢的品讀,細細咀嚼的書。我就是在黑漆漆的晚上,一人懶散而縮捲地躺在客廳的地毯上,就着從天花板上直射下的橘黃燈光,一頁一頁地讀完這本書的。
樺姐的文字實在是好。故事也講的精彩。有些人物和背景我熟悉,有一些對我來說很新奇。但是不管什麼樣的故事,她都能娓娓道來,很引人入勝。她童年的故事,讓我想起了我小時候在北京看到的一些人和事及我在北京的青蔥歲月。恰好今天是中秋,更讓我懷念北京和在北京的父母。
我喜歡的文章有:“夢裡頤和園”,“瑪麗和我”,“五味齋里的神奇”,“書箋二”,“書箋三”,和“母親節憶父親”。我很喜歡“母親節憶父親”,樺姐在書中所描寫的很多情節,都能呼喚起我小時候父親對我種種的愛的回憶。她對父親的愛和感情,也是我對我父親的全部的愛和感情。但是,樺姐寫的太哀,太哀了。看得我很難受,尤其是看到結尾。。。。我一下子知道了她那雙憂鬱的眼睛是從哪裡來的了。
哦,樺姐刻薄起來是很尖酸的,和林黛玉有一比。比如說,在“文革前後部隊大院孩子的優越感”中,對一位炫耀自己父親是軍隊司令的人,她說:“這麼大年紀了,怎麼不介紹他自己就是劉司令啊。” 還有,在“網戀”中,她用史湘雲的虐語:“這鴨頭不是那丫頭,頭上那討桂花油。”來諷刺一網戀結婚的人。看的我忍禁不住,哈哈大笑。心裡也叫了聲:活該。
在書中,樺姐有些對人生的獨特感悟和總結。看得我連連點頭,很是同意。我不知道這是因為我們性格中有相似的地方,還是因為同為女性,對一些感受是相同的。當然,我沒有她的“特立獨行,桀傲不馴”。特立獨行,桀傲不馴不是一般的人可以做到的。呵呵。
和樺姐最相似的地方是我也暈車。小時候,我住在東交民巷,前門一帶,活動範圍基本上是王府井,東單,西單,大珊欄和天安門。對這一帶,我大街小巷都熟悉。出了這個範圍,北京城對我來說就是一坐陌生的城市了。現在回國探親,要出門,基本上都是由親戚朋友陪伴,我才不至於暈方向。扯遠了,呵呵,都是中秋惹出了我的相思病。
我對這本書最失望的地方是。。。(咳咳。。。)
從第一頁翻到最後一頁,我也沒有看到樺姐寫她的愛情故事。這也是我最想看到的。可惜啊可惜,樺姐就是不寫。雖然我能從樺姐的隻言片語中窺探到一些她的情感,但還是好奇,像她這樣有着獨特經歷的女子,會是有什麼樣的感情經歷和歸宿呢?也許有一天,樺姐興致大發,寫下她的愛情故事,收入到再版里,《夢回沙河》這本書也就完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