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中國的科技發展不能被自然雜誌等牽着鼻子走---評自然中國特輯
送交者: Tse 2011年04月09日07:25:01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中國的科技發展不能被自然雜誌等牽着鼻子走---評自然中國特輯


昏教授 於 May 16,2004 15:19:00:

最近,自然雜誌破例出了一中國專輯。而且全用中文,初聽此事,着實讓人高
興了一陣:中國發展了,關心的也多了,富在深山有遠親咧。但收到寄來的雜
志一看:不是那麼回事。儘管拉了許多優秀的甚至令人尊敬的科學家撰文做為
陪襯。這專輯的主旨是要推銷某小集團的觀點和利益,並影響/誤導中國科技
的戰略及發展。自然主編稱這增刊 “是專為中國的研究人員撰寫的”,其實
不然,該專輯的8篇,對談納米和農業的2篇我不敢置喙:不懂。其餘幾篇,自
然主編說:“這些文章有兩個共同的主題∶一是中國需要與其他國家的科學家
保持更為積極的接觸;二是中國需要採取措施鼓勵在西方工作的最好的中國科
學家回到自己的祖國。” 其實不然,這些文章有兩個不同的主題∶一是以蒲
幕明先生為代表,包括二錢,黃之厚,吳仲義,施蘇華,張亞平等,認為制約
中國科研發展的因素主要是文化因素,墨守陳規和等級森嚴等儒家傳統,提出
要形成一個培育個人創造力的局部和社會環境,而個人創造力是科學探索的關
鍵。這大概就是毛主席所說:起決定作用的是內因。另一主題則主要由吳瑞先
生提出:中國科研的產出率(既高水平科研論文)太低,要提高中國科研水平,
需要加大基礎科研投入,“吸引大批在國外工作的高產出率的生物學家回國效
力。實際上很多在國外工作的中國科學家願意回國開展研究工作,但是不充分
的經費支持、較差的科研環境和科研管理,讓他們望而止步”。簡而言之,中
國要花大錢請國外的中國生物學家回國才能提高中國科研水平。這顯然得到了
自然主編的共鳴而成為該專輯的主旨:“中國需要採取措施鼓勵在西方工作的
最好的中國科學家回到自己的祖國”。顯然,這專輯主要為中國高層決策者們
寫的。作為一個80年中期出國的中國學者,我一直和國內緊密合作,90年代中,
我便每年一半時間在國內工作,我對國內生命科學界的情況既有非常直接的,
也有比較宏觀的了解。我有義務和責任對該專輯明顯誤導、非常有害的主旨提
出批評。同時,簡要提出我對中國生命科學發展的意見。

首先,簡評下中國生命科學屆現狀:由於是蒙面發言,直言得罪人之處,不乞
原諒,但求理解:為國分憂,nothing personal。

人員素質:國內生命學界挑大梁的中青年學者主要為海歸的土/洋博士後/訪問
學者,(Research associate or assistant or technician,or visiting scholar)。
查查傑出青年基金也可旁證。他們大部份在國外老闆的手下幹活,沒有自己的
基金/實驗室/獨立課題。回國後的工作也基本是沿襲/重複其國外老闆的思路,
鮮有/難有自己的東西。以院士為代表的老一輩的科學家從中國最困難的歲月
至今為中國科技的薪火相傳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於自然規律,已難以
再創輝煌。

科研水平:大部分是在不同水平重複。查查多年來基金委重點項目和國家重點
基礎項目就可見高水平重複之一斑。而博士論文水平的科研則絕大多數是在低
水平重複。其實,我對低水平重負的結論都有保留:博士生3年1000美元的課
題經費能作什麼?—應付畢業而已。乘以不斷擴大的生源,時間/金錢浪費巨大。

科技政策:急功近利,以SCI為導向,非學術因素干擾科研基金的流向,科研
經費的倒金字塔分配等等,一直是大問題。近兩年國家已有認識和糾正,如去
年出台的科技部的評價標準,並取消了973的建議人制度(實際上往往成為圈內
大老的利益協調)而改為自由競爭(類似NIH的RFA),但真正糾正這些根深蒂固
的錯誤傾向和體制還需時日。

科研條件:應該說很不錯了。尤其是一些大單位,如軍事醫學科學院,設備條
件比國外還好。但從主要設備到基本試劑,基本受制於人,依賴國外。絕大部
分科研經費花在了這些方面。且由於不懂行情,或重複購置,或購而不用,大
型設備的使用效率極低。看着中國老百姓一分錢一分錢掙來的外匯,成百萬的
花掉卻大多成為擺設,或換一兩篇毫無價值的垃圾文章,實在讓人痛惜。

雖然有一些令人興奮的個例,中國生命科學整體狀況基本如上述。可是,完全
不必悲觀,更不需象自然雜誌主編那樣危言聳聽:“這種現象還導致中國失去
了發展本國經濟和提高其國民生活質量的機會。” 因為目前的生命科學狀況
與我國的整體發展水平是一致的。要是中國現在就有了幾個諾貝爾生理和醫學
獎得主那才是奇怪了。1978年鄧小平打開國門時,中國的生命科學基礎研究可
以說是從零開始。真懂外文的都沒幾個。到現在能有如此體系和人才結構,已
是來之不易,群注了全國人民,幾代科技界領導和科研人員的心血汗水。的確,
中國目前的生命科學科研人員和整體水平的確不高,但就是靠這些價廉物美的
埋頭苦幹者撐着,中國的生命科學技術在進步,在發展。

吳瑞教授的投入(經費)產出(文章)說法是非常片面的。中國從百廢待興起步,
目前仍處創業階段。國家的投入產出要從整體和戰略的角度衡量,至少我認為
國家到目前為止的重點在面,在打基礎,不在點,更不能用幾片文章來作為產
出的代表。至於加大基礎投入,我認為國家一直在不斷增加,這本不是個問題,
吳教授將其隆重推出成為一個問題,主要是他出於他自己的考慮 “實際上很多
在國外工作的中國科學家願意回國開展研究工作,但是不充分的經費支持、較
差的科研環境和科研管理,讓他們望而止步”。看看中國中西部的落後狀況,
想想廣大農民和下崗職工的困境,想想基本的中小學教育等等,用中國的GDP
數字來硬套強求美國的基礎研究投入比例實在是給人以何不食肉糜?”的感覺。
吳教授回國應該多到北京上海以外的地方,特別是農村,走走,看看。再退一
萬步,假設吳瑞教授的要求是對的,假設中國按美國的GDP/基礎研究經費比例
加大投入,有兩個問題就必須回答了:

1,如何投? 生命科學只是基礎科學的一部份,工業/農業/能源/國防,孰先孰
後誰輕誰重? 我本人是搞生命科學的,當然希望生命科學科研經費越多越好,
但從一個中國科學家的良心深處,我認為,生命科學基礎研究不應該是中國目
前最重要的支持對象。2,投後就能達到吳教授的投入產出效果? 在生物領域,
花重金肯定可“吸引到很多在國外有傑出才幹的科學家回國效力”。以提高
“產出率”即高水平論文。但能吸引到其他領域的傑出科學家嗎? 核物理的先
不談,就說NASA的,波音公司的空氣動力學和材料科學家,英特爾的芯片專家,
你能“吸引”來嗎? 那麼,當國家付重金給生物領域的歸國的傑出科學家時,
如何面對那些在西昌基地和沙漠裡的鄧稼先們? 是他們讓神舟上天,讓導彈衛
國。他們肯定沒有IF因子10的文章。

吳瑞教授在中國開放初期為中國生物學子出國留學搭橋鋪路,費盡心血,功不
可沒,多年為中國科技發展獻計獻策,有目共睹。當但是我感覺吳教授近來的
作為主要是所謂“吳瑞學會”利益的代言人。愛徒心切人之常情,但當權衡國
家與小集團利益時,還盼先生大局為重。借用先生的投入產出理論問一下:
CUSBEA成員現有幾個人回國服務? 中國對CUSBEA學子們投入不可謂不高,尤其
在那段國家經濟最困難的年代。但產出是多少 ? 這投入產出率應該是零吧?
為支持先生自己的投入產出理論,您能否呼籲一下吳瑞學會成員:
Don抰 ask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but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如果他們仍然把中國當成自己的國家。

我對蒲幕明先生衷心敬佩。身體力行,不辭辛苦,毫無私心,完全是為中國科
學發展盡力。他在自然的文章的確是切中要害,可能是考慮到維護中國的整體
形象,蒲先生有些問題說的比較委婉,用心良苦。蒲指出的問題比他帶領神經
所發的論文要重要的多:前者關呼整個體制,後者只是一小小局部的改進,而
且主要是來自蒲教授的個人影響和作用。實際上,我對上海神經所和目前熱炒
的北京生命科學院的體制並不認同:開小灶是不可能提升國家的整體科學水平
的。且不談並不是有錢就能出科學成果,啟動經費用完了怎麼辦? 國家繼續包
養?---那是不可能的,也是違背科學競爭的基本原則的。那麼就得競爭經費,
神經所和北京生命科學院能競爭到足夠的,國外水平的經費嗎? 不可能的。粥
少僧多,豪華和尚餓肚皮。這就是26人告狀信的根本原因。順便說一下:26人
告狀信是中國科研現狀的產物,不全有理,可以理解。當基金委和科技部已采
取相應措施後,又通過個人關係捅到自然雜誌非常不當。對國家和國內科研人
員包括告狀者們自己的負面影響很大,挾洋販私,不顧大局,莫甚於此。

我是中國培養並送出國學習的。當年出國時北外出發前一位老師的話多年難忘:
你們每人出國一年的費用相當於己於72個農民3年的總收入。我一直覺得欠祖
國欠國內父老鄉親和老師同事們太多,一直在努力回報。我認為中國改革開放
以來,一直在正確的軌道上前進發展,發展中的問題包括科技界的問題都是正
常的,也都會在發展中解決。我相信國家領導和有關部門對全局的了解和決策
能力,所以多年來只干不說,也從不和媒體打交道。現在,借借自然雜誌的
“西風”,除了完全同意蒲先生等提出的鼓勵自由探索,鼓勵創新,提倡
“splendid isolation” ,和打破等級森嚴外,我也想就中國生命科學發展
簡要建議幾條,一孔之見,但決無私心。:

1,取消國家3大獎的報評制度,而採用提名制。如國外的諾貝爾獎和國內的何
梁何利獎形式。我個人認為目前的3大獎每年勞民傷財事小,促進了急功近利
和不正之風事大。科學院取消3大獎實在是非常英明正確;

2,國家生命科學科研戰略目前應側重應用領域,特別是涉及國計民生的醫/藥
領域的基礎/應用研究。我國目前可說沒有一家有競爭力的藥廠/試劑廠或醫療
設備/科研設備製造商。

3,進一步改善基金評審機制,除CDC以及國防生物科技之類必須由國家計劃支
持外,全部放開競爭; 國家可RFA。在基金終審階段,可以請國外中國科學家
包括吳瑞學會成員參與把關。

4,加強基本科研設備和試劑的國產化比重,提高現有設備的使用效率,這?
顯著降低科研成本,降低科研的入門門檻,有利青年一代探索創新。

5,立法鼓勵民營企業R&D和社會資源支持科研,用市場經濟吸引人才。

6: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要讓大家明白現在科學家和科學都是有國界的。要提
倡發展老一輩科學家的奉獻精神和科學家的職業精神。

5。15。2004

【虹橋科教論壇網友文庫(www。rainbowplan。org/cgi-bin/edu/mainpage。pl)】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0: 直言:打架、看客和不出頭
2010: Dow touches 11,000!
2009: 今天或最近,是最後一批熊熊犧牲的時候
2009: vf: 美國槍支泛濫 - 禁還是不禁?
2008: 從陳沖姑娘的中英文章所想到的
2008: 昨天,我看CBC也沒看到,但請看。。。
2007: 又是迎春花黃時(原創 . 四)
2007: 後記:
2006: 淺析 “快樂” 與 “幸福”
2006: 惡評央視名嘴周濤的2婚:當J女遇到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