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中國的年青人,從小就十分優秀。他來到日本留學,在名校里一路過關斬將,是尖端科學界前途無量的尖子生。在今年,他遇到些挫折,隨之輕生了。他的親人不同意寫進報道里,因為,在他的家鄉,沒有人知道他是自殺。
在電話里,他的母親對我說了許多話。悲痛的母親泣不成聲,叫人心有戚戚。白髮人送黑髮人,人間至哀莫過於此。在我答應她不報道並放下電話以後,這位母親淒楚的聲音還在我耳旁縈繞,她重複着“我的孩子從小到大都特別優秀啊”。
我同情這位母親,但是對於她極力隱瞞孩子的自殺,我不以為然。她強調,這是因為她的孩子是一個從小就非常優秀的孩子,一個要強的、要面子的孩子,她的意思是,為了保全她優秀要強的孩子的面子,她作為一個母親,做了必須做的。
或許有些不敬的是,我認為她的孩子連命都不要了,又哪裡還會在乎面子?要面子的是這位母親,她無法接受她優秀的孩子的失敗,無法接受她要強的孩子的脆弱──我當然不能這樣對她說。她問我是否能理解一顆母親的心,是否理解她不允報道,我答“理解”。她的價值觀已是根深蒂固,又是在喪子巨痛中,沒有人忍心說一個“不”字。
想象一位絕望的母親捧着骨灰回鄉以後,還要向來弔唁來唏噓的鄉里說謊,訴說孩子如何在日本生病,最終不治,訴說孩子的優秀,老師的誇獎,同學的尊敬,那該是煉獄一般的心情。這肝腸寸斷的母親,叫人心痛;她的死後也未被她全盤接受的孩子,更叫人心痛──也許稍有偏頗,但我可以認定八九不離十的是,這位要強的母親以優秀的孩子為榮,一直以來,她肯接受的是按照她的心願或者設定的路線走着的孩子。在這樣一條優秀的路上,不可以脆弱,不可以失敗。
我雖然不忍心對那位母親說“ 不”字,但深感人可以允許脆弱,也允許失敗,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有句俗話說,不撞南牆不回頭,頗有惋惜意,其實,我覺得南牆就是用來撞的,南牆撞了,人便成長了。
日本著名精神科醫生齊藤學的新書《男人的誤解》中提到,一直逼迫自己堅強並成功的“男人味”是一種病。一點一點受挫折,隔三差五脆弱一下,就不至逼迫自己太甚,鬱積過多負面情緒而滋生輕生念頭。若是為人父母,更須接受孩子的失敗,允許孩子脆弱,避免心理陰影和惡劣結果。真正的強大只能在家人的愛與接納,以及外界的挫折磨練里一點一滴孕育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