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父親節的文章的反響
送交者: 三 秀 2004年07月05日03:16:14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杜俠:你好。

看了你最近一篇關於父親節的文章以及網友們的反響,我感慨很多,因此便冒昧地寫下了這封信。

在初看了你的文章之後,我有些吃驚,因為你這次寫的是一個十分普通卻又非常痛苦的話題。有位網友的話很深刻,說你是遊歷完了世界之後又在遊歷內心。而內心的遊歷是更為廣闊的。尤其是當那種內心的遊歷達到了一定的深度時。

你文章中最讓我觸動的是“二十元錢”摧毀了一個家庭的故事。很多人現在已經不大清楚二十元錢到底在當時意味着什麼。我讀過一篇文章,說五十年代一個大學生(行政級別二十二級)頭一個月的工資是五十六元,六十年代是五十八元,七十年代倒退,五十二元。這樣算過帳了之後,二十元錢就有了它的特殊的時代意義。

它令我想起了一個朋友給我講的事情。她的奶奶臨終前留給三個兒子的遺產是每人十元人民幣。她奶奶是個農民,死於七十年代末。當時三個兒子是跪倒在她屍體前放聲痛哭。老人家一生所有不過那三十元錢,卻一直擔驚受怕,直到把錢交到兒子們的手上才安然合眼。再給你講一件事情。我二姐十七歲那年,有一天,我母親給了她十塊錢。二姐就帶着我去逛商店了。她是個年輕美麗的女孩子,十分地懂事節儉,懷揣着那十元錢,在商店裡左看右看,就是捨不得給自己買任何東西。我們步行了四十多分鐘去那裡,又步行着回來。在回家的路上,她突然發現那十塊錢被偷了,當時便嚎啕大哭。那麼大的女孩子,一路牽着我的手,一路抹着眼淚,想着怎麼回去和大人交差。我和我二姐相隔的年齡很大,和她相處的時間也不是很多,但有一次我給旁人講起那十元錢的故事時,還是唏噓不止。

那二十元錢在你母親那裡的衝擊是那麼地大,也許就是因為那時生活的特殊的艱難,和物質的極度的匱乏。人類學家MASLOW把愛情與歸屬感(LOVE&BELONGING)只算做是人類的第三需求,而且是在基本的物質需要(食物,空氣,水)達到之後,有了安全感(身體的及精神的)之後,才會尋求的一種需要。

你母親當時那樣地傷心,很多人今日看來已經無法理會。但我覺得她是徹底地失去了一種希望。無論是對配偶,還是對將來。貧賤夫妻百事哀。她千辛萬苦維護的家和感情,在那種情況下,除了坍塌崩潰外,已經沒有了別的出路。但二十元錢對現在的我們來說又是個什麼概念?連三個美元都不到!哀哉,我們中國人的人生!

你在文中說到的和父母的關係,對我也有很多觸動。

我與我父親的關係一直非常親近,從很小的時候一直到今天。他從前在我的心目里十分威嚴,但隨着我的成家立業,隨着他的逐漸衰老,他開始出現了很多讓我吃驚的溫柔的一面。他現在很細緻,細到要告訴我做綠豆涼粉需加多少水的地步。他好象還依然對我充滿了希望,象多少年前我考上大學時那樣。但我實在已經沒有了什麼出人意料的欣喜可以給他。我在給他打電話的時候,常常一邊因感受到他的如同朋友一樣的細緻而吃驚,一邊因我們終於放棄了什麼而傷感。我常詢問自己究竟是不是一個讓他滿意的女兒。我沒有答案。這是我們很多中國人的心結。即使我們年屆不惑知命或子孫成行,總是鬱郁不解。父親節前,我自己也寫了一篇叫做“想起父親”的長文,寫的過程中也常常惆悵,因我覺得自己虧欠老人的地方很多。

再說母親,母親與女兒的關係究竟是什麼。女人無論一生成功失敗與否,總是會有遺憾。遺憾從何處彌補,總是女兒:女兒能改正自己以前的錯誤,女兒應該比自己過得更好(好的學校,好的配偶,好的子女)。但一個聰明的母親,必須學會知道什麼時候去收斂那種欲望,甚至窒息那種欲望。因為欲望越高,失望越大,打擊越大。女兒的“失敗”對一個母親來說,比自己的失敗更具有摧毀性。當然,女兒的“成功”則意味着結局的“完美”,理想的“重現”和青春的“復活”。我很幸運,躲過了那一劫。一是因為我母親的女兒很多,她可以在好幾個人身上試驗,二是因為她傳統知命,覺得我們不需要超過她,她老人家一生平安幸福,女兒們能象她那樣生活一生,便是我們的造化。

但你的文章卻給我提了一個醒,即:我到底對自己的女兒公平不公平。尤其是作為生活在海外的第一代移民,我對她的要求是否過份,我是否理解她在兩種文化的對撞和薰陶中成長起來的個性;她將來成功到了什麼地步,才算得上達到了一個中國母親的標準。

我的一位朋友曾給我講起過他父親的故事。他父親很多年來,一旦寫信,總是會問兒子在國外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領域是什麼。兒子總是含糊其詞。他有一次苦笑地說:一個實驗室領域裡的高等技工的方向!

這個兒子已經從夢裡走了出來,而父親卻依然生活在夢中。我希望我今後會比這位父親聰明一些,而我女兒則比那個兒子勇敢一些,在我太過糾纏她的時候能給我當頭一棒: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寫文章,第一是為自己,其次才為他人。很多時候,寫作有一種治癒和平撫的功能。我要平撫什麼,治癒什麼,我自己知道;而你要治癒什麼,平撫什麼,我等只能猜測。一些網友談到的孝的話題,似乎不是你在文章中想說的。

孝永遠也不會解決子女和父母間的存在的差異。我看不出你有什麼不孝之處。因為孝(或是關愛),所以痛苦。昔日之孝,責任與禮教的成份多些,過於強調敬老。在二十四孝里甚至有郭巨“為母埋兒”的人倫慘劇。而現在之“孝”是什麼,卻很模糊。人的個性的張揚,年輕一代從家庭獨立甚至裂變,這些現象在國內都已經十分普遍。在這種情況下說孝,便需要跟進一些新的觀念,修正舊的概念。兩代人如果能在遵循長幼之序的同時,注重培植平等和關愛,就等於是父母朝子女靠近了一步,子女朝父母靠近了一步。但如果這樣彼此都邁了一步之後,世界還是無法大同,我們便只好知足。畢竟,變化都是從人心的深處開始的。我們有改變自己的力量,卻不見得有改變他人的力量。

祝夏安。

三秀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媽媽和寶貝
2003: 什麼是愛(zt)
2002: 我們這樣是不是不大正常???
2002: 虛擬空間的另類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