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思念 |
送交者: delilah 2004年09月07日17:40:11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
過幾天就是中秋節了, 傳統中,中秋節是闔家歡聚的日子,全家人坐在一起賞月聊天,吃月餅。看着夜空中漸漸圓起來的月亮,不由得牽動我的思家情,懷念起每到中秋全家人團團圍坐賞月,那久違的戀家的感覺。 由於時代的經歷,我家和大多數同齡人的家一樣,聚少離多, 一起過中秋節的時候也不很多。 童年,聽媽媽講,爸爸專心於工作,總出差,留下她一人操持家事。最困難時,我們姐弟幾人集體生病,媽媽就要白天工作,晚上一個人帶着幾個病孩子折騰。 後來,她實在吃不消,將我們送到部隊幼兒園全托, 每周或者兩周才回一次家。在我的印象里,我不喜歡去幼兒園,每到周一,都大哭着去幼兒園。那時人小,挺戀家,每當老師講有人來看我們,我和弟弟的高興勁就別提了。那時記不得有過中秋節一說,不過,只要是回家日,就是大節日了。 上學後,爸爸還是照常出差,家務還是媽媽打理。我很小就學會做飯,洗衣服,買菜,常常是脖子上掛着家裡的鑰匙,放學後,給弟弟做飯,那時還是用峰窩煤;有時還要到幼兒園接小弟弟,然後到路口等媽媽下班, 常常她都會買一些好吃的零食帶回來。記得過中秋節吃的月餅,那時的月餅品種單調,只有紅白,提漿月餅等,但對饞嘴的我來講,已是人間美味了。 再大一些, 我學會包餃子,儘管沒有多少油水,不過是豬肉白菜,但在那個缺油少肉的年代, 這已經是美食了。每到周日,剁菜剁肉合面,我趕皮,爸爸媽媽包,包一大盆餃子, 吃好幾天。等到過中秋節, 父母常在晚飯後,端出一些月餅外還加一些點心以示慶祝,那時,中秋節是一個可以得到一些好吃的東西的同義詞。 後來是文革,我家同大多數家庭一樣,四分五裂,兵分幾處。我去內蒙,大弟和父母上幹校,小弟還小,由父母在京的留守單位照看。後來,文革結束,幹校撤銷,父母回京, 我上大學也回到北京,但大弟留在了父母幹校的地方, 小弟又到京郊插隊,一家人還是分開的,也談不到中秋節相聚了。 再再後來,大弟和人對調回京,小弟被招工回京,一家人終於又能夠在一起了。那時,儘管也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但腦筋傳統的爸爸卻很高興,因為,他願意將子女攬在一起住,也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曾經,我們幾個在各自的單位陸續分到房子,搬出去住時,老爸不像其他人的父母那樣高興,總是要悶悶幾天,在媽媽的一再開導下才緩過勁來。 我們幾個住的地方離父母家不遠也不近,過年過節總要回去,平常有時間也回家看看,好在有電話,每天的電話問候是少不了的。那時,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中秋節也過得像模像樣,月餅品種也多起來,有廣東月餅,上海月餅,江蘇月餅等,我很愛吃廣東月餅。不過,中秋節也成了月餅災難,單位發月餅,朋友送月餅。反倒是,過中秋節時,我家不吃月餅了,常是我回家掌大廚,作出一桌飯菜全家共享。 一轉眼,沒在家過中秋節已經有段時間了,不常吃月餅還真有些饞。電話里聽到父母一年比一年蒼老的聲音,看着照片上父母漸老的面容, 心裡總是有些酸酸的。媽媽講,年紀大了,喜清靜,也做不動太多人的飯菜,況且,弟弟們都有家有孩子,都有自己的一攤事,過節也忙忙的,所以,除了春節等重大節日,一般節日到不大聚了,中秋節是不過了。弟弟們回家也不一定是一起回,家庭聚會也有一搭沒一搭。對此,我倒也同意,孝順不一定是要過節一大家子人聚會,鬧得老人太累,只要是順着老人意願行事, 心意到了,就是孝順。 媽媽生性樂觀,對許多事看得開,包括節日,家庭聚會不聚會也不太在意,還常常開導爸爸, 子女大了, 不能總攬在身邊,並現身說法,當年如果不是媽媽毅然離家參軍,也不會遇見爸爸,因為我父母一個是南方人,一個是北方人。媽媽首次回家看看,是在離家30多年後的80年代中。 今年的中秋,月亮一定是圓的亮的。看着同一個月亮,相信天隨人願,祝願我的父母身體健康,幸福長壽,也祝願天下的父母快樂安康。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