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美加選舉差異的比較 (給美國茶友打氣)
送交者: 老北太平莊 2004年11月04日15:12:52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看到茶友們在布什上任後一片哀鴻遍野, 覺得有必要寫點東西安慰, 鼓勵一下“悲痛” 的茶友們。

很多時候, 看事務不能光從縱向比較, 還要從橫向比較。從縱向來看, 好象美國的這次選舉是“最不民主”的一屆。 但是如果你從橫向比較, 美國的民主體系卻是西方國家中相對較完善的一個。

1) 普選比率

無論對小布什得勝選有什麼評價, 但是布什畢竟以 51% 對48%的比率勝出。反觀加拿大, 因為 winner take all, first-past-the-post 選舉系統,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 只有4屆政府(1940, 1949,1958, 1984)是法律意義上多數黨政府 (有超過50%popular vote).

以1997, 2000年的加拿大大選為例: 1997年, 執政的自由黨政府只贏得了 38。5%的普選票, 卻可以贏得51。5%的議席。 2000年執政的自由黨政府只贏得了 40。1%的普選票, 卻可以贏得57。5%的議席。也就是說40%的選民可以決定60%的選民的意願。

這個弊病最明顯的是在台灣, 每一次民進黨總統的得票率不超過40%, 可是民進黨的狂熱民族主義卻可以凌駕60%的中間選民, 從而將台灣帶向戰爭的邊緣。

2) 權利的制衡

當這裡的朋友在哀嘆布什的當選的同時, 卻忽視了美國民主體制里的權利制衡因素。

美國的總統的權利不是無限大, 他有國會的制衡。選民可以通過國會來制約任意妄為的總統。也就是說, 當選民感到選上來的總統不夠好的時候,可以通過國會的中期選舉來選不同的黨派。 因為, 美國的總統任何行動都是要經過美國國會的授權。 這就是為什麼, 在過去20年裡, 經常是美國的總統是一個政黨,而國會的控制權卻是在另一個政黨里。

美國的法案要通過眾院, 參院兩院通過, 最後總統簽署, 才能成為法律。而第一關就是眾議院, 也就是說民主黨可以通過控制眾議院來反治共和黨的參院或總統, 反之亦然。 許多人不理解為什麼當時克林頓政府會允許李登輝訪美, 而這恰恰就是美國議會的反制結果。 而當初美國總統屢次駁回議院的制裁中國的法案, 也是這樣一個例子。

所以, 在美國的朋友可以重拾信心, 在兩年後的中期選舉中有所作為。 (我還要特別指出的事, 目前的一黨獨大的局面, 與三年前的911有關,應該是非常時期的非常現象)兩年後的美國中期選舉絕對是至關重要的一場選舉。


再來看加拿大, 當一個只有40% 普選率的Majority government 執政時, 因為沒有這個中間的緩衝,而執政黨的議員為了自身的利益, 很多時候也不敢同黨的政策對抗。直到下屆選舉之前, 老百姓實在是不能做什麼, 憤怒與不滿只能留待下次大選。

3) 地域的公平

美國的眾院是以普選來決定議席, 而參院卻是以每州兩票決定議席。 這也是美國能夠保持穩定的一個關鍵一點。 就象美國的任何法案, 通過眾院後要經過參院的批准。 這就使窮州與富州, 人口多的州與人口少的州之間可以協商, 可以平衡, 而法律的提案可以對大多數的人都有利。

加拿大的議會系統實際上只有美國的眾院, 也就是說, 只要任何一個政黨能夠取得占半數人口的中部選票, 維護了他們的利益, 就可以穩坐江山。 然而, 被忽略了的小省, 或者人口少的省就會產生游離感。 也許住在安大略的茶友沒有感受到, 可是在我們這個西部省份, 很多人在考慮從加拿大獨立出來的選項。 我們甚至在認真在討論, 20年(10年)以後, 加拿大分裂以後, 我們這個省市應該獨立建國還是加入美國 (還好現在支持分離的比例只有25%)

美國能夠成功, 有他能夠成功的要素。民主是其中的一環, 所以在美國的茶友不要因為這次總統大選就泄氣, 你們還可以努力改變美國中期選舉的結果。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無法停止
2003: 楊絳VS錢鍾書
2002: 中美文化誤讀之一:美國人比中國人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