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死亡詩社(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
送交者: 佚名 2004年05月18日14:57:39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有意義我希望活的深刻 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 以免當我生命終結時 我發現自己從沒有活過。

 一

很早注意到這部片名,大概是因為有個詩歌網站如此命名。對名字來源一無所知,只是憑了那些天生對死亡、墳墓、女巫和鮮血此類詞彙偏執狂般的癖好,對文字後面隱藏的某些內容不由自主地傾心。以為影片該在講述普拉斯那樣的女人故事,故事中的人物會熱中於陰冷刺骨的文字,喜歡和自己幻想的乾屍舞蹈,美要到極致,那種審美,是以冰冷的墳墓為終結,如同普拉斯最終選擇的煤氣爐盤。

然而,我看到了一個和自己預期完全相左的故事。你可以稱它是校園青春片,因為它講的正是校園青春的故事。刻板的老師,青春懵懂的男孩們俊美如阿波羅,他們眼中好奇的光芒,對愛和異性的憧憬,秋野上黑壓壓的鳥群驚飛,其漫天之勢宛如一種掙扎着奮起的力量,在嚮往一次不計代價的飛翔。秋野寧靜而廣袤,那也是暫時的,暴風雨正在悄悄醞釀。

暴風雨來臨時,這些鳥兒又該怎樣?

也許我們都曾經暗暗盼望過生命中出現基丁這樣一位老師,他熱愛文學、人生,熱愛詩歌、夢想,鼓勵年輕人張揚個性,告訴他們‘Seizing the day’.(把握今天)。所以當那個男人哼着小曲在教室里露面時,那些孩子的眼睛裡隱藏的光芒閃耀了。他在第一堂課上,就撕去了莊嚴的教科書上對詩歌的規定,告訴孩子們青春的激情原可以和動人的詩句如蜜糖般從唇邊滑落。他讓孩子們稱他為‘船長’。

這個徹頭徹尾的詩人,不合時宜的船長,他的到來是為了從另外一個角度貫徹教育的目的:教育是為了教會學生能夠獨立思考。詩歌無法以理性坐標的方式去度量,人類充滿着激情!醫學、法律、經濟、工程,這些只是生存的手段,詩歌、美、浪漫和愛才是生活的精髓。他告訴他們不要墨守成規,要學會站到桌子上,從另一個角度看不同的世界,告訴他們不要一味服從,因為,那對採摘真正的生命的花蕾是有害的。

他的到來,是早春的第一滴雨水。

每一次地提到Neil Perry的名字,我都會隱隱疼痛。那樣一個可愛的少年,他學業優異,他俊美、聰明、順從,寬容,他是每一個老師都會喜歡的標準好學生,父母的好兒子。在嚴厲的父親命令下,他退出了校報編輯,他有一天會成為一名好的外科醫生,操着手術刀,精確地度量着病人腐爛的軀體,他會生活無憂,成為一名受人尊敬,衣食豐祿的中產階級。這些早早設定好的路徑正擺在他面前,鮮花和屍骨放在他的道路兩旁,一切都十全十美,他將是社會的棟梁,生活得平靜而絕望,在某個午夜夢回之時,偶爾回望月色,想到青春時有過的夢想….然而,那樣的路中斷了。他遇見了Keating。從第一堂課,撕碎了第一本教科書開始,就註定了他將與那樣的路分道揚鑣。他太過於早慧,第一個明白了Keating提出的‘卡配匹亞’。Keating帶領他們站在一百年前的校友照片前,看那樣青春的軀殼,盛載着夢想和渴望,而如今,都已化為蛆蟲的食物。

他重組了Keating年輕時組織過的死亡詩社,帶領同伴,在夜裡奔行向那個印弟安山洞,夜的迷霧間,蘇格蘭風笛響起,那些年輕的身影奔行的步伐如舞蹈,正奔向自由和幻想的世界。那種激情飛越的時分,Neil真正體味到了幸福,他通過詩歌尋找到了人生的答案。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浪漫主義者,美麗、脆弱、高貴得一塌糊塗。

而這樣的浪漫註定走向死亡。在精神父親Keating與現實父親的較量中,精神在現實的蹂躪下,不堪一擊。Neil的人生愈顯出其苦痛和孤獨,他的生活一直是一場演出,演出一個好學生,乖兒子的角色,他演技高操,贏得一片讚許。所以,當有一天他要放棄父親為他劃定的軌道,選擇另一個不可知的,可能充滿荊棘與艱難的道路時,父親震怒了。在強權的父親面前,他的靈與肉處於分裂的狀態之中:是順從傳統父親的強勢?還是聽從自己內心的召喚。年輕的他無力承擔這種重負,他選擇了死亡。把《仲夏夜之夢》的精靈花冠放在窗台旁,他用那把父親長年希望他使用的外科手術刀打開通向墳墓的道路。

他死得很美。在現實和理想的掙扎中,理想總成為祭品,莊嚴地放在了祭台上。他們非如此不可,在嚴酷的成人世界裡,在一切以現世利益為準則來判斷是非對錯的社會中,理想主義者往往無力對抗現實,他們的尖銳、脆弱與唯美都那麼觸目驚心,如煙花閃過,在夜空裡刻下創痕。

Neil的死亡是一種永不消失的疼痛,讓我思考:怎樣在夢想與現實之中尋找一種合適的平衡?我的這種思考屬於理性的那一半我,而另一半的我在想:其實這無可挽回的結局本身是一種必然,與其看到多年後的Neil平靜而絕望地生活在庸常的世界裡,也許,在鮮花盛開時突然遭遇風雪而凋零,不是最壞的事….很多人,他們原可以不死的,如海子,普拉斯。柯本說,與其苟延殘喘,不如痛快燃燒!那些邁向鐵軌或伸向煤氣盤的頭顱里盛放着怎樣的決絕,對現世的毫不留戀,剩下的,只有些溫暖而寂寞的句子。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Todd Anderson,另一個不容忽視的角色,更準確地說,他近乎於本片的主角。因為Neil那樣的絕對理想主義者的故事畢竟太激烈,太悲壯,一個故事裡,更需要一些普通人物的故事。他們不一定是那種人群中的領導者,最有天份,最引人注目,頭上戴滿花環。他們常常保持沉默,面色蒼白,在現實世界中膽怯地行走,唯唯諾諾,惟命是從。然而,從他們偶爾投過的眼神里,你仍然能看見一些光芒。只是,那樣的光芒太微弱,隱藏得太深了,需要有良師益友在旁,把它們如抽絲剝線般,一點一點地引發出來,最終引發熊熊大火。

因為,那樣的靈魂,往往才最堅韌,最有力量。只是,它需要時間打造和證明。

Todd剛出場時,他的眼神羞怯不安,在第一堂課上,他寫下了Seizing the day,課後又把它撕去了,表明他內心對傳統訓誡與新鮮的Keating老師灌溉的思想之間的衝突。在交那篇詩歌作文時,他苦苦呤誦,如完成作業般抓耳撓腮,不得要領。在死亡詩社的幾次聚會上,他害怕當眾朗誦詩歌,都只作為記錄者存在。

他也是幸運的。擁有了Neil這樣的良友和Keating老師。他們都同時注意到了他眼裡的光芒。Neil鼓勵他扔掉生日的文具盒,Keating在那堂英文課上,看出了Todd的恐懼,讓他大聲喊叫,釋放自己壓抑的情感。Keating蒙住Todd的眼睛,讓他緊閉雙眼,描繪惠特曼的形象:“這些景象浮現在我的周圍,一個瘋子緊盯着我令我精神緊張。他伸出手掐着我。他一直在喃喃自語,好像說一條毯子總是會蓋不住你的雙腳。無論你如何拉它,拽它,它永遠不夠大…….從我們開始哭泣到我們死去,它僅僅能夠在我們悲痛,哭泣和尖叫時蓋住我們的臉。”安份守已的Todd把惠特曼描繪成了一個‘牙齒流汗的瘋子’。他腦中的熱情與想象力正一點一點被激發出來,閃閃發光。然而,與Neil的絕對的浪漫與激情不同,Todd認識到僅有激情是不夠的,“無論你如何拉它,拽它,它永遠不夠大…….它只能在我們悲痛,哭泣和尖叫時蓋住我們的臉。”激情是生命的精髓和花蕾,但它的力量有限,無力保護我們面對嚴酷的現實世界,光靠它我們將無法生存。

在Neil死後,Todd一個人踉踉蹌蹌走向空寂的雪地,對Neil的死亡,他的父母有着血肉相親的疼痛與不解,Keating老師也會有終身的內疚與自責,唯有Todd,只有他,才徹頭徹尾地明白他這種行為的前因後果,所有的意義,明白那褪去了塵世衣物的年輕靈魂的決絕與非如此不可。如果說從前,Todd的精神一直處於Neil和keating的籠罩之下,他也心甘情願地站在他們身後,而摯友逝去,Keating老師被放逐,Todd一下子成長起來,他在雪地里的嘔吐讓人心碎,他從此是孤獨的,再沒有精神上的支柱,他從此將獨自面對那個大雪紛飛的冰冷世界。

他和那兩個人是不同的。Keating和Neil都是骨子裡的詩人,對美,對激情有着天生的把握與熱愛,並有着殉道者般,不計後果的浪漫。他是現實的,生活原本是需要歷練艱難和忍受平凡的乏味。他眼含熱淚,一樣地和其他孩子一樣在那份給Keating老師定罪的文書上簽了字,將靈魂擲於火中,順從於已定的命運。然而,他會小心呵護心靈和頭腦中如星閃耀的火花,那最後喊出的一聲‘oh Captain, My captain’,那站在桌子上與Keating告別的姿勢正是Todd面對成年世界做出的第一個發自內心,並願意去承擔後果的選擇。

我不得不提這個人,Cameron(卡梅隆)。他的出現正是為了證明生活里確實存在着的這樣廣泛的人群。從第一節課開始,在Keating老師在黑板上畫坐標時,他立刻一字不差地記錄了下來,撕教科書時,他撕得工工整整,第一節課下課,他的第一個反應是:這些內容要考嗎?他參加死亡詩社,不過是因為其他人都去參加。在最為桀驁不遜的Charlie和學校鬧惡作劇時,他面如土色。所有的這些表現一點一滴地累加,所以,在Neil死後,他是第一個向學校簽字證明Keating老師罪過的人,他從內心裡也相信那是Keating老師的罪過,毫不猶豫地出賣了他,以保全自己。在最後一幕里,他也是那幾個沒在站上桌子,為Keating送行的人。他屬於人群中的不小的那部分:對權威無比順從,沒有個性,在利益面前會很快放棄原則,犧牲別人,保全自己。他不具備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然而,他將來最大的可能會上哈佛等名校,畢業後,成為一個銀行家,律師,或者其他。他將生活優越,頤養天年。

某種意義上,他已經是一個死人。他的心靈從出生那一刻就死去,在成長的過程中,在那些暗夜朗讀詩歌的時刻,那心靈曾有一度的復活跡象,而隨着Neil逝去,他立刻回到現實狀態,毫不留情地把心靈丟進了垃圾堆。他和很多其他的人一樣,行走在街道上,人群中,如死人群舞,面無表情。

我無權指責他,按照死人的邏輯,也許他是對的。心靈何用?夢想何用?詩歌何為?終究,人要在現實的世界裡苟延殘喘,看浪漫化為齏粉。我也有過懷疑Keating的時刻,在5月14日夜,第三次看完這部影片後,我走在校園裡,反反覆覆地想:Keating他究竟錯了嗎?也許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激情都已冷卻,我開始用正常人的思維來考慮這問題。這種思維讓我痛苦,我走在朋友身旁,神思恍惚。

夜裡,朋友用衣服蒙住我眼睛,說:向前走。

我遲疑不敢前行。

朋友說:不怕,我看着呢。不會讓你掉溝里去的。

我仍然猶豫着,終於伸出了腳步,一點一點,十米的路程用了近十分鐘的時間來完成。在黑暗裡,在我的目力失去力量的時刻,我害怕,害怕每一個未知的溝壑,害怕跌倒。我必須眼睛能看清楚前方的路程,才能夠從容地去邁出腳步。那蒙在黑暗裡的時刻是一種折磨,我為恐懼折磨。也許,我正在成為一個喪失勇氣的人,不再有年少時,那種一往無前,哪怕天塌下來又如何的莽撞與熱情。

這種認識讓我酸楚,生活需要的歷經艱難與忍受平淡乏味,這些我從前不屑一顧地屏棄的東西,如今,正一步一步地走過來。心中的光芒正日益黯淡,日常的幸福正慢慢地屏蔽住感知的毛孔,在日復一日的勞作中,我正在伸手,猶豫着,是否與生活妥協。

我在伸手、猶豫中,正一步一步變成一個死人。

兩條路在森林裡分叉,我選擇走人少的那條。

浪漫的詩人keating走了,被放逐,如普羅米修斯,盜火者承負了盜火的惡名,他是一個被放逐的游吟詩人。浪漫的詩人Neil去了,走向死亡。他被點燃的生命激情無法再回到鐵屋般禁錮的體制,如魯迅先生描繪過的那個沒有窗的大鐵屋子,他醒來,無法接受這現實,只能把自己骨骼捏碎,為維護精神的自由選擇了毀滅。鬥士Charlie離開了,他的命運是一個未知數,他將始終是體制的一個反叛者,蔑視傳統與成規。理性的Todd存留了下來,他是他們中最有人生智慧的人,會小心翼翼地珍藏起那些夢想和詩意的火花,獨力承擔起自身的命運。

那是一條人少的路。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不離不棄(3/59_3/60)
2002: 起源(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