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阿飞的剑
万维读者网 > 茗香茶语 > 帖子
俺有一帘幽梦-金庸如是说
送交者: 吃茶去 2005年05月14日10:51:47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夏夢,原名楊濛,江蘇蘇州人,生於上海。外形艷而不媚,貞靜平和,嫻雅大方,兼之身材高挑,有「上帝的傑作」之美譽。

  夏夢1947年移居香港,曾於瑪利諾書院就讀。十八歲時偕友參觀「長城電影製片有限公司」拍攝場地,獲邀加盟,翌年憑《禁婚記》(1951)一片震動影壇,此後演出過《孽海花》(1953)、《絕代佳人》(1953)(曾獲中華人民共和國頒發「優秀影片榮譽獎」)、《歡喜冤家》(1954)、《日出》(1956)、《新婚第一夜》(1956)、《搶新郎》(1958)、《同命鴛鴦》(1960)、《王老虎搶親》(1960)、《三看御妹劉金定》(1962)、《金枝玉葉》(1964)、《故園春夢》(1964)等著名電影。夏夢是「長城」最受歡迎的女演員之一,與石慧及陳思思合稱「長城三公主」,以夏夢居長。

  夏夢於1954年結婚,至1967年演完《迎春花》(1968)後退出影壇,移居加拿大,兩年後回港經商。1978年自組「青鳥電影公司」,出品《投奔怒海》(1982)、《似水流年》(1984)等著名電影。她亦曾獲委任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委員。

  夏夢擅演擅唱,演技燙貼自然,不論時裝、古裝、戲曲電影皆能勝任,反串男裝更是俊逸不凡,是國語片罕見的全能演員。其美丽、氣质、神韻、才藝獨步影壇,迄今无人能及,故此息影多年仍教人讚嘆不已。


第 2 楼


柏拉图 金庸之于夏梦
(搜狐社区)

作为香港文化界的擎旗人,金庸的新武侠小说驰名海内外,被誉为“文坛侠圣”。近些年来,他多次来大陆,自言:他爱香港更爱大陆。1994年,北京大学授予他“名誉教授”称号。他还定期地到牛津 剑桥大学讲述中国历史。人生难免有遗憾,文坛上辉煌得意的金庸,在情场上却曾是悲苦失意的,纵是侠圣才子也难圆爱情的美梦,他嗟叹:“即使‘流水有情’也毕竟东流去……”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迷上明星,加盟电影公司

1957年,金庸加盟以大明星夏梦花旦当家的新组建的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公司。金庸是个多面手的大才子,为什么要加盟长城影片公司,肯屈就去当个编剧?原来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完全是为了接近夏梦而去的。据他的一位知友说:他爱夏梦如痴如醉,但苦于难在生活中见到夏梦,才想到了“加盟”这个绝招。金庸还开玩笑说:“当年唐伯虎爱上了一个豪门的丫环秋香,为了接近她,不惜卖身为奴,我这算什么?”

金庸到了长城影片公司之后 ,为博得夏梦的欢心,在工作上极其卖力,在短短三年?br> 就先后创作了《绝代佳人》、《兰花花》、《不要离开我》、《三恋》、《小鸽子姑娘》、《午夜琴声》等电影剧本,可谓是多产编剧了。后来他又学习导演,好在既有才气又肯下功夫,于是他不久便与人合作导演了影片《有女怀春》、《王老虎抢亲》等。当时他的艺叫做“林欢”。他在工作上的出色成绩,自然得到了夏梦的称赞。

  胜似友情,不越情感界线

当时33岁的他,由于能够长期与24岁的夏梦在一起工作,时时都能与之见面或交谈,于是那“异性触电”的作用,情有独钟的感染,不但越来越使他感到情网缠身,还常常闹得他神魂颠倒,痴迷日增而忘乎所以。夏梦号称“长城大公主”,是香港众口皆碑、大名鼎鼎的“美人”,有香港演艺圈里的“西施”之称。

夏梦祖籍苏州,少女时期生活在上海。她生于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947年,她随家人来到香港,进入圣玛利诺英文书院读书。1949年,学校举行文艺联欢会,由学生用英语演出《圣女贞德》,夏梦主演贞德,获得了极大成功。人们夸她:“人极漂亮,戏又演得精彩”。她喜唱京剧,是一名出色的花旦。夏梦容貌清丽,身材苗条,身高1.70米,体态线条优美,艳光熠熠照人。她17岁进入长城影片公司,由于文化素质好,人又聪颖灵慧,扮相又极俏丽,所以在银幕上极有光彩,不愧为第一流的明星。

正因为夏梦如此,才使金庸爱慕不已,倾心拜倒。金庸完全被她迷住了,他曾说:“生活中的夏梦真美,其艳光照得我为之目眩;银幕上的夏梦更美,明星的风采观之就使我加快心跳,魂儿为之勾去。”但使金庸感到极大苦恼的是:他对夏梦的爱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他虽满腔痴情,苦苦相恋,却难于实现自己的愿望,其根本原因在于夏梦早已名花有主。早在3年前她21岁时,就与林葆诚先生结婚了。林是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学生,虽是从商,却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是个电影迷,特别爱看夏梦主演的影片。一天,他去看夏梦拍《姊妹曲》,恰巧该片缺一个扮演教师的演员,他就毛遂自荐客串演出,因此与夏梦相识又相爱,两人于1954年结婚。由此可想而知,金庸感到爱上一位少妇,心理上是有障碍的。更重要的是夏梦忠于夫君,对来自四面八方的许多爱慕追求者,都一律冷若冰霜加以拒绝。

但金庸此时对夏梦已是极难“慧剑断情丝”了。他已爱得欲罢不能,欲说还休。出于人品的考虑,金庸又不能对夏梦采取胡搅蛮缠死皮赖脸的态度,而且也不能显山露水地去表示什么,而只能限于眼角眉梢间的传情,或含蓄侧敲地暗示几句。夏梦机灵敏感,对金庸的隐情曲折,心里自然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她也非常喜欢金庸的人品才学,但心灵深处又不能接受他的爱,故又不能采取断然拒绝的态度,因为实在不忍心伤害他。于是她就采取一种非常友好的态度对他,也就是人常说的“比爱情少,比友谊多”的介乎两者之间极其微妙的状态。有时夏梦对他也眉眼传情,或嫣然一笑,或几句温存,这已经给了金庸很大的慰藉。金庸也明白,不能像其他情人那样,有更亲昵的举动,譬如拥抱接吻之类。夏梦无法回避两人的经常接触,因为他们在电影事业上还需要很好合作,不能因为感情上的问题让电影事业受到影响或损失。例如:她主演的《绝代佳人》、《午夜琴声》等影片是金庸编剧,对于剧中人物的理解与把握,她需要请教他;而她主演的越剧片《王老虎抢亲》又是金庸执导,更需要他与她说戏,表演时作这样那样的具体指导。也就是说:她的电影表演事业处处离不开金庸。他们之间,无论如何是不能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否则和谐欢快的气氛,肯定会造成损失,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夏梦是很用心对金庸的。

  相逢恨晚,人生难免失意

金庸与夏梦最难忘的一幕,也许是一次夜晚在咖啡店的幽会。这是他们仅有的一次幽会,是金庸主动,而夏梦也是例外地答应了。在咖啡店里的幽幽烛光和柔柔音乐中,两人呢喃而语,不时频频举杯,那种诗意的氛围及浪漫的情调,实在令人陶醉销魂。金庸趁着几分酒意,终于倾吐了自己的爱慕之情,夏梦听了极为感动,她说她是非常敬重他的人品、喜欢他的才华,只可惜他的“爱使”迟到了一步,感叹“恨不相逢未嫁时”了,并说根据她的为人,是绝不愿去伤害夫君的,请求他能格外原谅她。最后她深情地说:“今生今世难偿此愿,也许来生来世还有机会……”这次幽会就这样伤感而无奈地结束了。

从此之后,金庸只好把夏梦当作苦心依恋的“梦中情人”?

诉诸笔端,祝福情人远去

1959年,金庸带着失意无奈离开了长城影片公司,去创办他的《明报》,去致力写作他的武侠小说了。他创办《明报》不久,夏梦曾有过一次长时间的国外旅游,他就在《明报》上系列报导夏梦的游踪行迹,而且还开辟了一个专栏──“夏梦游记”,一连十多天登载夏梦所写旅游散文和小说。假如不是依然深深地眷恋着夏梦,他又何苦如此?金庸的“藕断丝连”表现在他创作的武侠小说中深深寄托着他对夏梦的爱,细心的读者都不难看出。像《神雕侠侣》的小龙女,《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蓉,《天龙八部》里的王语嫣等,从这些女性身上都可以看到夏梦极其相似,可见金庸之用心良苦。三毛说:“金庸小说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写出一个人类至今仍捉摸不透的、既可让人上天堂又可让人下地狱的‘情’字。而不了解金庸与夏梦的这一段情,就不会读懂他在小说中‘情缘’的描写。”

1976年,夏梦告别了从影17年的生活,共拍了42部影片。她告别了香港,移民去了加拿大定居。这自然又在金庸心湖搅起一阵波澜。在她远别去异国之际,金庸情心依依,就破例把这一件本是很平常的事,一连几天在头版头条位置上,用了很大篇幅详细作了报导。

不仅如此,金庸还为此专门写了一篇社论──《夏梦的春梦》,向夏梦这个善女人祝福。《明报》专为一个女明星的移民国外而大作文章,实在是一件异常的事,不明白其中内幕的人会感到惊讶,只有懂得内情的人,才能理解作为《明报》主编金庸先生对夏梦的那份不同寻常的痴心爱恋。金庸做事一向是谨慎的,这次却情迷心窍,做出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傻事。

夏梦终于去了,金庸苦恋多年,终未修成正果,但毕竟给他留下了一个终生怀念的梦。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4: 贺梅与香港
2004: TROY观后感 - 帅哥穿裙子实在养眼
2003: 理发的经验
2003: 小永(六)军训
2002: 不离不弃(3/49)
2002: 不离不弃(3/50)