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9月5日報道:著名打假人士方舟子4日在微博發布消息稱,我國“千人計劃”入選者王志國因兩篇論文造假,被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心臟病研究所關閉實驗室。(9月5日,新華網)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2009年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在中國,包括科研機構、高校、醫學研究機構和醫院的工作人員在內的近半數科研工作者認為學術造假“非常普遍”,此調查共有3萬多名受訪者。這個數字是何等的觸目驚心。
深究原因,造假者之所以造假,是因為造假能夠得到豐厚的回報,王志國通過論文造假,不僅被視為“重點人才”引進,而且國家還給予了150萬元的資助金。
“造假”是有一定風險的——“重點人才”也深深明白這個道理。因為一旦被人發現,就會名譽掃地,“在圈子裡沒法混了”。但他們還是鋌而走險,所存就是 “僥倖”二字,更有臉皮厚的,膽子更大,認為即使抄襲被發現了也沒有什麼了不起,這種風氣蔓延開來,使學術界、科研界、機關企事業事位受到了很大的衝擊, 對那些求真務實搞科研的人造成了很大的不公平。
造假者為什麼越來越多?還是過去對“學術”造假者太過於寬容。賣假藥的,賣假酒的,賣有害食品的,都受到了法律的嚴重的制裁,而對於“學術造假”,“文憑造假”等現象,卻處罰過輕。假如讓抄襲者覺得抄襲的代價太大了,他們是不是會有所收斂呢?
學術打假不僅要嚴打,更要連打,要在科研機構、高校、醫學研究機構、機關企事業單位展開對“學術造假”、“論文造假”、“學歷造假”等行為的大清查,對 抄襲、虛報、浮誇等行為狠狠打擊,如此以來,必定能夠淨化學術、行政、收入分配改革的風氣,讓那些埋頭苦幹、不務虛名,專心研究的人脫穎而出,這樣,各行 各業的刻苦鑽研的積極性一定會空前高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稿源:荊楚網
作者:王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